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欧盟分裂北约完结?——从伊拉克危机看欧美矛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31日 12:28 新华网

  围绕美国最终是否对伊拉克动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爆发。这场发生在美国与部分欧洲大国之间的冲突,表面上看是“主战”与“主查”之争,但折射出的却是大西洋两岸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

  “主战”“主查”针锋相对

  除了英国在外交上紧跟美国之外,美国与其他几个西欧大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始终存在分歧,这种分歧随着美国加紧备战、决心对伊动武、通过战争手段达到目的而变得日益尖锐。早在布什政府提出“邪恶轴心”并把伊拉克列在其首、计划最终彻底摧垮巴格达现政权的时候,法国及其他欧盟成员国便表示了反对意见,主张绝对不能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轻易采取军事手段。

  一向在外交上保持低调的德国在去年8月份也打破沉默宣布反对对伊动武,并且明确表示德国不会参加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法国在不主张动武的同时,在联合国内外积极展开外交攻势,就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多次提出具体建议和议案。法德的立场引起美国政府的强烈不满,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讥讽这两个国家属于墨守成规、不识时务的“老欧洲”。

  如果法德的立场在欧盟内部形成一致,那么美国将明显处于孤立地位,于是华盛顿采取了离间欧洲的做法。据悉,布什总统首先说服了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然后由西班牙、英国等5个欧盟成员国会同3个即将入盟的候选国发表了支持美国的所谓8国联合声明,欧盟内部分歧公开暴露出来。与此同时,法德的反击行动也在北约组织内部展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计划对土耳其提供军事援助,土耳其与伊拉克的北部毗邻,这个计划此时提出显然是为美国开辟伊拉克北部战场服务,法、德连同比利时一起在北约组织磋商中公开表示反对,最终北约是避开法国的反对通过其防务委员会(法国不是这个委员会成员)才达成协议。

  随着联合国伊拉克武器监核小组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美国又在安理会加紧活动,准备通过一项新的决议来授权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美国的行动再一次遭到法德等国的抵制和反击,2月11日,法国抢先在美国之前提出了强化对伊武器核查的新建议。法德的立场得到了俄罗斯的呼应和支持,2月10日普京总统访问巴黎,法俄德三国发表联合声明表达了一致立场。2月24日,美、英、西三国提交了旨在争取对伊动武的新提案,同一天法、俄、德三国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继续并强化对伊武器核查的联合备忘录,于是在安理会内形成了“主战”与“主查”两个阵线。据最新消息,俄罗斯和法国都表示坚决反对安理会通过一项授权动武的决议,甚至宣称准备行使否决权。强烈的“主查”之声尽管最终也难以制止战争,但势必对美国悍然动武构成道义上的障碍和制约。

  分歧深刻视角不同

  欧美之间历来存在众多争议本不足怪,但是像今天在伊拉克问题上分歧如此严重、敌对如此尖锐则从未发生过。国际舆论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评论,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双方在3个方面存在根本不同。

  第一,欧美对世界安全的基本估计不同。东西方冷战期间,欧美共同面对前苏联,可以说对世界和地区安全有着基本一致的看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西欧所感受的直接威胁越来越小,欧洲更多关注的是周边安全、区域性一体化、以及欧盟的扩大等实际问题。美国则并没有感到真正的安全,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寝食难安的心头之患。而伊拉克作为上一次海湾战争遗留下来的“祸害”加以彻底清除正是美国反恐的一项基本决策。对美国来说,彻底销毁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推翻萨达姆政权才是维护世界安全的保证。显然,欧洲并没有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那样的紧迫感;相反,作为中东的近邻,欧洲对伊拉克战争导致的难民潮以及战争给经济和能源带来的消极影响更为担忧。这正是法德等国看不到必须对伊动武的根本原因,相反认为只有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伊拉克的武器问题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第二,欧美对世界新秩序的看法不同。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一个超级大国。早在海湾战争时期,当年老布什总统就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显然,美国所希望建立的新秩序是在世界上出现由美国主导一切事物的格局。布什总统上台后,美国宣布加速实施战略防御导弹计划、决定退出《京都议定书》、废除与原苏联签定的《反导条约》、宣布伊拉克、伊朗和朝鲜为“邪恶轴心”国家等,后来又提出了“先发制人”打击潜在敌人的战略。这些充分说明,美国政府为实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世界新秩序的目标而步步逼近。欧洲强烈感受到美国这种霸权威胁,发出了反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呼声,并且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多极世界”的主张,欧洲希望自身能够成为当前世界中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强有力的一极”。有分析认为,欧洲从美国对伊拉克所持的咄咄逼人的立场中看到了自己可能面临的潜在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对美国对伊动武正是欧洲争取在国际事物中拥有发言权的一种抗争。

  第三,欧美各自的国家战略利益不同。美国决心“倒萨”是符合自身战略利益的。既然伊拉克被认为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一个根源,那么铲除这个根源不仅可使美国安全得到维护,而且能够改变中东目前格局,使之更为符合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战略意图。控制了中东就是控制了石油战略物资,这更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于是,美国花费巨资在海湾地区陈兵20多万打一场劳民伤财的战争也在所不惜。对于欧洲来说,情况并非如此。法国与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中东各国有着传统的联系,它在这个地区拥有自己的战略和经济利益。长期以来,法国对伊拉克问题始终采取与美国不同的政策,如不顾美国禁令在伊拉克投资和通商、促使伊拉克与联合国达成“石油换粮食”计划、力促解除对伊经济制裁等。显然,法国反对动武、支持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的着眼点并不是萨达姆,而是争取广大海湾地区和中东国家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以便自己能够在这个地区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德国政府采取反对动武立场也有多方面的原因。争取国内广大选民是施罗德总理的一项政治考虑,更重要的是,长期在美国庇护下的德国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寻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战火未起创伤已存

  观察欧美关系发展的人往往对双方出现的纠纷习以为常,但是这一次在伊拉克问题上出现的冲突则令人不安,因为这一冲突已经造成难以修复的伤痕和不易挽回的后果。真可谓,伊拉克战争尚未打响,欧美之间的内部冲突却已经造成了累累创伤。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欧美冲突导致欧盟事实上的分裂。使用“分裂”这个词也许过于严重,但至少在伊拉克问题上欧盟不能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欧盟最近几年致力于建设共同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努力是背道而驰的。欧盟国家在一些问题上缺少共同立场原属正常,但往往通过内部磋商妥协最后形成表面的一致,给外界一个团结的形象。然而,这一次矛盾公开化了,支持美国动武的8国声明正是这一分裂的明确信号。英国一贯在欧盟中扮演“反对派”角色,西班牙倒戈站在英国一边,这些均可理解,而3个等待入盟的候选国敢于公开参加联合声明,其含义是意味深长的,难怪希拉克气急败坏地要求这些国家“闭嘴”,并且威胁可能推迟这些国家的入盟步伐。显然,希拉克绝对不是一时动怒,他看到了欧盟未来面临的危险。中东欧国家虽然要求加入欧盟心切,但是对法德大国主宰欧盟颇有微词,更何况这些国家更加需要美国的庇护和支持,因此在伊拉克问题上公开支持美国,与法德等国公开分道扬镳。这对于正在把欧洲安全战略重心东移的美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欧盟出现裂痕显然有美国的背景。事态表明,对欧盟的扩大不可过于乐观,无论是经济一体化还是政治一体化,难度都将比想像的要大得多。

  第二,欧美冲突给北约造成重大冲击。法、德、比等国在北约组织内部公开发难,反对北约向土耳其提供军事援助,直接原因是反对北约参与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进攻,但是这场危机严重冲击了北约,同时也使人看到北约组织出现危机的深刻背景。法、德、比发出挑战后,美国方面提出把那些支持美国的成员国聚集起来,组成“志愿者联盟”来完成必要的军事使命。这一主张实际上是宣告了北约的终结。其实,美国早已对北约失去了兴趣,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本想把北约改造成在全球采取干预行动的军事机构,但这个设想迟迟不能实现,于是北约的价值不断降低。在去年的阿富汗战争中,北约已经靠边站了。这一次,面对美国对伊动武,北约内竟然出现了“信任危机”和“分裂”,北约在美国心目中的价值更是一落千丈。法德等国力图通过北约来加强欧洲自主防务的努力最终只是一个泡影。

  第三,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物中的权威地位受到严重损害。美国希望通过联合国授权来对伊动武,但是美国的动议在安理会内遭到强烈反对,联合国内形成了“主战”与“主查”的两大阵线。截止到目前,安理会是否能够得到15个理事国中超过半数的支持还很难说,而且俄罗斯和法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已经宣布将使用否决权,美国不得不推迟表决,但还没有放弃的打算。事态还在发展,结果难以预料。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进行表决,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联合国都面临尴尬局面:通过授权动武决议,联合国将为这场理由并不充分的战争负责,其威信必受损害;而授权动武的议案遭到否决,联合国也难以阻止美国发动战争,联合国权威遭受严重挑战。战争一旦打响,伊拉克遭受的是物质损失,而联合国遭受的则是精神损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欧美较量的一个严重后果。(沈孝泉)

  (稿件来源:《环球》杂志)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