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军营人物:秦叔逵——锲而不舍闯“禁区”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16日 18:35 解放军报

  ●毛可斌、张胜、本报特约通讯员吴德

  过去默默无闻的他,如今已名扬全国: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国家标准方案”,由他领衔制定;“全军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肿瘤篇”,由他担纲编写;一家国际著名医药科研机构在考察全国200多家医院和数百名肿瘤专家后,最后选择他作为该机构在中国的3位科研合作对象之—……

  这就是他——全军肿瘤中心内科主任秦叔逵,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令同行钦羡的奇迹。近年来,他大胆创新,勇在禁区求突破,“有毒中药治疗胃肠肿瘤”等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近10项,被南京军区表彰为“科技英才”。

  突破“禁区”,要勇于跨越台阶上

  1992年,秦叔逵接任主任时,肿瘤内科正处于发展的低谷:本科以上医疗专业人才全部流失,仅仅40张床位使用率才40%出头,科研成果连年“光头”。在有关部门组织的一次综合考评中,该科竟排在受考核科室的末尾。

  面对现状,倔强的秦叔逵内心受到极大震动。那段时间,他跑遍全国著名的肿瘤医院、专科,并两次出国考察,慢慢地看到差距:肿瘤内科沿用的仍是70年代的治疗方案、手段,治疗水平与当时国内外同行相比,竟落后了整整20年!要迎头赶上,就不能跟在别人后亦步亦趋,必须跨越台阶上!秦叔逵向全科提出了“大跨越、大发展”的响亮口号。

  跨越发展的关键在于医疗技术。秦叔逵带领全科首先把追赶目标“瞄准”了当时在华东较有名气的一家肿瘤医院。他和有关医务人员上门拜师,学习医疗技术,借鉴治疗方案。两个月后,“知己知彼”的秦叔逵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有我特”的发展思路,把“主攻目标”定在他人薄弱、自身颇有优势的消化道肿瘤上。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引进了一大批肿瘤专业人才,并将当时还相当“稀罕”的网络引入科室,及时掌握和借鉴国际上最先进的肿瘤学科信息。

  经过近二年的努力,肿瘤内科就迅速崛起,在胃肠肿瘤等治疗上初露锋芒,科室规模由1个病区发展到3个病区,由40张床位拓展为140张床位,且周转使用率达到120%,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医院肿瘤专科。如今,肿瘤内科的治疗水平已与华东的几家肿瘤医院并驾齐驱,不少技术项目还遥遥领先。至此,秦叔逵又把目光投向了中科院肿瘤研究所,发动了新一轮“冲锋”……

  一步步的跨越成功,但秦叔逵没有停步,决心打造属于自己的“王牌”。19 95年,肿瘤内科主攻胃癌,不少人主张采用当时国内较先进的“FAM方案”,因为此项技术完善,风险较小。而秦叔逵却提出采用并发展国际肿瘤界初露端倪的“ELF方案”。他态度坚决:要真正实现大跨越,就要既敢于追赶,还敢于超越!在秦叔逵的坚持下,全科不但完全掌握了这套新技术,还大胆进行改良,创新出国际上最领先的“HLF方案”,疗效提高了10%,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并被认定为国家标准治疗方案。

  秦叔逵就是这样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瞄准一个又一个新目标,引领着肿瘤内科跑步前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去年11月,全军专家组对肿瘤中心进行了考评,欣喜地宣布:经综合评估,肿瘤内科整体实力已站在全军前列,胃肠道肿瘤等的治疗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领先。

  突破“禁区”,必须敢到“无人区”探路

  这是一件让秦叔逵毕生难忘的事:1993年,作为军队访问学者的他,到美国参加一个国际性肿瘤学术会议。会间讨论,一位担任小组长的美国学者临时取消了秦叔逵的发言机会,秦叔逵据理力争,这位学者用英语轻蔑地说:“在肿瘤治疗方面,你们中国人永远是台下听众!”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着秦叔逵的心。当晚,他在日记中激动地写下这样一段誓言:我一定要凭借中国人自己的优势,走上国际肿瘤学术大会的主席台,让这些蓝眼睛听一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在美国进修的一年间,秦叔逵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完全过着“宿舍--病房--实验室”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如饥似渴地扑在专业进修上。

  采用砒霜治疗胃肠道肿瘤是秦叔逵回国后攻克的第一个“目标”。他在实验中发现,中医中的剧毒药品----砒霜对人体有伤害致死的危险,同样对癌细胞有着明显的杀灭作用。何不扬其长而避其短,用于肿瘤治疗呢?然而,当他提出这一设想时,当即就遭到国内外许多同行的质疑。要攀上医学高峰,就必须不畏险峰,敢在“无人区”探路!秦叔逵坚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细心研究砒霜的药性、药理,寻找减轻其毒性的护肝、护肾等措施,避其危害。试验,失败了再总结,总结之后再试验。长达4年的时间,他终于摸索到了一套砒霜临床使用方案。

  1998年,在征得病人亲属同意的情况下,秦叔逵首次对一位已判“死刑”的肿瘤病人进行了砒霜静脉注射。一连几天,他守在病人床前没合过一次眼,忙着量血压,调整药物剂量。改变用药时间……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过去了,治疗取得初步成效,病人癌细胞明显减少,病理症状明显减轻。后来,这位病人比预计存活时间延长了整整5年。但是,秦叔逵没有停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治疗方案,将蟾蜍等中药调整充实到治疗之中,使疗效大大提高。

  用砒霜治疗肿瘤!消息不胫而走,当即在国际肿瘤界引起强烈反响。年底,秦叔逵就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破格吸收为为数不多的外国籍委员,并应邀在国际肿瘤大会上作主题发言。巧合的是,几年前曾奚落过秦叔逵的那位美国学者也在台下听取了报告。会议一结束,他就找到秦叔逵,连连赞叹:“中国人,真了不起!”这回,秦叔逵自豪地笑了。

  如今,秦叔逵终于实现了从“台下听众”到“台上佳宾”的大跨越。他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秘书长等国内外60多家肿瘤学术机构的领导职务,每年应邀到国内外作学术报告50多场次。

  突破“禁区”,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以前存活不超过2年的硬戒细胞癌病人,经过他的治疗,大多数能活到3年,50%患者存活5年以上;过去胆囊癌病人5年生存率仅为0.4%,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已提高到2%……这是秦叔逵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治癌神话”。如今,他成为了无数肿瘤病人的“希望”、“救星”,病区床位一年到头都住得满满的。对此,秦叔逵头脑十分清醒:科研来不得半点浮躁,必须要有一种“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就是秦叔逵锲而不舍精神的真实体现。1993年,他接手首例淋巴癌骨转移病人。面对病人的痛苦,秦叔逵痛下决心:一定要拿下这个难关。然而,采取化疗,疗效不大:应用放疗,同样失败……科里有的同志泄气了,退出治疗小组。秦叔逵没有退却,查阅大量资料,仔细分析病理。在此基础上,他认真研究其他肿瘤的治疗方案,取其利避其弊,制定新的方案。经过反复试验,他大胆将胃癌治疗新药“参连胶囊”应用于骨转移治疗,终于“柳暗花明”,病人病痛明显减轻,疗效大增。但秦叔逵没有浅尝辄止,更没有因初战告捷而“见异思迁”,继续瞄准骨转移治疗深入研究。1994年,率先将莪术等有毒中药用于临床;1996年,又把蟾蜍引入治疗方案;1998年,再次把薏米仁制剂应用于治疗……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秦叔逵就这样锲而不舍地推进着骨转移临床治疗研究,整整10年从未停步放弃,先后发表《生物化学疗法治疗骨转移的临床研究》等学术论文50多篇,一大批文章被美、英、韩等国转载。如今,被专家认定发病后仅能生存2个月的骨转移慢慢被秦叔逵降服,一大批患者为此获得了新生。一位浑身发生骨转移达13处的高龄病人,接受他的综合治疗后,如今己生活了9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了培养全科同志的锲而不舍精神,秦叔逵坚持把“十年磨一剑”作为肿瘤内科的“科训”。他把全科从23岁到61岁的医疗科研人才实行梯队配备,按各自优长、爱好,分病种分专题开展临床应用研究,无特殊情况,不得轻易“改行”。

  如今,肿瘤内科已拥有全国唯一设在科室的博士后流动站,光“有毒中药治疗肿瘤”一项就报取全军、军区4个科研课题,并先后培养出了7名硕士、博士。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