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伊拉克战争 > 正文

伊战小结之四:联军作战的四大特点和三点不足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2日 17:10 舰船知识网络版

  特约撰稿:老庄

  伊拉克战争开打以来,美英联军动用精锐的作战力量,决心坚定,行动迅速,在对伊全境各重点目标实施精确火力打击的同时,地面部队快速突击,仅用一周时间就推进300多公里,进逼巴格达外围,占领伊拉克领土40%左右,进攻速度不可不谓“神速”,战果不可不谓“辉煌”。但同时,联军在作战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留下一些“遗憾”。这些都值得人
们去思考、去分析。

  从联军作战的长处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图明确,决心坚定。

  联军此次攻伊战争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推翻萨达姆的统治,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所谓的"民主政权"。开战以来,联军的所有战场作战都是紧紧围绕这一战争目的进行的。最初的"斩首"行动就是直接针对萨达姆本人而来的,其地面部队之所以在战场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冒险深入伊拉克境内实施"精确闪击战"也是为了迅速推翻萨达姆,占领伊拉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进而达成战争目的,尽快结束战争。迄今为止,联军尽管在地面战场上遇到了战前没有预料到的阻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已经破灭,但联军上下对这场战争的基本目的贯彻仍然十分坚决,无论是美英最高领导人,还是战区指挥官在各种场合都表示,要坚决贯彻既定战争目的,不达到战争目的绝不停止军事行动。前一段时间,针对媒体报道中说,中央总部司令弗兰克斯将军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两人在战前围绕对伊作战计划上有分歧,现在这种战法是拉姆斯菲尔德强加在弗兰克斯身上的,弗兰克斯在他举行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很快予以澄清,并表示联军正按作战计划行动,地面作战没有停止。这表明,联军在作战中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并没有被困难所动摇,而是努力克服困难,坚决贯彻最高指挥当局的战争意图。这一点在军队作战中十分重要。"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国家政治目的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军队就是要设法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既定作战任务。而决心与意志又往往是克服困难的前提,如果在作战中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任何战争都难以进行下去。当然,这里是从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来说的,不涉及到战争本身的合法性和战争性质的问题。

  2.发挥优势,行动迅速。

  与对手相比,联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绝对"制信息权",海、空军作战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强。为此,联军作战计划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就是要发挥这一绝对优势,以突然、迅猛的行动,直捣伊军要害,一举达到战争目的,"速战速决"。为此,联军在获得萨达姆的行踪后,果断决策,快速反应,实施"斩首"行动,企图一举干掉萨达姆,"不战而屈人之兵";继之实施"震慑"行动,出动大量先进战机,使用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对伊全境目标实施高强度的远程精确火力打击。目前美军每天出动飞机两三千架次,其中执行轰炸任务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飞机是执行升空待战、空中巡逻任务。美军地面部队之所以敢沿着高速公路长驱直入,就是因为它断定伊军不敢出动整营整团的部队阻击,因为伊军大规模作战部队在沙漠空旷地带无处藏身,很容易被美升空待战的飞机发现并消灭。设想如果联军地面部队能及时得到补给,其先头部队有可能在26日或27日就抵达巴格达市郊了。至于目前联军地面部队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军防守兵力打成胶着,"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未能实现,笔者认为,这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其战略判断失误造成的,与地面部队本身的作战行动关系不大。此前笔者曾撰文分析过这一点,这里不再赘述。单就联军在这次战争中的陆空配合、快速突击而言,笔者认为打得还是十分漂亮的,其突击速度也创造了战争史之最。

  3.精选目标,精确打击。

  联军在制定这次空袭作战计划时,高度重视对伊拉克城市内攻击目标的选择,在"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前期,联军都没有象以往战争那样,对敌方目标实施"地毡"式的狂轰滥炸,而是把空袭目标主要集中在伊拉克军政首脑的住处、指挥通信中心等要害目标上,对于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设施基本上没有实施轰炸(这种情况随着后期地面作战阻力的增大,联军战法也有所改变,空袭目标也开始转向打击伊军地面部队与民心士气上)。在空袭弹药的使用上,联军主要以各种精确制导弹药为主。到目前为止,联军共发射了700多枚巡航导弹,其他制导弹药7000余枚,制导弹药占其全部投弹量的90%以上。无论从精确制导弹药使用的总数还是比例上都远远高于前几场局部战争。为了提高空中打击的精度,联军还广泛运用情报人员、特种作战部队秘密渗入伊拉克境内查明目标、引导攻击。据报道,目前在伊拉克主要城市内都潜入有联军的情报人员,他们不仅搜集情报,而且直接为空袭飞机指示目标,引导攻击,这就大大提高了空袭的精度。联军这样做,除了有政治方面的考虑(战后重建和争取伊拉克民心等)外,在军事上也反映了其精确打击能力的提高,预料这种"非接触"的远程精确火力打击仍将是未来美军作战的主要战法。

  4."战"、"慑"并举,攻心为上。

  美军以往作战,重视在战前实施威慑,而一旦威慑失效、战争爆发,即放弃威慑手段,专注于军事行动。这次战争则明显不同以往,在作战实施过程中既注重实战,又注重威慑,其第二阶段作战以"震慑-畏惧"作代号,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这是美军新作战理论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最新体现。

  与此同时,联军在这次作战中还高度重视了心理战的运用。心理攻势紧密配合战场作战,有形战场与无形战场紧密结合,是联军在这次战争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为此,联军在战前制定有周密的心理战计划,战中综合运用各种心理战手段,实施心理攻势。一是竭力丑化萨达姆政治形象,引诱伊拉克民众反抗政府。在开战之前,美国就通过电台、传单等多种方式,宣传联军的战争目的是"解放伊拉克人民、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号召伊拉克人民起来反抗萨达姆统治。二是把打击目标锁定在萨达姆及其主要亲信身上,以分化伊拉克政权和民众,从心理上减弱伊拉克人民对联军的敌对情绪。三是充分利用"制信息权"的优势,连续发布虚假战况,企图在伊军内部制造思想混乱。开战以来,联军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对己方有利的虚假或未经证实的消息,如萨达姆已被炸死;伊军51师8000官兵全部投降;巴士拉城内发生起义,等等。美英联军企图以此在伊军和伊拉克民众中造成思想混乱,削弱其抵抗意志。四是实行严格的舆论控制,弱化民众的反战情绪。这次战争中,美英当局明显加强了对媒体的控制力度,尤其是对反战、平民死伤、联军死伤等情况的报道更是严加控制。战前联军虽在各作战部队中预先"嵌入"了各国记者,但对记者的报道有严格的控制和检查,什么地方让记者看、什么地方不让记者看,记者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都有严格的规定。美军中央总部的新闻发布会明确规定三个不能问,即不能问联军的伤亡情况、不能问与目前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有关的问题、不能问与今后军事行动计划有关的问题。4月1日,美知名记者阿内特因接受巴格达电视台采访,对联军作战计划发表个人评论而被解雇。这一切都表明,美英当局试图通过这种严格的舆论控制为自己的战争服务,把宣传媒体作为心理战的工具,纳入其总体作战计划之中。总之,这次战争中联军的心理战计划之周密、涉及范围之广泛都是战争史上空前的。然而,从目前情况看,联军的这一做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从前一阶段作战情况来看,美英联军在作战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1.打硬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不足。

  近年来,美英军队虽到处干涉、征战不断,但在具体作战上都是凭借其技术优势,以"非接触"的远程火力打击为主要作战样式,很少与对手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锋,这就在军队和国内民众中造成了"三怕"心理:一怕死人。追求所谓"零伤亡"效果,伤亡一多,士气不稳,民心波动,进而影响整个战争。二怕近战。远战美军有技术优势,近距离作战美军优势发挥不出来,高技术武器用不上,只能与对手在"同一起跑线上",作战难度可想而知。三是怕持久战。高技术战争消耗巨大,一枚巡航导弹数千万美元、一架隐形战机几亿美元,战争时间一长,美国即使"财大气粗"也难以为继。正是因为有这"三怕",使联军在战法运用、作战行动上受到诸多制约,影响了整体作战。突出表现在地面作战中瞻前顾后,不敢与对手打硬仗、打恶仗,而在整个战争指导上又急于求成,心浮气躁。

  2.作战理论不尽实用。

  此前笔者曾撰文分析联军这次作战是按照新的作战理论--即"精确闪击战"理论实施的,这次战争也是美军对这一新作战理论的一次实战检验。从目前实战情况看,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如伊军顽强抵抗、伊拉克的地形特点等,有的则属于这一理论自身的问题。比如,这一作战理论是建立在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各军种、各种武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但目前不仅英军部队装备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即使美军自身也远远未实现信息化,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按照"精确闪击战"理论指导作战,难免出现诸多问题。如陆、空协同配合不够密切,战场误伤事件较多等。预料美军通过前一阶段作战,定会总结完善其作战理论,把理论的超前性与作战中的实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非战斗伤亡问题比较突出。

  开战以来,联军误伤、误击等事故频频,几乎每天不断。有战机相撞的,有自家防空导弹击落自家战机的,还有友军误击的,等等。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除笔者以前分析过的技术本身的问题外,还有一个训练问题。近年来,美军考虑到高技术装备的训练成本高、消耗大,大量开发研制各种模拟训练器材,以此代替实装训练。这种训练形式确实降低了训练成本,但模拟器材毕竟是模拟的,还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实装训练,过份强调模拟训练,可能对士兵的心理、实战能力都带来一定影响。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伊拉克战争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