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南海舰队某军械技保大队长王诚纪事(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2日 23:17 科技日报

  海军上校王诚,没有人们想象的孔武有力,但骨子里却充满军人的骠悍和血性。身为南海舰队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大队长,他心里想的、嘴里说的、平时做的,都离不开“打仗”二字。他说:“在军人的眼里,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的准备时期!”

  他率部3次打破海军导弹技术保障纪录,确保新型导弹发射百发百中

  2002年11月,一场大规模的海上实兵演习在南海某海域打响。某新型对空导弹首次亮相试射,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该型导弹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大队官兵从未保障过。对此,首长机关不放心、科研单位不放心、负责打导弹的部队也不放心。关切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大队长王诚身上。王诚当即向将军立下军令状“凭我们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技术水平,保证弹无虚发”!

  王诚总是保持着充分的自信。这自信,来自于他高超的技术水平。从1997年任大队参谋长,到副大队长、大队长,王诚始终都在密切注视着新装备的发展趋势,对即将装备部队的新装备提前进行了技术准备和人才保障。

  成功总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演习中,他们精心保障的4枚新型导弹轰然出鞘,将目标打得凌空开花。至此,从该型导弹运抵大队到形成战斗力,前后仅用了11天,又创下了一项海军导弹技术保障的新纪录。

  2000年6月,大队保障的一枚导弹在出航前通电检查时,发现导弹舵面偏向一边。技术人员紧急抢修,却一时找不到故障原因。战备任务迫在眉睫,更换导弹已来不及。不得已,高烧未退的王诚抱病赶到现场。“望闻问切”之后,一语定音:“导弹可以照常发射!”结果,这枚导弹准确命中了目标。

  一次,上级要求大队在一天内为数艘驱护舰准备数十枚多种型号的导弹。接到任务,王诚组织指挥全体官兵迅速行动,检测、装车、运输、装填,全过程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再次创下海军导弹快速装填的纪录。

  他把平时当战时,坚持用“打赢”的标准塑造善战的队伍

  王诚经常告诫大队官兵:“要想在未来战争中生存并取胜,平时就必须在各种复杂、艰苦的条件下接受摔打。”

  去年2月的一天,寒潮席卷湛江港。王诚带队随舰出海打导弹归来,突然下起大雨。“唰”地一下,大队官兵跑去躲雨了。一阵骚动后,大家忽然发现雨中还有一个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大队长王诚。“唰”官兵们触电似地一下子又冲进雨里与大队长并肩作战。

  一次台风来临,风雨大作。王诚坐阵某导弹仓库指挥防台。他与仓库主任冒着风雨仔细查看各重要部位,发现一座库房的大门被风刮裂,便跑回去调集官兵抢修。这时有人请求:风雨太大,派辆车送官兵们过去。王诚一听就火了:“才几百米远的路就受不了了,打仗怎么办?”王诚似乎把所有的事情都与“打仗”联在了一块。

  大队有一项著名的“样板工程”———近百亩菜地,海军、舰队等各级首长和机关人员都来参观过,许多兄弟单位的领导也来此取过经。可是,王诚当上大队长后不久便打起了它的主意:平整出一块体能训练场。

  在大队党委会上,王诚坦诚地说:“这么好的菜地谁都舍不得平掉,但军队是要打仗的,体能跟不上怎么打仗?!”很快,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能训练场落成。当年,大队官兵的体能达标率就达到98%。在上级组织的体能综合大比武中,大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和6个单项第一。

  2002年10月,南海某海岛,天气依然非常炎热。来自全海军的各路精英在此集训。一日,海军装备部副部长李长江少将找到王诚:“你的部队在哪里?”

  “报告首长,正在太阳底下训练、军装没有解开一颗钮扣的就是我的部队。”王诚立正报告。“哦!这么肯定?”“我的兵,我放心!”将军满意地赞扬道:“有你们这样的部队,党和人民放心。”

  他瞄准战场图变革,敢于打破技术保障的“游戏规则”

  现代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打的是装备战、保障战,而大队的任务正是装备保障。如何改革传统的技术保障模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大队的快速保障能力,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王诚颇费了一些心思。

  一次导弹技术准备中,官兵们按照流程图,一步步检测,特别在检测弹箱与导弹的连接电缆时,用仪器检测后,又按老规矩进行手工检测。仪器检测一遍只需数分钟,而手工检测则需1个多小时。王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催促道:“抓紧点,测快点。”结果,个别官兵越弄越紧张,怎么也快不起来。

  “一定要让检测速度快起来,使其适合实战的需要”。一项大胆的改革创新计划在王诚脑子里逐渐形成。

  变“独立”检测为“交叉”检测,即将一枚弹一枚弹独立检测,改为数枚弹同时检测,各专业检测人员在数枚弹间交叉进行,如同流水作业。在随后的几个月试验中,他又组织对各单位各专业的人员、器材等进行反复调整,使“交叉”检测逐步趋于成熟,检测的时间成倍减少,而且同时检测的弹的数量越多,就越节省时间。

  变“串联”检测为“并联”检测。过去检测一枚弹都按照流程图,一个步骤一个步骤,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有序地“串”在一起进行,不能错,不能乱,否则将被视为违规操作。这一改,便彻底打乱“游戏规则”,数个专业的人员可同时“并”在一起检测,互不影响,使检测速度成几何级增加。

  各型弹检测的口令繁多、复杂,有些还容易听错,王诚也决定“删繁就简”。他抽调了各型弹、各专业的技术骨干组成口令修改小组,并亲任组长,历时3个多月,对所有弹型、所有专业的检测口令进行了全面修改,有的专业精简的口令多达30余个。

  大队高新技术密集,技术保障的方式方法及各种资料繁杂。王诚决定以此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组织各专业技术骨干,将所有型号导弹和鱼水雷的技术战术性能、技术准备的各个环节、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等全部进行计算机处理。随后,他又亲自动手,将自己任大队参谋长以来精心组织撰写的约30多万字的大队各专业训练大纲进行全面整理,输到计算机里。

  有了这个基础,王诚创新的思维更加活跃,先后组织建立了战时人才资料库、地方专家资料库等各种信息库,为平时和战时大队的技术保障提供了强大支撑。

  王诚幽默地说:“干我们这行,就是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样才能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曹学军、胡祖好、唐先武)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