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伊拉克战争 > 正文

军事分析:第1装甲师与第1机步师现在何处?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7日 05:51 舰船知识网络版

  (特约撰稿 房兵)

  在开战前后,曾经备受关注的美军第1装甲师和第1机步师,实际上,作为一个师级规模的建制部队,它们始终也没有被部署到海湾战区。当然,这并不排除其下属的某些营级以下规模的建制分队,作为对首批参战部队的加强和配属,已经被部署到海湾战区,其中既包括战斗分队,也包括支援分队。因此,在美军战前部署的过程中,第1装甲师和第1机步师所
属部队的番号,多次出现在海湾战区,主要是科威特,也就不足为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各国新闻媒体不可能太具“专业水平”的跟踪报道,还是美国军方为了制造大兵压境的心理压力、而蓄意夸大出兵规模,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无形中在旁观者的眼前形成了重重的“战争迷雾”。以至于,在美军发起地面作战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始终没有在战场上“现身”的第1装甲师和第1机步师,竟然被一些军事分析家认定,是美军有意保留的一支“奇兵”。即使是在正面进攻的第3机步师,已经在巴格达外围陷入苦战,进攻受阻已达数日之久的时候,仍然有人固执地认为,第1装甲师和第1机步师,正在伊拉克西南部的沙漠地带隐蔽开进,即将从西南方向对巴格达实施迂回和奇袭。战事发展到这一地步,已经完全是一个军事常识的问题了。

  实际上,如果对美军在全球的军事部署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的话,就不会轻易相信:驻欧美军的这两个重型师,能够如此迅速地成建制出兵海湾。因为,他们目前仍然承担着美军在波黑和科索沃等多个地区的繁重维和任务。

  目前,第1装甲师和第1机步师,都隶属于驻欧美军第5军司令部(驻德国海德堡)指挥。其主力仍然部署在欧洲战区,其中大部分部署在德国境内,并各有1个加强旅的兵力留驻美国本土。其具体部署情况是:

  第1装甲师所属部队中,除1个加强装甲旅战斗队(2个坦克营、1个机步营、1个炮兵营、1个工兵营、1个前方支援营),留驻美国本土堪萨斯州赖利堡外,其师司令部及其余大部分部队,包括:1个装甲旅、1个机步旅、1个战斗航空旅、1个炮兵旅(欠1个炮兵营)、1个工兵旅(欠1个工兵营)、1个支援旅(欠1个前方支援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及其他直属分队,均部署于德国,其师司令部驻德国小城巴特克罗伊茨纳赫。

  第1机步师所属部队中,除1个加强装甲旅战斗队(2个坦克营、1个机步营、1个炮兵营、1个工兵营、1个前方支援营),留驻美国本土堪萨斯州赖利堡外,其师司令部及其余大部分部队,包括:1个装甲旅、1个机步旅、1个战斗航空旅、1个炮兵旅(欠1个炮兵营)、1个工兵旅(欠1个工兵营)、1个支援旅(欠1个前方支援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及其他直属分队,均部署于德国。其部署情况,与第1装甲师基本相似。

  1995年12月,驻欧美军从第1装甲师抽调大批部队,加上第5军司令部的部分直属支援部队,组建了总兵力达2.5万人的“雄鹰特遣部队”,与来自其他11个国家的维和部队一起,共同在波黑执行维和任务。1996年11月10日,第1装甲师将“雄鹰特遣部队”的指挥与控制权移交给第1机步师,第1机步师驻欧的2个重型旅,先后在波黑执行了大约一年时间的维和任务。1997年10月22日,第1装甲师重新从第1机步师手中接回了对“雄鹰特遣部队”的指挥与控制权,继续在波黑执行维和任务。

  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刚刚结束,根据联合国的有关决议,组成以英国为首的多国维和部队,在科索沃地区执行维和任务。其中,美军出兵7,000余人,主要由驻欧美军承担。

  尽管到目前为止,驻欧美军的这两个重型师,所承担的上述维和任务已经不同程度地有所减轻,然而对其能否成建制地出兵海湾,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牵制作用。

  考虑到伊拉克战争目前在兵力需求上的巨大缺口,第1装甲师和第1机步师,凭借其大部分重型装备都部署于欧洲战区的就近便利条件,很有可能受命抽兵参战。我们认为,其较为可行的方案是:从第1装甲师和第1机步师各自抽调一部分作战部队和支援部队,组成一支师级规模的混编部队,由其中出兵较多的一个师的司令部统一指挥,其地面作战部队的兵力规模可能为2~3个重型旅。

  这支部队最为理想的使用方向,当然还是经土耳其、从地面进入伊拉克北部地区,以加强目前主要由轻装部队所组成的“北方战线”,以便能够对巴格达形成更为有力的“南北夹击”之势。当然,其前提条件是美国与土耳其之间、在一系列“相关问题”上最终能够达成一致。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伊拉克战争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