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胡鞍钢:伊战打击全球经济 但对中国影响有限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27日 16:31 中新社网站

  中新网3月27日电题:伊战对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对中国影响不大

  作者:胡鞍钢

  2003年3月19日美国和英国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与英国等发动了对伊拉克大规模的军事战争。这既严重地打击阿拉伯国家的经济,而且也严重
地影响了美国经济复苏,还对正处于衰退中的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增长如同“雪上加霜”,使得全球经济复苏拖延,对世界各国经济与贸易产生连锁的负面影响。

  一、战争是破坏人类财富的机器

  现代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以极大的创造力和空前的生产力不断创造财富、积累财富,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世界和平或国内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人类对财富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和作法:首先是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发明、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和劳动投入来创造新增财富;二是通过各种办法转移财富,它是在转移财富,是在新增财富的前提下或在现有财富存量条件下重新分配财富,例如偷盗、抢劫、腐败、走私、假冒伪劣等非法行为,也包括政府税收和各种费用、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前者是非法行为,加剧了不平等、不公平,后者是公平分配、缓解收入差距;三是破坏财富,其中战争是最典型的例子。根据美国耶鲁大学Nordhaus估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死亡5.35万人,战争损失占GDP比重为24%;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29.2万人,战争损失占GDP比重为130%;朝鲜战争损失占GDP比重为15%;越南战争损失占GDP比重为12%(见表1)。战争不仅让战败国损失各种财富资源,即使是战胜国也同样损失大量的本国财富和税收和军费,例如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此次战争费用是二次大战后美国战争费用最高的(见表2)。

  这次美英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同样是一场破坏财富的战争。它不仅使双方的经济财富遭受极大摧毁,还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成为2003年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也是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引起全球经济衰退的两次外部冲击之后的第三次外部冲击。

  二、伊拉克战争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

  伊拉克战争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衰退之中。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2.6%,2001年仅为1.1%,2002年为1.7%。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陈光炎研究估计,目前全球经济正处在衰退中,如果伊拉克战争长达3-6个月的话,2003年将出现全球经济大衰退,其中欧美日三大经济体将分别减少1.7%、1.1%和3.5%。世界银行也曾估计,全球经济复苏将由2003年延缓到2004年。伊拉克战争直接使世界旅游业和航空业遭受重大损失。根据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主席理查德·简·卡罗估计,如对伊拉克战争久拖不决,世界旅游业将损失300亿美元和300万个工作岗位。据国际空中运输协会估计,伊拉克战争使世界各航空公司损失100亿美元。

  伊拉克战争严重影响阿拉伯国家经济。目前阿拉伯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相当高,在14%左右。由于处在战争风险的中心地区,尽管本地区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阿拉伯国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不足全球总量的1%,不仅伊拉克遭受战争的巨大损失,而且约旦、埃及、叙利亚等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仅埃及的经济损失达到60-80亿美元。

  亚洲经济再次受到严重打击。目前亚洲经济有两大特点: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区,过去10年亚洲日均原油需求量增长了50%,约占同期全球总需求增长量的80%。大部分亚洲国家对石油进口依赖度相当高。油价上涨增加了这些国家石油进口开支,扩大了贸易赤字,提高了能源产品价格,严重打击旅游业和航空运输业。二是世界外向型经济比重高的地区,即对出口市场需求变化十分敏感,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全球经济衰退,出口增长下降会使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的所有外部发动机失灵,成为新的全球经济衰退的主要受损者。

  三、美国赢得这场战争但却是最大的输家

  在军事上美国凭借军事实力可以是赢家,但是在经济上却可能是最大的输家。根据世界银行估计,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3%,2001年为0.3%,2002年为2.3%。如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分析,目前美国经济并未完全摆脱经济衰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反映在高达6%的失业率和仍然低下的设备使用率两个方面。同时对美国预算支出影响极大,预算收支不平衡,财政赤字越来越大。2003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预计达1990亿美元,和布什上台初期与克林顿政府的2370亿美元预算盈余相比,实际赤字达到4630亿美元,最近布什政府将原先用于伊拉克战争的600亿美元预算支出,增加到950亿美元提交美国国会讨论批准。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此次战争的费用将为1500-2000亿美元左右(包括战后重建)(见表2),美国国防部估计开支将为800-1200亿美元左右。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估计,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经济增长率的负面影响至少在0.4%-1.7%之间。目前美国股市已损失了1.1万亿美元。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报告,因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美国股市因战争威胁,到3月中旬为止,战争对美国股市的影响95%已经显现,损失达1.1万亿美元。其中受战争威胁影响最大的是生活消费品公司、航空公司、科技公司以及其他对居民消费信心比较敏感的公司。根据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主席理查德·简·卡罗估计,美国旅游收入减少3.7%,减少工作岗位40万个。伊拉克战争也使美国成为最大输家,实际的经济损失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包括军事打击的破坏,军事占领的费用,伊拉克重建,以及相关的经济费用,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诺德豪斯认为,如果战争持续9个月以上,单是直接的经费就将达到1400美元,包括原油暴涨在内的经济成本,在今后10年间将达到1.9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9%。

  无论这场战争胜负如何,持续时间长短,尽管打到最后都没有赢家,但美国还是最大的输家。战争摧毁经济财富、造成人员伤亡的性质决定了伊拉克战争对美伊双方经济都会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对其他国家和全球经济明显造成负外部性影响,它不仅不能创造新财富,同时直接摧毁积累的财富。作为“一报还一报”的战争游戏,即使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她也还将为此付出比高额战争军费更大的、更长远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

  四、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石油资源水平极低的国家之一,总人口占世界总量比重的21%,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2%,而石油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2.3%,石油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6%,而且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平均年增长率为4%左右。石油资源严重短缺始终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的石油战略从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一直是“高度自给自足,促进出口创汇”的发展战略,从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转向“开发两种资源、利用两个市场”的发展战略。中国从1993年以来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3%。到2000年,中国原油进口达到7027万吨,比1995年增长了311%。2001年进口原油6027万吨,2002年进口原油6941万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居美国、日本之后。从原油进口来源看,中东地区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1995年中东地区比重为45.4%,2000年上升为53.6%;非洲地区由10.8%上升为24.1%;这两大地区约占77.7%。而亚太地区比重则由41.4%下降为15.1%(见表3),2002年从中东地区进口约3500万吨,占进口量的50.4%。从原油净进口率看,目前中国已经达到30%,今后还会进一步上升。

  我个人认为,伊拉克战争以及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和剧烈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增长影响不大。首先,石油消费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比重不足1/4(2001年为23.6%),石油进口量占我国总能源消费量比重只有7%,2002年全国能源工业除石油外其他都大幅度增长,如煤炭增长了18.9%,发电量增长了11.7%,都超过GDP增长率。在国内能源供给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不会造成全局性的能源紧缺,也不会引起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石油供给紧缺并不等同于能源供给紧缺,石油价格上涨并不是其他能源价格上涨。

  其次,我国石油净进口率只有30%,石油供给仍以国内生产为主,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国内价格成比例上涨,即国内油价上涨幅度不应高于30%,超过这一水平就意味着占石油消费总量2/3的国内生产的石油“搭车涨价”。我刚刚从日本访问回国,日本是世界上石油净进口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即使如此,汽油价格上涨幅度不足10%,这还是在没有启用紧急石油储备的情况下。国内石油生产量为1.67亿吨,加上进口量,合计为2.36亿吨,若加上部分库存量,实际石油供给量也相当可观,并不会引起石油价格暴涨。

  最后,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全球和美国出口需求下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美国经济的依赖度相当大的趋势下,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比伊拉克战争直接对中国的影响还要更大。

  总之,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主要策略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方针。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内需求,在抵御外部冲击方面的能力强于中小国家和石油进口依赖度较大的国家。中国在前两次外部冲击中(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表现为全球最佳,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应对各类冲击的能力明显提高。如果把此次伊拉克战争视为第三次外部冲击的话,中国仍能迅速作出反应、灵活调整。

  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而且本身是一个国内需求较大、回旋余地大的国家,完全可以通过继续扩大内需,如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来抵御战争及其油价波动变化带来的外部冲击,趋利避害,以达到既定目标。此外,中国要加快调整石油战略,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以确保石油供给稳定的来源;积极实现“走出去”的石油战略,扩大对海外市场的战略性石油投资,开辟新的稳定的能源供给基地。石油投资属于战略性长期性投资,应减少各类投资风险,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加快建立国家、地区、主要城市、和重要企业多层次、多样化石油储备体系;坚持开源节流并举,以节流为主的能源方针。实行节能政策,推广节能技术。最主要的举措是打破目前少数几家国有石油、石化企业长期垄断“条条专政”和地区保护的“块块专政”的石油市场的格局,加快放开石油进出口和终端消费市场,放开石油价格,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用油大户享有直接石油及产品进出口权,建立多种形式的石油交易市场。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