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战略评论:伊拉克战争与经济增长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7日 08:59 国际金融报

  皮建才

  美国经济的衰退是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所谓的“恐怖事件”只是加快美国经济衰退的一个冲击变量而已

  即使美国经济借战争之力快速复苏,但也必须付出“社会成本软约束”的代价

  伊拉克战争到底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战争无疑会加大世界和平相处的交易成本,用博弈论的术语说就是,加大了下一次博弈合作的不可能性,从而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的分析基于“以人为本”,由重复博弈的不断进行而演发形成的合作是制度演进的动力之一,破坏这一“游戏规则”是违背客观的经济学规律的,这只会使得世界陷入冲突式的“囚徒困境”。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几乎不受世界和平制衡机制约束的美国来说,它有按照自己认为的行为最大化的目标行事的激励,哪怕这种所谓的行为最大化只是一种眼前的短期利益。这样以来,单纯的经济问题就会以非经济的手段进行解决,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持其自身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经济繁荣和经济优势。

  从经济角度来说,美国经济的衰退是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所谓的“恐怖事件”只是加快美国经济衰退的一个冲击变量而已。靠战争解决经济问题只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根本没有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整个宏观经济会表现出此起彼伏的波动,主要是因为存在着熊彼特意义上的“创造性破坏”,但是基于技术的“创造性破坏”并不是想发生就能发生的,也就是说,这种作用的发挥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这样以来,经济增长就不能遂人所愿。

  隐藏在上述推理中的经济学原理在于,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由于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所以很可能造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所谓的包括“企业家精神”在内的“态度”变量的严重缺失(可以理解为其增量为零甚至为负)。而根据“经济内能增长原理”,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的内在动因,是其全体国民经济努力的主观愿望,其他变量只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次要因素。事实上,这也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所强调的人们“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

  我们可以认为,美国的经济出现的问题在于,劳动供给曲线恰恰处于“拐折点”附近,这一约束条件决定了“经济内能”陷进了所谓的“锁入效应”。无疑,“创造性破坏”是打破这一效应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当“创造性破坏”不存在或其作用微乎其微时,“战争性破坏”就成了一个替代性的手段。“战争性破坏”也是一种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因为藉此可以实现“掠夺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总而言之,这两种破坏和经济学上有名的“破窗原理”异曲同工。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美国是把自己应该付出的代价转移至少是部分转移给了其他国家,和转型经济学上著名的“预算软约束”相似,这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成本软约束”。美国经济问题不是不可以在自身内部进行解决,但是内部经济调整是不符合美国政府的统治者租金最大化的,因为这会使得美国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心理学理论,这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人们也就不会把选票投给小布什。

  再往深处分析就是,美国经济中出现了很多投资失误,这些失误造成了过多的沉淀成本,至少是暂时意义上的沉淀成本,虽然这些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想象中的“创造性破坏”形成的,但是由于“社会成本软约束”的存在,却被“战争性破坏”买了单。即使美国经济借战争之力快速复苏,但这种经济增长的代价却是“社会成本软约束”,这公平吗?怪不得列宁说帝国主义意味着战争。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