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用生命呼唤和平——追忆殉职武器核查专家郁建兴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27日 16:41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通讯:用生命呼唤和平——追忆殉职于伊拉克的武器核查专家郁建兴

  新华社记者曹智、徐壮志、马晓春

  2003年3月16日,巴格达萨达姆国际机场上空挂着几缕阴云。萧瑟的晨风中,6位联合
国武器核查员轻轻地将郁建兴的灵柩抬上联合国专机,仿佛生怕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同事。

  泪水,流淌在每一位不同国籍的核查人员脸上。

  “JJ,你听到了吗?我是31号。联合国赋予我们的核查任务还没有完成,你不能走啊!”对伊武器核查化学组组长查里斯,手握着核查时使用的步话机,朝着郁建兴的灵柩大声呼唤。

  “JJ”,是郁建兴的外国同事对他的亲切称谓。

  郁建兴再也听不到外国同事的呼唤了。此刻,38岁的他正静静地躺在覆盖着蔚蓝色联合国旗帜的灵柩内——3天前,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这位中国化学武器检查专家、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员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人类和平事业。

  “灾难的降临是毫无预兆的。那天,巴格达的天气出奇的好,温暖而明朗。下午,核查人员在完成当天核查任务返回巴格达的途中,郁建兴乘坐的越野车不幸撞到了一辆大卡车的尾部……”谈起那惨烈的一幕,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维秋仍哽咽不已。

  3月13日,这是一个令全世界所有关心和热爱和平的人们为之惋惜和心痛的日子。这一天,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郁建兴,永久地镌刻在了人类维护和平事业的历史丰碑上。

  “就在一天前,我因为与联合国的合同到期离开伊拉克回国。我们握手告别。没想到回国途中竟从媒体上得知他遇难的噩耗。”回忆和郁建兴一起在伊拉克忘我工作的情景,参加联合国核查工作的另一名中国专家罗永峰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化武核查涉及大大小小许多设施。一个设施核查完,通常要一天。经常是晚上六七点钟才能回来,还要接着完成当天的核查报告。一份报告中就要核实几十页的数据,工作量很大。1月中旬,他的腰病又犯了,我劝他请假,但他考虑到核查已进入关键时期,硬是坚持着。痛得实在忍不下去了,他便趴在床上写。”

  从2002年12月再次赴伊拉克参加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工作,到今年3月13日不幸遇难的3个月时间内,郁建兴行程10万公里,进行了几十次设施检查,撰写了几十份核查报告,为联合国核监会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

  “郁是联合国监核会最优秀的武器核查员之一。”3月18日,专程从纽约赶到塞浦路斯参加郁建兴遗体交接仪式的联合国活动评议官庞森,高度称赞这位中国专家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就在郁建兴的灵柩启程返回祖国之际,联合国监核会决定:今后每次化武核查报告上,都将签上郁建兴的名字,以此纪念自1991年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以来第一位因公殉职的优秀核查员。

  “郁建兴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核查员,更是防化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专家。”我国著名防化专家钟玉征教授为失去这位年轻的同行悲痛不已:“10多年来,他紧盯国际核生化研究领域的前沿,在高起点上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他申报了多项科研课题,完成两项国家标准课题,参与编写和翻译多部防化书籍近百万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郁建兴曾任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三系主任、教授。

  沿着郁建兴生前常走的那条校园小路,记者来到了“10KG化学品合成实验室”——这是我国唯一的禁化武器公约允许的实验室:一瓶瓶容器中的液体,折射出郁建兴躬身忙碌的身影;摆放在墙角的那张行军床,印证着郁建兴创建实验室的种种艰辛……

  1997年4月29日,《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作为缔约国之一,可以建立一个防护性的化学品合成实验室。

  “千钧重担落在了郁建兴的肩上。”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政委何承阳清楚地记得,征求郁建兴的意见时,他当场承诺:“这是一场国际考试,我们一定要考个满分!”

  “郁建兴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开创性:他第一个完成军事化学专业研究方向的题目;他主持建立了我国10KG合成实验室,并先后4次圆满通过国际核查……”钟玉征说,“本来他苦心孤诣埋头钻研了10年的化学防护试剂研究已近完成,我们都期待着他回来后为他的成功庆祝,没想到竟再也等不到这一天……”

  从江苏靖江老家到京郊的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再到伊拉克巴格达,郁建兴短暂的人生旅途是一段艰难跋涉的和平之旅。16岁考入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学业上的每一次飞跃,都进一步地把这位农家子弟的生命与人类和平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130万人遭受化学武器的伤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成为化学武器的直接受害国。直到今天,还不断有日军当年遗留在中国的化学武器被挖掘出来……”从郁建兴遗留下来的一卷卷手稿中,我们能够感觉到,这位把所有的精力用于防化研究的科学家的人生追求。

  “魔鬼已经被人类从瓶中放出来了,我们从事防化研究,就是要降伏这个危险的魔鬼。”研究生隋少卉、李健的记忆中,对导师郁建兴的这句话印象最深。

  降伏化学武器这个“魔鬼”是有风险的。李健说,在实验室里,郁老师常常要面对那些瞬间就会致人死命或给人留下永久性创伤的药剂,他的手上、腿上、身上到处都有各种化学药剂留下的伤疤。

  “我随军后才知道,郁建兴是这样地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他的腰椎病非常严重,坐都坐不下,晚上睡觉都要我帮他翻身。有时,痛得厉害了,甚至离家几百米都难以回去。”徐新艺,这位坚强的女性谈起自己和丈夫的往事,禁不住泪水涟涟。

  “1998年,建兴第一次去伊拉克的时候就告诉我,能代表国家为世界和平事业做点事,是一种了不起的荣誉。这次去伊拉克,那里的形势越来越紧张,我盼望他赶紧回来。他跟我说,‘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工作,也关系我们国家的形象。’”

  就在遇难前一天,郁建兴还打电话告诉妻子,“过几天就回国,机票都买好了,建兴在电话中让我同他一起赶在清明节前回老家探望母亲和寄养在那里的孩子,为他父亲扫墓。没想到,这次电话竟成了我们之间的永别。”

  3月19日,郁建兴魂归祖国。也许是苍天为之动容,当运送灵柩的专机徐徐降落在首都机场时,一场小雨突如其来,雨水伴着泪水从人们的面颊滚落。

  扑在丈夫的灵柩上,徐新艺放声恸哭,“建兴,你怎么这样回来了……”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失去一位优秀的核查专家而沉痛。他在给徐新艺的唁函中写道:“你的丈夫积极参与了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活动,他是在执行和平的使命时牺牲的……国际社会和联合国都对您的家庭为崇高的和平事业做出的贡献深表敬意!”(完)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