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中国军事专家:美军何以格外惧怕伤亡?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26日 07:20 解放军报

  ●胡坚

  伊拉克战争硝烟又起。随着战事进展,美军已开始不断出现人员伤亡,且引起多方关注。美国总统和军事高官不断放言,要做好长期作战和承受伤亡的思想准备。美军为何如此关注伤亡?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原因作些粗浅分析。

  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美国人对战争以及伤亡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感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美国远离欧亚大陆,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邻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和墨西哥湾。它不仅在南北两面有相对弱小且长期"和睦相处"的邻国,而且东西两面还有辽阔的海洋屏护,因此,基本上无战争威胁本土。在美国的历史上,还未曾有过外敌入侵本土的记录,也没有受到旧大陆战乱的波及,即使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美国国内也没有遭到战争破坏。斯大林当年曾对美国地理位置的价值作过评价:美国有两个大洋保护着,北部和南方都是弱国,美国对他们无所惧怕。列宁也认为,美国"在地理条件上处于最安全的地位"。这一地理特点,使美国人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安全感,他们从不因为可能遭到外敌入侵而担惊受怕。也正是这种"安全距离"所提供的生存环境,使美国人极少感受到战争给生命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一旦当这种危险降临时,由于缺乏对战争伤亡足够的承受能力,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往往表现出一种极强的脆弱性。

  其次,从自然资源上看,美国多样的气候类型在给美国带来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同时,还带来了28亿亩可耕土地、44亿亩森林和32亿亩的草原。这些肥沃的土地和大片的森林、草原不仅给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同时,土地和绿色所具有的生命象征意义,使美国人对生命给予了格外的关注与热爱。此外,这种气候和土壤条件,还形成了美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美国人无不感叹地说,他们没有理由不感谢上帝对他们的厚爱和特殊的恩赐。美国的自然资源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巨大生产能力,不仅为美国人在物质生活方面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利益需求,也使他们在这种充满优越感的生活环境中更加看重生命的意义,害怕战争破坏安宁的生活,尤其不愿看到战争给生命带来的威胁,从而剥夺其应有的利益需求和生存权力。

  再次,从人口资源上看,由于美国社会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和老龄化的趋势,以及部分青年因恐惧战争而不愿从军,兵员来源受到严重影响等因素,使其在通过军事手段维护其利益方面大打折扣。因此,美国人始终把人放在一切资源的首位,并把人的生命价值放在一切物质的价值之上。在美国人看来,战争中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无异于对利益和胜利的放弃。

  二、传统的民族文化,使美军形成了对伤亡问题特有的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性格、习惯和意识等比较稳定持久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任何国家的军事思想和作战观念都深深烙有其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迹。美国作为一个主要以欧亚移民后裔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尽管其历史不长,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种族杂居、文化交叉、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形态多样等原因,美国形成和保持了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丑陋的一面。美军的伤亡观念作为其军事思想的一部分,根基及底蕴就来源于美国发展史之中所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

   在美军伤亡观念形成的重要文化背景中,影响最深的当数美国社会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文化。这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确立于18世纪启蒙运动,并在当时代表进步力量的一种哲学和社会思潮,在后来的二三百年间,尤其是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在美国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带有个人主义倾向的人文价值观,并成为对美国军事思想影响较大的思潮之一。它较少地顾及国家的整体价值和社会群体的共同权利与义务,而是较多地强调公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人的自由与权力。反映在战争领域,这种人本主义观念便表现出一种对人的生存权力和生命状态的格外关注和极端追求。

  在美国复杂的传统文化背景中,与伤亡观念有着一定思想渊源的还有美国人的实用主义观念。这一观念最大的思维特点就是浓厚的功利色彩,它不是从事物的本质、原则出发看问题,而是只注重后果、收获、效果和事实。在美国人眼里,最大的利益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东西,因而往往表现出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急功近利倾向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如在作战中没有多少条条框框,需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伤亡过大,便会改变作战计划或结束行动。

  此外,还有诸如以利益为核心的重商主义观念、强调技术第一的技术主义,以及信奉人的尊严和生命的犹太基督教伦理等。这些传统文化,已在美国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它不仅渗透在大多数美国人的思想深处,从而影响到美国人的性格、习惯和情绪等心理品质,同时,也渗透在美国军事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其战争指导、作战观念、作战思想和整个作战行动。可以这样说,在传统文化土壤中滋生的价值观是其伤亡观念形成与发展的潜在意识和历史情结。

  能够具体反映美军这种价值观念的还有许多。比如,任何国家军队都以赢得胜利作为作战行动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但在美军看来,赢得胜利是讲代价的,而且摆在第一位的是伤亡,赢得胜利与减少伤亡同等重要。因此,在制定有关作战原则和作战决策时,往往不得不优先考虑如何降低人员在作战中的伤亡程度问题;当面对那些民族意志坚强和具有勇敢牺牲传统国家的军队与人民,除了一般不轻易与之交战外,一旦交手,先会怵上几分,害怕在"血战到底"中付出较高的伤亡代价;强调尽量避免打游击战等非正规战,担心这类作战方式会使他们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遭受人员伤亡。

  再如,"消灭敌人"是作战的基本目的之一,但美军在进攻中,强调较多的是"击败"敌方,而很少用"消灭对方"一词。美军认为,在大量歼灭对方有生力量的同时势必带来更强烈的抵抗,从而使己方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造成两败俱伤。美军在总结第一次海湾战争经验中,当论及有关提高战场生存能力时特别提到,"必须把保护装甲车里的乘员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因为车辆可以更换,而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多年来在战场上,美军一直遵循着这样一条清规戒律:生命的意义重于钢铁,用钢铁来换取生命是美国人打仗的信条。此外,诸如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守不住就跑,跑不了就当俘虏等。这些作战信条与习惯做法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美军对伤亡价值的理解与认识。

  此外,战争作为一种以军队和军人为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是离不开社会及全体民众参与的。战争一旦发生,有关国家或民族的所有成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而在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社会心理,决定了他们在对待战争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如在战争伤亡的承受程度上,"保全性命"是美国民族社会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表现为把个人的生命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只要在国家采取的战争行动中出现了人员伤亡,并超过了民众情绪可以"容忍"的限度,社会舆论就会哗然,民众反战情绪就会高涨。正如其《作战纲要》中所说:"美国人民期望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对不必要的伤亡感到厌恶。" T·E·劳伦斯也曾说过:"对我来说,任何不必要的战斗、交火和伤亡都不仅是浪费而且是罪恶。"连美国人自己都承认,他们"是一个对人员伤亡承受能力有限的国家。"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以所谓"零伤亡"的战绩结束了对南联盟78天的轰炸之后,外刊曾这样评论说,在当今的CNN时代,美国人再也经不起看见自己的士兵流血牺牲的场面。约翰·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说道:"一旦开头的一阵激动和冒险精神过去之后,像和平、民主的理想、自尊心、威望等这些无形的利益,在美国公众心目中变得越来越没有市场,他们认为不值得为此付出美国人生命这样昂贵的代价。"当需要做出的牺牲超出这种社会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官兵们一方面会表现出与社会民众相同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受社会民众所表现出的情感、情绪和意志所施加的影响,给美军在伤亡问题上带来了更加沉重的心理负担。在现代西方国家中,社会对人员伤亡的承受力要大大低于军队对人员伤亡的实际承受力,而前者的影响力又大大超过后者的影响力。一位法国社会学者曾作出这样的估计,只要美军在战争中死上30-250人,美国公众舆论就会逼迫政府撤军。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指挥空中作战的查尔斯·霍纳将军曾撰文写道:"在战争中,我们将避免人员伤亡看得重于作战效率,因为这在道义上是正确的。但如果人们认为政府是在让他们白白送命,则没有一个总统或将军会高估人们耐心消失的速度。公众对人员伤亡的敏感度能支配政界和军界在处理危机时做出的决策。"

  三、惨痛的战争教训,在美军心理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精神创伤

  美国是个建国时间较晚的国家,相比较而言,其战争实践的机会并不多。从1775年爆发反对英国统治者的独立战争开始,到20世纪结束前的二百多年中,由美国发动和参加的主要战争大约有30余次。在美军所经历的战争中,尽管付出巨大伤亡代价的实例不少,如在安提塔姆战役中,联邦军和南部邦联军一天之内就损失了2.6万人;为了夺取硫磺岛,美国海军陆战队伤亡约2.5万人。但真正给美军留下惨痛教训和深刻记忆的还是越南战争。

  这场战争,使58221位美国军人的名字永远地刻在了越战纪念墙上。据统计,其中陆军占死亡总数的65%,海军陆战队占25%,海、空军为10%。美第25步兵师的死伤率竟高达75%;每4名海军陆战队员就有1人在战斗中伤亡。下士以下军衔,即最低的4个衔级的士兵死亡人数占总数的2/3,其余多为士官。战斗负伤、非战斗负伤的人数大约是死亡人数的4倍。

  这一惨痛经历,不仅给美军心理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精神创伤,而且,它还深深地改变了这一代军人对战斗和战争的思维方式。正如美军退役上将巴里·麦卡弗在《必须牢记过去30年的经验教训》一文中所说:"战争是以年轻军人用生命保卫国家安全为代价的。铭刻在越战纪念碑上的58221位军人的名字正是这一事实的永久警诫。……我们的士兵根本就没有亲眼目睹过一场旷日持久且伤亡惨重的地面战役。他们从未参加过那种以鲜血为代价的战争。问题的关键是,他们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我们一方面要取得战斗的胜利,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轻军人及其家庭的痛苦。国家决不能让自己年轻的男女国民们去冒生命危险。我们要对美国军人不必要的死亡以及由此造成美国家庭和公众承受痛苦这一事实负全部责任。……如果我们无视过去30年的教训,我们还会以我们军人的生命为代价去冒险。"

  正是由于对战争惨痛教训的深刻反思,美军以及国人对伤亡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和痛恨感,伤亡给精神与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承受能力急剧下降。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海外事件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地图上离我们那么远的国家去死人呢?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报观点--编者注)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