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追记郁建兴烈士: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28日 07:32 解放军报

郁建兴与妻子徐新艺。

  追记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教授郁建兴烈士: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配图)

  ●马文科、张彦中、本报记者姜宁、高志文

  编者按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
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和平力量不断壮大,反对战争呼声不断高涨。我军防化专家郁建兴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身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中国军人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

  我军历来是和平之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参与国际维和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也对当代中国军人的现代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提高官兵的现代化素质,才能在国际维和事务中发挥作用。郁建兴是我军防化教学科研战线的优秀人才,其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忘我的敬业精神,赢得各国同行的尊敬和赞誉。我们要向郁建兴学习,牢记我军根本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提高现代化素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不辱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

  朵朵鲜花为英雄绽放,绵绵细雨为烈士垂泪。连日来,伴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炮火硝烟,“和平卫士”郁建兴的英名传遍了世界。

  3月19日12时30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阴云低垂,细雨蒙蒙。当装运着郁建兴遗体的灵柩从飞机上抬下的那一刻,郁建兴妻子徐新艺一声“建兴,你终于回家了!”的悲怆呼唤,将人们的思绪重又拉回到那战争阴云笼罩的巴格达。

  鲜血浇灌大漠橄榄枝

  3月13日,巴格达碧空如洗。想到再有一周便能回到祖国,长期紧张工作的郁建兴心中顿时有了份久违的感觉。但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悄悄地向他袭来。

  这天,郁建兴与其他几位核查人员驾驶4辆通用越野车,前往巴格达南部某加工厂执行核查任务。

  自去年12月联合国恢复对伊武器核查以来,出于保密的原因,核查人员往返于核查地点与驻地运河饭店之间都由自己驾车,核查地点也往往是临出发前才知道,全凭核查人员对照地图找点。郁建兴由于在校时地形课学得好,常坐在副驾驶位上看图带车。

  伊拉克时间下午2点,当核查人员完成核查返回巴格达时,郁建兴照例又坐在由核查员斯特凡驾驶越野车的副驾驶位上。车队在公路上疾驶,当斯特凡试图超过前面行驶的伊拉克人驾驶的大卡车时,越野车不幸撞到卡车尾部被甩进公路旁的水塘中。斯特凡只受了轻伤,而郁建兴头部撞到前挡风玻璃上,伤势严重。随行的联合国医护人员立即下车进行现场急救,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紧急派直升机赶到现场,将伤员送到巴格达拉希德军事医院进行抢救。

  因伤势过重,半小时后,郁建兴走完年仅38岁的人生旅程。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却用生命诠释了追求世界和平的深刻内涵,在世界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巍峨的和平丰碑。

  3月16日上午9时30分,郁建兴安详地躺在覆盖着联合国旗的灵柩内。灵柩的一端镶着蔚蓝色的联合国徽章,白色的橄榄枝和地球标志映衬着这位为世界和平献出年轻生命的中国军人。6名不同国籍的核查员将灵柩轻轻抬上联合国专机,生怕惊醒了沉睡中的异国同事。他们将护送这位好伙伴到塞浦路斯联合国武器核查后勤基地。

  大地动容,长空含悲。萧瑟的晨风中,这些不同国籍的核查员含泪在巴格达机场为郁建兴举行了特殊的送别仪式。

  “J J,你听到了吗?我是31号———查理斯。你还没有完成核查任务,你不能走!”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化学组组长、波兰人查理斯拿着核查时使用的步话机,朝着安详沉睡的郁建兴大声呼唤。

  由于郁建兴的中文名字比较难念,外国同事都亲切地称他为“J J”。

  “J J,让我们再来一次吧,现在就出发!”查理斯的呼唤在停机坪上空久久回荡。送别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天空,仿佛平时脸带微笑的郁建兴正乘坐直升机向核查地点乘风远去。

  泪水默默地流淌在每位成员的脸上。他们形成一致意见:今后每次化武核查报告上,都将签上郁建兴的名字,以此纪念这位自1991年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以来第一位因公殉职的优秀核查员。

  中国军人担纲化武核查

  2002年12月,联合国重返伊拉克执行武器核查任务。郁建兴再次受命赴伊执行化学武器核查任务。12月12日,郁建兴告别战友与亲人,带着维护世界和平的热切愿望飞赴巴格达。

  在人们眼中,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神秘而风光。事实上,艰辛和危险时刻伴随着核查全程。郁建兴一到巴格达,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紧张的核查工作。为掌握真实情况,核查小组要对伊拉克的许多可疑地点与设施进行核查。有的核查地点距巴格达有四五百公里,乘直升机也得3个多小时。核查结束后,回来还得整理核查结果,书写核查报告。有时一个报告中仅数据就有几十页,需要一个一个地核实,工作量非常大。

  最艰苦的是到化工厂核查。为防止意外和确保安全,核查员要穿上气密性很强的防护服。而伊拉克2月份气温常高达摄氏30多度,一天下来浑身像被水泡了一样。2月中旬的一天,郁建兴带着小组人员去一个单位核查。进去不久,同行的一名核查员便感到恶心,继而呕吐不止。见状,郁建兴立即将他扶出工厂,而自己却一直坚持到最后。晚上回来后,他虽因吃不下饭胃里特别难受,还是坚持伏案整理核查结果。

  由于长期加班加点地工作,郁建兴很早便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时连站立都难以坚持。同住一室的我国另一位专家罗永锋常常见他疼得呲牙咧嘴,满头大汗,实在忍受不住时,便把腰顶在床头借以减轻疼痛。罗永锋经常心疼地对他说:“建兴,这么多年来,我还真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工作狂’!你这简直是在拿命开玩笑啊!”

  由于长年战乱和经济制裁,伊拉克物质供应十分贫乏。住的虽是五星级宾馆,但经常连水都供应不上。谈起这段生活,罗永锋感慨地说:“在伊拉克,改善伙食就是吃国内带去的方便面,不仅吃着香,而且因是国内带去的,感到特别亲切。”到3月初,方便面已所剩无几,郁建兴和罗永锋便常常两人合吃一包。

  凭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强烈责任感,郁建兴3个月内没过过一个休息日,进行了数十次设施核查,撰写了几十份核查报告,并对部分可疑设施以及化学品进行了取样,为联合国监核会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

  和平之旅的艰难跋涉

  从江苏靖江到首都北京,从中国北京到伊拉克巴格达,郁建兴的人生历程仿佛是艰难跋涉的和平之旅。

  在家乡,郁建兴有着“少年神童”的美誉。12岁那年,父亲因胃癌溘然长逝,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郁建兴每天上学时都背着自己用树藤编织的箩筐到教室。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同学们在教室里复习功课,他便向老师请假,到山上边放牛边打草。中小学10年,郁建兴也算不清究竟打了多少牛草,只有那32只用破了的箩筐记载着他艰难的漫漫求学路。

  壮丽的人生,源自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人生的职业选择往往出于偶然原因,但偶然里面透着必然。

  郁建兴的家乡地处苏北平原,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曾在这里用化学武器屠杀中国人民。孩提时代,耳闻老一辈控诉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郁建兴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在中学读书期间,郁建兴看到一篇反映日本侵华战争时“731”部队对我军民实施生化战、用中国人体作试验的文章,这不仅使郁建兴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也促使他对生化武器产生了理性思考。“一定要消灭这种害人的东西!”抵制生化战、维护人类和平的种子在小建兴的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若干年后,当郁建兴作为中国防化专家,参加处理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工作时,家乡的父老乡亲无不为之自豪。

  这时,他的老师和同学才明白了郁建兴当年的选择。16岁高考那年,老师、同学和家人都纷纷劝他报考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郁建兴却毅然在第一志愿栏内写下“解放军防化学院”。1980年9月,郁建兴以靖江市高考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被录取。

  铸造防化盾牌的和平之旅,自此正式启程。四年防化专业知识的学习,郁建兴不仅初步掌握了防化专业基础知识,更树立了向防化更高目标攀登的信心。19 8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考入本院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7月,郁建兴以全优成绩获硕士学位并被学院留校任教;1989年9月,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科大学攻读博士。

  1992年底,郁建兴获得博士学位。此时,两伊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毒烟还飘荡在这位防化专家的心头。郁建兴把研究方向选在了防生化课题的前沿———化学防护试剂的研究。郁建兴和他带的5名研究生,跑遍北京大小图书馆,并用因特网查找了世界各国有关文献和资料。据他的研究生单力华介绍,10年来,仅郁建兴摘抄的资料便达800多万字,足足可装一麻袋。为得到第一手资料,郁建兴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各种试验,身上不知留下多少被化学试剂灼伤、腐蚀的伤疤。每到冬天,因长期接触化学试剂引起的皮肤过敏症,更让他奇痒难忍,痛苦不堪。

  去年12月,在郁建兴赴伊前夕,该项课题已进行结题报告,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今年3月,就在他遇难前十天,他还通过E- m a i l询问课题进展状况,催促课题组向最后成功发起冲刺。

  向着世界防化前沿冲击,郁建兴申报了多项科研课题,完成两项国家标准课题,并获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编写和翻译多部防化书籍近百万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这一项项成果,成为郁建兴参与国际维和事务的“通行证”;这一项项成果,正是郁建兴在和平之旅的艰难跋涉中留下的一个个脚印!

  肩负起维护和平的使命

  在郁建兴工作日志上,记载着这样一句话:防化事业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必须密切关注世界军事化学领域的新动向,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学科建设,才能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

  1997年4月29日,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我国是65个原始缔约国之一。根据公约规定,缔约国有权建立防护性的“生产每年不超过10 k g附表1化学品的设施”,即“化学品合成实验室”,用于《公约》不加禁止的防护项目的研究。实验室建成后必须经过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多次核查,对精度要求更是“零误差”,即便是万分之一的误差,所造成的国际影响和损失也不堪设想。

  谁能承担起如此重任呢?学院党委几经考察,最终决定由郁建兴领衔担负这一重任。当领导向他征求意见时,郁建兴坚定地表示:“我十分明白这项任务的重要性,也十分清楚它的艰巨性。这是一场国际考试,我以党性担保:考100分!少1分请院党委处分我!”

  5月初,经国家批准,由郁建兴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10 k g化学品合成实验室”在学院正式筹建。

  为了早日完成任务,郁建兴找来一张行军床,架在了实验室。此后的4个月中,他一天没离开,全身心地投入了实验室建设。9月,实验室全部按标准建成。经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多次核查,评价该实验室是“高专业水平的设施”。郁建兴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位经联合国认可的“10 k g化学品合成实验室”代表。

  2001年11月,郁建兴走马上任学院化学防护系主任,更感肩上千钧重担。中国将在国际维和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防化人才群体,研制高质量的防化科研成果,是维护世界和平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

  到任不久,郁建兴便召开全系干部大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学科牵引、专家治系、教研相长”的教学科研新思路。一个月后,他又打破原有教研室编制,以学科群为基础纵向划分教研室。看似简单的一分一合,却使原本相对分散的教学科研骨干形成了合力,引领着学科建设走出了低谷。仅一年多时间,该系便研究开发出抗毒防毒伪装涂料等多项科研课题,有20多个项目获奖。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郁建兴十分注重培养我军防化新人。从1993年开始,28岁的郁建兴就担任了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渊博的学识令学生赞叹,他严谨的治学精神更让学员折服。2002年12月,在赴伊参加核查前,郁建兴将他带的研究生都找来,详细询问学习情况,逐一制定下阶段学习计划,唯恐因为自己外出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在伊核查期间,尽管核查工作十分紧张,他还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通过因特网询问学生学习进展及课题研究状况。

  在研究生隋少卉的电脑中,将永远保存着她的导师郁建兴2003年2月16日由伊拉克发来的E- m a i l:“小隋:别忘了你4月份还要写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要及早准备。”这是郁建兴最后一次检查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天来,我一直难以相信导师已离开了我们,我还在等着导师指导我撰写毕业论文……”打开电脑,隋少卉一遍遍地读着这份E- m a i l,流着泪开始了她的毕业设计。

  用奉献铸就和平丰碑

  郁建兴不幸遇难的噩耗传到学院,人们自发地组织了许多悼念活动。目睹郁建兴支在实验室的那张行军床,看到这位硕导家中简陋的陈设,许多人不禁潸然泪下。郁建兴生前带的一名研究生泣不成声地说:“世界和平丰碑的基石是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我的导师郁建兴就是这样一块基石。”

  1992年12月,郁建兴取得博士学位毕业时,再次面对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博士头衔及专业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使郁建兴成了人们争抢的“香饽饽”。一些地方大学许以帮助出国留学、高级职称的条件,想邀他到校工作;一些地方公司以高薪、汽车、别墅为价码,千方百计来“挖”他;家乡一位办化工厂的同学得知消息后,专程跑到北京,开出年薪上百万元的天价力邀他加盟。

  面对这一切,郁建兴却平静地说:“美好富裕的生活人人向往。但作为一名军人,祖国的需要、军队的需要、和平的需要,永远是我唯一的选择。”

  郁建兴生前十分钟爱雪松。在郁建兴和妻子徐新艺小聚的日子里,他总爱带妻子到学院南边一条两旁栽满雪松的林阴小道上散步,并亲切地称它为“情人路”。去年12月,在赴巴格达前一天晚上,他又带妻子来到这条“情人路”,笑着对妻子说:“我走后,你要是想我就到这里来看看雪松吧,它们就是我的化身。”如今,走在这条孤影独怜的路上,徐新艺睹物思情,难以自制。

  生活中的郁建兴待人亲和,充满爱心。这爱中,有对老人的敬爱,有对妻儿的挚爱,有对同志的友爱……当然,也有对亲人的遗憾。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儿子郁聪15岁了,郁建兴没给他买过一块生日蛋糕;结婚16年,他只给妻子徐新艺过过一次生日。

  提起这次唯一的过生日,徐新艺不禁泪如泉涌:“那是我随军后的第一年,生日前好几天建兴就不断地说,到时候你一定要提醒我,再忙也要给你过一次生日。说实话,我很盼望这一天,丈夫第一次要给我过生日;又有点害怕这天,万一建兴又忙得顾不上怎么办?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早上上班前我还提醒他,你可别忘了我的生日呀!建兴笑着说,你就等着我给你点生日蜡烛吧!可是,到了晚上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的身影。直到9点半钟,建兴才疲惫地赶了回来。原来,这天他作为中国防化专家,与外方代表进行一项重要的技术谈判。你说,他能离开得了吗?他请了几位同事到学院招待所餐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我过了个令我终生难忘的生日。”

  郁建兴赴伊执行核查任务后,徐新艺要求他每隔3天必须和家里通一次电话,随着局势动荡,又改为每天通一次。于是,每晚11时便成了两人雷打不动的通话时间。3月12日晚,郁建兴在电话中告诉妻子,他打算3月27日回国。回来后,想和妻子一道回老家看看儿子,给父亲扫扫墓,再把母亲接到北京。但徐新艺怎么也没料到,这次通话竟是他们夫妻最后的诀别!

  郁建兴的儿子郁聪正在江苏省靖江市高级中学上高二。父亲罹难的消息,郁聪是在网上看到的:“看到网上爸爸那张微笑的脸,我实在不敢相信是真的。”在郁聪的记忆中,爸爸总是很忙,很忙,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很少。郁建兴婚后的前几年夫妻两地分居,儿子随母亲在靖江上学,成绩一直是班上前几名。上初中时,郁聪来到北京念书,母亲的想法是,让儿子跟着博士父亲好好学一学。没料到,郁建兴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儿子,才一年多儿子的成绩在班上下降为倒数几名。郁建兴内疚地对妻子说:“我能带研究生,却教不了儿子。”没办法,郁建兴只得又将儿子转学回靖江。过去,儿子为此也在心里埋怨过父亲,今天他终于理解了父亲:“我觉得爸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他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和平环境中安心念书而献身的。”

  直到今天,亲人、战友仍然不相信,这样一位向往和平、热爱生活的人竟会一去不归。他曾打算让母亲这次来北京时坐一回飞机,让老人上天看一看;他曾答应妻子这次回国后陪她一起外出旅游;他曾许诺儿子等他20岁时,好好地给他过一回生日……

  郁建兴,你不该走得如此匆忙,亲人在等着你团聚,战友在等着你携手攻关,祖国在等着你凯旋……

  世界和平丰碑上,将刻下你———一位中国军人的名字:郁建兴!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