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萨达姆政权神秘垮台——伊拉克何以如此速败?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18日 08:52 中国青年报

  严国群

  阿富汗战争打到第61天时,美英联军攻占了喀布尔。而比阿富汗塔利班强大得多的伊拉克军队,却在伊拉克战争的第21天,便将首都巴格达拱手送给了美英联军。到第27天,美国就已宣布,战争在事实上宣告结束。

  萨达姆政权如此迅速地崩溃,自然有诸多复杂因素。仅从伊拉克的主客观条件而言,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国小力弱难抵美英

  从人口数量、经济实力、战场军力等方面来看,伊拉克都与美英联军有着悬殊的差距,无法与其平等对抗。战争首先是兵员的较量,而兵员的支撑基础是国家的人口数量,据2002年的统计数字,美英两国的总人口分别为2.8亿和0.6亿,而伊拉克人口数约为0.23亿。战争又是物质的较量,而物质的支撑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按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美英两国合计达11.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34%。而伊拉克的估计为162万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0.05%。双方的经济总量之比约为700∶1。

  在作战理论水平方面,美军的军事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而伊拉克遭海湾战争重创和长期制裁禁运,已无先进的武器装备可言,失去了这一基础,伊军作战理论无论如何也不能跟上时代潮流。而且,伊军制订的游击战、城市巷战策略,也几乎是上世纪60年代战争理论的翻版,因此决无生命力。

  高压统治民心涣散

  在被制裁的12年中,伊拉克的经济全面崩溃,民不聊生,多数民众逐渐对萨达姆失去信心,只是在高压统治下敢怒不敢言罢了。战争打响后,伊民众虽说憎恨美英联军,但也未给伊军帮什么忙。战争爆发前,萨达姆政权发放给民众多达800万件的轻武器,就是指望能依靠“全民战争”来拖垮美英联军。然而战争自始至终并未出现伊民众自发而有效的打击,数量庞大的轻武器压根儿就没发挥作用。而且,当联军进入巴格达市中心时,竟有部分市民自发加入了推倒萨达姆雕像的活动。

  再说伊拉克军队,它以陆军为主,事实上分为一二三等。头等是共和国特别卫队,待遇好,地位高,装备精良;第二等是共和国卫队,待遇等各方面稍逊前者;第三等是一般正规部队,待遇和地位较低,重型武器较少。此次战争爆发后,属于第三等部队的第51师以仅有的8000人固守巴士拉城21天。相反,“精锐之师”共和国卫队,居然在两三万联军的攻击下全都作鸟兽散状。被俘的共和国卫队中校军官芮巴瓦说:“共和国卫队有名无实,大部分为高中毕业生或失业青年组成的杂牌军。因此美军一进城,它便溃不成军。”美英以近800人的伤亡代价,取得了俘获伊军8000人、基本控制伊全境的辉煌战果,这充分表明,伊拉克的军心早已涣散。

  误判形势“老鼠嬉猫”

  海湾战争后的十年多来,美伊两国在“猫捉老鼠”与“老鼠嬉猫”的游戏中进行着从未间断的斗智斗勇。萨达姆在其中充分展示出他作为一个政治权谋家所具有的灵活与狡诈的特性,屡屡将美国置于两难境地,使自己化险为夷。

  联合国安理会的反战国家超过主战国家,北约内部因德、法、比的坚定反战而形不成任何战争决议;不结盟运动、穆斯林组织、阿拉伯联盟,都反对绕过联合国对伊开战;二战以来全球最大规模反战浪潮,都使萨达姆以为,美英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自行开战。实际上,尽管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同情伊拉克,但都仅限政治和道义上的支持而已,没有一个国家出兵、出钱、或出物去援助伊拉克。在对国内形势的判断上,萨达姆同样犯了致命错误。他最后一次连任总统,得票率竟达100%,这显然是高压政策下的“怪胎”,是一个不可信的百分比。萨达姆自以为全国民众包括军队都对他忠贞不渝,即使爆发战争,也完全可以挡住美英联军的步伐。事实证明,从战争的第16天起,军队和民众已经抛弃了萨达姆。

  备战不力净放空炮

  这次美英攻伊的酝酿准备期不可谓不长。布什发出战争警告的最早时间是2001年12月20日,随后美英便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攻势。至2003年3月20日战争爆发,准备时间长达15个月。

  在此期间,萨达姆政权也展开了战争准备工作,如调整兵力部署、展开全民练兵、争取国际支持等等。同时,伊拉克又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大力渲染伊人民同仇敌忾举国迎敌的风貌。一时间,留给国际社会的印象是:伊拉克俨然已成为炸不垮、打不烂的坚强堡垒。

  然而实战检验的结论是:伊拉克的战争准备是“雷声大、雨点小”,空话多、实事少。共和国卫队既未隐蔽于坚固的掩体里,又未藏身于大街小巷之中,终于在联军一波又一波的空袭中分崩离析。而巴格达竟然是一座不设防城市。许多正规军官兵藏身于民后,断了联络,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散兵游勇,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更加令人不解的是,两大河流上的十几座桥梁,早在战争之前便已布满了炸药,居然未及炸毁便悉数完整地落在了联军手中。这些状况的出现,决不是伊军施放的诱饵,也不是伊军心慈手软,只能说明其战备极为不力。应当说,萨达姆吸取海湾战争的教训,为此次战争制定了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然而因为缺乏周全、细致、有效的战争准备,这一方针终于“流产”。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