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透过“伊拉克战争”迷雾——与军科院专家学者对话录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2日 08:22 解放军报

  透过“伊拉克战争”迷雾——与军事科学院部分专家学者对话录

  ●本报记者柴永忠、本报特约记者包国俊

  编者按 伊拉克战争牵动了全球的视线。美英联军的军事行动遭到了伊拉克军队的顽强抵抗。随着战事惨烈程度的不断升级,双方伤亡人数也在持续增加,由战争引发的人道主
义灾难也越来越令世人担忧和焦虑。中国政府强烈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回到政治解决的道路上来。

  目前美英几路大军兵临巴格达城下,一场恶战如箭在弦。战争进行到此时,从军事层面折射出来的交战各方的一些特点和问题耐人寻味。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军事科学院的部分专家学者,现将对话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从“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到胶着“拉锯战”

  记:伊拉克战争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之后,爆发的又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是美军自海湾战争后最大规模的一次海外兵力投送行动,也是一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战争。美英联军投入了几乎能拿出的所有的高精尖武器装备,以求速战速决,但其军事行动却遭到了伊拉克军民的顽强抵抗。美国五角大楼部分高级将领认为,这场战争很可能要持续数月,并且还要成倍增加参战人员。战前不少军事专家认为的“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为何演变成目前这种交战双方呈犬牙交错的胶着状态?

  彭光谦(战略部研究员):美军凭借高技术优势,将伊拉克变为自己新式武器的试验场、新作战方式的试验场、“先发制人”战略的试验场和构建美国主导下的全球新秩序的试验场。前期受挫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用为未来设计的作战方式打了一场昨天的战争。这是造成美军目前对伊军事行动受挫的症结所在。如果更深入地分析一下,美国此次发动对伊战争明显地有许多失误:一是对战略环境判断失误。首先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一意孤行,伊拉克周边5个国家中只有科威特可为其提供地面进攻的基地,限制了其兵力的发挥;其次低估了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企图通过炸死萨达姆,轻松赢得战争,将战争胜负系于一人身上,这本身就是赌博;三是对地面战的艰苦程度估计不足,轻敌冒进,没有打大仗、恶仗的准备,“一个礼拜攻势”失效后不得不停滞待援;四是美国的政治目的和军事目的自相矛盾,制约了作战能力的发挥。从军事上讲它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所有的作战手段,但狂轰乱炸造成的政治后果会使抵抗情绪、仇恨增加,战后重建困难增大,这都是美军在行动时所不得不考虑的。

  罗援(战略部副研究员):此次战争是美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第一次应用于实战,是美国第一次在西方世界出现严重分裂情况下发起的战争,也是美军将大批高新武器装备特别是数字化的第4机步师第一次用于实战的战争。此次战争政治因素对美英联军的军事行动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出师无名,加之顾虑伤亡,因而出现目前这种胶着状况就不难理解了。

  记:海湾战争中,美伊军人员、坦克、飞机的比例分别是1∶1.74、1∶1.66和6.5∶1,而此次伊拉克战争两方的比例大约是1∶1.1、1∶1.3和7.6∶1。由此可见,伊军数量优势已经大大减少。从武器装备质量上看,美军武器装备大部分已实现信息化,而伊军武器装备大多仍停留在半机械化或落后的机械化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时代差”,美英联军是如何打这场不对称战争的?

  罗援:美军此次的作战特点可以概括为:越点打击、长驱直入、陆空一体、向心攻击。美英联军绕过了巴士拉、纳西里耶等战略要地,围而不打,避免与伊军过多纠缠,陆上突击速度很快,直扑巴格达;美空军在对伊重要据点进行精确轰炸的同时,对地面行动也进行了有力的支援。美军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南北西三面夹击的态势,但已经具备雏形,很可能于近期投入后续作战部队,下一步要特别关注美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和第4机步师的动向。

  从构建“萨达姆防线”到打沙漠游击战

  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军在伊科和伊沙边境的沙漠上精心构筑的壕沟和固定火力点的“萨达姆防线”并未给其提供多少掩护,沙漠地区的宽阔地形反而为多国部队的高技术兵器创造了良好的战场环境。面对多国部队38天的狂轰滥炸,伊军毫无依托,损失惨重。反观此次伊军的军事部署,主动放弃在沙漠开阔地与美英军决战的方针,把取胜的筹码压在“城市防御”上,迫使美英军与其进行巷战,伊军为何要采取这种战术?

  罗援:伊军此次作战的特点主要是:重点设防、节节抵抗、保存实力、伺机反击、寓军于民、人自为战或区自为战。伊军吸取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教训,把兵力重点部署在巴格达、巴士拉、纳西里耶等地,把巴士拉作为嵌入美英联军后方的一颗钉子。美英联军一开始进展顺利,但在纳杰夫、纳西里耶等地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在乌姆盖斯尔等地进行了反复的争夺。伊军采用机动式防御,边打边撤,小股部队进行了反击。此外,伊军袭扰美英军后勤补给部队的战法也不错。在不对称作战中,美军总想打堂堂之阵,而伊军避其锋芒。战争初期表明,伊军这种沙漠游击战效果是不错的。

  王一江(外国军事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与一望无际的沙漠相比,城区是组织防御的重要依托,因此便于伊军屯兵布阵,保存有生力量,从而可以避免重蹈海湾战争的覆辙。其次城市街区不便于高技术军队实施非接触作战,却为“低技术部队”进行城市巷战提供了以低抗高、以弱制强的绝妙战场。另外短兵相接的巷战,战场环境残酷,血腥的战争场面会对向来忌讳伤亡的美军产生心理震撼作用,从而削弱了美军的斗志。

  伊拉克军队目前在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建立了自海湾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防御体系。为贯彻以城市战为主的作战思想,伊军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收缩兵力,巩固巴格达。以现有情况看,萨达姆将大量地面部队部署在通往巴格达的主要公路沿线,依托各个城镇逐地抗击、消耗美军,以减轻对巴格达正面进攻的压力。二是集中精锐部队,重点部署。目前,萨达姆将共和国卫队主力部署在巴格达及其外围地区,尤其是将擅长特种作战的共和国卫队和特种部队全部部署在巴格达。当美军进攻巴格达时,这些精锐部队在城市外围给美军以一定的杀伤后,将退守市区进行巷战。三是武装民众,扩大民兵组织。为了配合退守城内的伊拉克精锐部队实施巷战,伊拉克政府除了给市民配发武器外,还建立了一支号称有百万之众的“耶路撒冷军”。四是练习非对称战法,提高巷战技能。战争爆发前,伊军抓紧时间组织巴格达军民进行射击、布雷、爆破等技能训练和以美军为假想敌的战术训练。美军一旦进入巴格达,伊军将以“狙击战、袭扰战、恐怖战”等战法与其展开逐街逐巷的争夺。巴格达的游击队将会组织小股力量,利用熟悉的地形和当地居民的掩护,不断偷袭美军的营地、指挥和后勤补给设施,使美军疲于应付。五是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针对美军可能采取的长期围困、守株待兔的策略,伊拉克政府在巴格达等大城市预先储备了大量的食品、弹药、药品等物资,宣称足可以“支撑6个月”。

  刘琳(外国军事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面对美英军强大的攻势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伊拉克显然吸取了1991年“海湾战争”的教训,尽量避免与美英军队的大规模正面接触,伊军的游击战术确实让美英部队遇到了相当大的麻烦。正如科威特前石油部长阿里·巴利所说,“在乌姆盖斯尔这么小的地方,我们非常惊讶到现在为止依然存在抵抗。如果拿下乌姆盖斯尔就要费这么长时间,那么占领巴格达和提克里特又要多久呢?”

  从“非接触作战”到打城市攻坚战

  记:目前美军几路大军已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并正从本土继续向伊拉克增兵。从伊军方面讲,其主力也基本收拢至伊拉克中部地区,构成了以首都巴格达为核心的环形的城市防御体系。一场城市攻坚与保卫的大战已迫在眉睫。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战争将决定整个伊拉克战争的走势与命运。美军的优势在于“非接触作战”,而与伊军展开逐街逐巷的城市争夺战,则是美军一直力求避免的。但据说美军在制定本次战争计划时也曾重点考虑城市战问题,请问美军为打城市战做了哪些准备?

  樊高月(外国军事研究部研究员):早在2002年9月中旬,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就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对伊战争中城市作战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美军抛弃了“要么避免城市作战、要么将城市摧毁”的传统作战思想,提出了“首先孤立城市,进而有选择地对城内的核心目标进行精确打击,通过瘫痪或摧毁萨达姆的权力支柱来控制巴格达”的新战法。该报告指出,在城市中,美军将尽量避免巷战,但是如果别无选择的话,他们将慎重地选择打击目标,以特种部队或精确制导武器实施打击。美军的部队将很少进入市区,或者根本就不进入巴格达,主要负责在城市的外围建立警戒线或包围圈。美军认为,一旦完成对巴格达的包围,萨达姆最好能自动下台。否则,城内的政府部门、军事指挥机构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遭受更加猛烈的精确火力打击。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了心理战在城市作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为配合军事打击,他们还将通过散发传单、广播等方式对伊展开政治攻势,以达到里应外合、不战而夺城的效果。

  郑守华(战役战术部副研究员):近年来,美军各部队都把城市作战训练列为重要内容。为提高城市战能力,战前美军曾四处拜师,学习借鉴外军城市作战经验。2000年初,俄军攻打车臣格罗兹尼时,美军就曾把俄军的行动当作“教材”;美军的一些训练基地还建立了专门的城市战训练中心,如路易斯安那的陆军训练中心建立有模拟城市,设有几十座建筑物;南加州乔治空军基地的城市训练中心,设置了1000多座建筑物,里面许多建筑物与巴格达的非常相似。美军101空降师和海军陆战队等部队在奔赴海湾之前,都曾接受过有针对性的城市作战训练,并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城市联合作战演习。

  杜文龙(战役战术部助理研究员):为适应未来城市攻坚作战,美英联军还将投入地面无人作战系统,如美海军陆战队的K8城市机器人、“旅鼠”无人地面车、陆军的M P R-800型多功能智能机器人、“徘徊者”自立式智能机器人、“罗伯特”扫雷机器人、“奥德蒂斯”多功能行走机器人、“巡逻兵”运输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可在地面或城市作战中执行侦察、搜索、警戒扫雷、伏击设障、排爆甚至攻击等各种任务,目前大多已研制成功并装备联军部队。阿富汗反恐作战的经验表明,美军使用的地面机器人在搜索地洞、坑道的行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排除美英联军在以后的作战中使用上述无人战斗系统。

  从宣称“精确打击”到频频误炸误伤

  记: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精确制导武器接连惹出多起祸端,伤及平民及友军事件屡屡发生,就连美军中央司令弗兰克斯也承认,今后也难以保证不发生此类事件。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因误炸而死在自己手中的人数是35人,而那次战争美军一共才阵亡148人,误炸死亡人数占美军阵亡总数的24%。联想到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也多次出现误伤友军、炸死炸伤平民的事件,战场误伤已成为美军打高技术战争的“灯下黑”。

  郑守华:高技术兵器也有非常大的脆弱性。高技术装备也需要人来操作,也存在一个人器协调问题。激烈残酷的战场环境,战斗人员的心理压力骤增,容易产生思维混乱、目视模糊、心理恐惧和焦虑、犹豫的情绪,造成情况判断失误。此外高速度、大范围的战场流动以及瞬息万变的战况,也容易造成协同混乱。

  杜文龙:从技术角度分析高技术兵器出错有这样几点原因:一是受不良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美英联军装备的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并没有完全克服沙暴、阴雨和温湿度变化给其带来的影响,如开战后的沙暴天气使联军的攻击行动陷于停顿,飞机的攻击架次明显减少,这与精确制导武器受天气影响有极大关系。二是目标的识别没有真正解决。开战以来的一系列误伤误击事件表明,美英联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没有真正解决目标的识别问题。三是易受各种战术与技术措施的干扰。开战以来,伊拉克军民采用了多种战术与技术措施对抗美英联军的新式武器装备,不但采用了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并与藏、骗、走相结合等多种战术对抗措施,还使用了烟幕迷盲和G P S在内的多种技术干扰手段,造成了美英联军高精度的制导武器的偏差,有效地降低了损失。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