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评论:中国为何远离援伊采购?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28日 10:52 国际金融报

  李俊

  近日联合国20亿美元庞大的伊拉克重建大蛋糕正在各国企业中竞标,而有报道称中国企业在这一轮采购中又没有拿到足够的门票。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在很多国际性的采购会议中都发生过这种情况
,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上的确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单打独斗,每家公司每个商人自己去开拓市场,缺乏一个组织的援助,因此采购上处于弱势地位。

  此次联合国20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采购订单项目中有很多是医疗、药品等,进入这个门槛这需要有一些国际组织的认证,中国在医疗、药品方面要受制于美国的FDA认证。

  目前中国国内有一个生产许可证的认证,但FDA是对单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认证,它的认证周期比较长、要求比较高、费用也非常高,国内一般企业甚至连认证费用都感到有困难,因此被迫放弃认证,于是就不符合联合国颁布的采购标准,所以就被排除在采购系列之外。

  从此次20亿美元的蛋糕中可透视出这样一个问题,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可能需要很多通行证,如果没有通行证就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一些企业在挖掘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有很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今天审视援助伊拉克重建过程中的这样一块大蛋糕,由于国内企业没有充分的认证,于是没有资格去拿到门票,为什么他们在过去20年中没有这种意识呢?

  中国过去做出口的传统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国内过去有很多进出口公司,众多的厂商只是帮他们加工,这些厂家本身不熟悉国际市场竞争的特点和规律。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出现,一方面计划经济的继续存在,如国有进出口公司的存在,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主动参与到市场,由于这个衔接有个过程,如有些企业过去做此产品的出口,并不等于他就一定被完全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企业的很多商业习惯、经营习惯还没有改变,仅仅只是说客户有什么要求企业就怎么做,如果客户要求认证企业就一定想办法去认证,如果客户没有认证要求,许多企业就不会主动去认证。

  现在由于国际贸易竞争的白热化,包括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树立起一种环保壁垒、技术壁垒,还有一些所谓人道壁垒,各种各样的壁垒相互遏制产品之间的竞争,毕竟蛋糕分食是有限的。在中国缺乏一个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认证过程,政府发挥的主要作用还不很明显。

  尽管这几年,中国企业已经有所认识,如ISO9000系列很多企业都争相去认证,在相当多的产品上,全球竞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从产业利润链来讲,80%的产品利润都集中在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商标、专利许可上,10%流在流通领域,10%流在加工领域。

  中国在整个出口全球贸易行业中扮演的是后面的角色,通常讲Madein China指的是中国加工这一块,上端利润中国很少,所以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妨碍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产品2002年在中东的出口是162亿美元,与伊拉克的贸易维持在5亿美元左右。中国在中东地区主要出口产品是小五金、小日用品等,这些产品本身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表面上量很大,实际上贸易额并不高。

  但如果是从伊拉克重建角度看,工程需求采购量是非常大的,而这一块中国这些厂家是很难拿到大订单的。中国的一些商人嗅觉非常灵敏,他们已经开始到伊拉克去掘金,其实很多市场行为是从这些灵敏的商人开始的,并不是政府主导而来的。

  但遗憾的是中国在劳务、技术出口等过去在中东较强的项目,现在都被美英所垄断,即便是美英公司雇用劳务也未必会请中国公司。

  美英现在的态度非常坚决,战后重建任何国家都不让插手,道理很简单他们为战争花了钱,理应由他们来重建,联合国在这方面只能做一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在这次重大商机面前,由于受制于国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只能靠个体商人灵敏的反应或对商业的嗅觉来进入这个市场。

  商业全球化实际上是国家实力的象征,这个过程中商人要有明显的意识,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也应以适当方式来帮助他们。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