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热点聚焦:伊拉克战争的五大焦点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25日 02:51 中国国防报

  南水·北山·中平原

  沙莲

  伊拉克南临波斯湾,北靠山地高原,整个地形从北向南倾斜。

  南部打“水战”

  前线快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英联军3月22日攻占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

  美军方还称已经“完全控制”了伊南部港口城镇乌姆盖斯尔。但伊拉克国防部长否认了美英的说法,并说美英部队在乌姆盖斯尔和法奥半岛遭遇伊方顽强抵抗。

  伊拉克南部海拔较低。著名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在南部古尔奈附近汇合成阿拉伯河,从法奥注入波斯湾。两河在东南部连结着许多湖沼和河川支流,形成稠密的水网。当年两伊战争时,伊军曾在这里与伊朗反复争夺,甚至炸开水坝,阻滞伊朗军队的进攻。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军也担忧伊军会再次炸坝与美军打“水战”。

  北部打“山战”

  前线快报:3月21日晚,美英军队发起“震慑行动”,地处伊拉克北部扎格罗斯山麓的石油重镇基尔库克也同时遭到空袭。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麦克里斯特尔表示,美军仍然可以在伊拉克北部开辟战线,美军可以通过空降部队与目前在伊北部活动的特种部队会合来开辟新的战线。

  伊拉克东北部为库尔德山地,属伊朗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的边缘,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美军原计划派遣精锐的第4机械化步兵师从土耳其出兵,南下夹攻巴格达。伊拉克军队也部署重兵,准备依托山地,来打击美军。

  中部打巷战

  前线快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麦克里斯特尔3月22日称,美军先头部队已经顺利渡过通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途中的主要水道———幼发拉底河,目前已推进至伊拉克纵深240公里的地方,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已经不到400公里。

  在东北部山地与西南部高原中间,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形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首都巴格达就在这块平原上。中部地区地势开阔,易攻难守,利于装甲部队机动作战。伊军集重兵于巴格达,在近郊和市内重要地区构筑了3道防线,准备依靠巷战与美军决一死战。

  目前,美军已经突破了伊南部防线,逼近天然屏障幼发拉底河。为避免美军打击,伊军在巴格达郊外掘出宽壕,注入石油并将其点燃。滚滚浓烟笼罩全城。美军要拿下巴格达,必须要首先突破巴格达郊外3道“共和国卫队防线”,其中包括萨达姆在海湾战争中都没舍得出手的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巴格达师”。在城内还有2.6万人的“共和国特别卫队”。最后的巴格达之战将是对美英联军最残酷的挑战。

   

  空袭在凌晨开始——战争开局不同往常

  □古田月

  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向萨达姆发出最后通牒时限仅仅过去90分钟,从停泊在红海的美军战舰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便落在巴格达市区的数个目标上。3轮空袭之后,布什总统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开始进行“解除伊拉克武装”的战争行动。据报道说,美国军方以“自由伊拉克行动”命名此次伊拉克战争。

  首次空袭:计划外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美军此次空袭并不属于大规模空中打击作战,目标仅仅针对巴格达南部伊拉克重要军政官员驻地。因而,此次空袭被美军称为“斩首行动”。

  如果按照战前美国媒体披露的计划,首次空袭应该是一场大规模高强度的“泰山压顶”般的打击,但美军却突然以一场“小预演”开始登场,空袭行动的特点特别明显。

  开战时机紧密配合布什的宣战讲话,充分显示了美国的政治决心。对萨达姆发出“最后通牒”的期限刚过90分钟,导弹就落在巴格达。首轮3个波次的空袭行动主要以萨达姆的政权目标以及位于巴格达的军政要员官邸和萨达姆行宫为打击目标。

  “战斧”巡航导弹首次用于打击较小的战术目标。首轮空袭行动中,美海军6艘舰艇共发射了45枚海基“战斧”巡航导弹,首次攻击了较小的战术目标。据说事后美国媒体一算账“心痛不已”———这数十枚“战斧”导弹打上去,价值50 00多万美元,可打掉的只有几座小楼。但军事专家们发现,这与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战斧”导弹攻击的大多是固定的大型目标相比,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改造后,“战斧”导弹的作战效能已有提高。

  地面与空中同时行动

  就在首次空袭过后不到15个小时,伊拉克当地时间20日20时许,驻伊科边境的美军第3步兵师开始对伊拉克境内的伊军阵地发动猛烈炮火轰击。经过约一小时的火力准备,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在“眼镜蛇”武装直升机、“鹞”式战机及炮火支援下,攻入伊拉克境内。美军士兵对伊作战第一阶段地面进攻全面展开。

  不需大规模空袭作准备,地面部队直接投入作战,这又是本次伊拉克战争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

  战局进展仍不明朗

  规模较大的空袭会持续一段时间。仅在“震慑行动”第一天———即A日,美英就共对伊拉克境内数百个目标投掷了3000余枚各型精确制导炸弹。按美国军方宣称的,此次“倒萨”美军的空袭规模作战将是“前所未有”,攻击目标总数将有几千个。因此,较大规模的空袭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美英联军以最后攻占巴格达、推翻萨达姆政权为作战目的,而伊拉克采取保存实力、收缩兵力、缩短战线的做法,必然导致双方在巴格达进行较大规模的巷战。由于美伊两军力量悬殊,目前伊拉克能否将战争坚持下去的惟一机会就在于能否拖住美军,然后造成美军大量伤亡。

  由于伊拉克重兵集结在巴格达,巴格达的巷战将空前激烈。而残酷的巷战会导致大量平民或美国军人伤亡。

   

  美伊两军各打一套

  □易明

  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了第4天。

  据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称,前3天战事总体上进展顺利。

  伊拉克军队则采取了“待机隐蔽、保存实力、重点防御”的策略,总体战局相对平稳。

  联军:3路进攻巴格达

  在大规模轰炸的同时,美英地面部队从3个方向兵分6路同时向伊拉克腹地推进。据美军方表示,目前美军的推进速度是海湾战争时的4倍。

  前线快报:南线方向:21日凌晨1点,美第3机械化步兵师进入伊南部境内,沿着幼发拉底河右岸推进,并于22日晚上攻占纳西里耶城。

  美英海军陆战队联合登陆法奥半岛,攻占港口城市乌姆盖斯尔,23日攻打巴士拉。

  西线方向:21日,美特种部队占领位于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区两个代号为H2、H3的重要机场。

  北线方向:22日,美特种部队在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的油田附近与伊军展开激战。

  伊军:保存实力

  在首日遭到打击后,伊拉克国内没有出现混乱局面,还有效地组织了外交舆论和全面防空等多种手段进行反击。

  连日来,伊军向位于科威特境内的美军驻地发射12枚地对地导弹,其中3枚遭到“爱国者”导弹拦截。

  同时,伊军采取按兵不动的策略,确保部队不在机动中暴露目标而被美英联军飞机袭击。伊军保持作战指挥通信联络的战略静默,使美军难以捕捉到精确打击的目标。为避免遭受美军大规模轰炸,伊军让天上的战争地下化,将许多重要的装备、重兵集团转入地下隐蔽,以保持实力,决心以巷战与美最后决战。

  针锋相对各打一套

  美军并没有采取通常的开战即进行大规模空袭的战法,抛开“五环理论”,先打政权目标,甚至“追杀”萨达姆本人及伊拉克军政要员。同时,美军地面部队以较快的速度向巴格达推进。3天内美军第3步兵师先头部队便深入伊境内200余公里。同时,这也说明美国在伊拉克划定“禁飞区”几年后,伊拉克在南部地区的军事力量已经被严重削弱。

  美、伊双方都将心理战、外交战、与战场上的军事较量密切配合。美军通过电台干扰、传单投放,极力劝降伊军,并不断散布假消息,以瓦解指挥体系已出现混乱的伊军各级作战人员的战斗意志。

  美军精确制导武器在伊位克战场上唱主角。在3天的空袭行动中,美英共向伊拉克政权目标、军事目标投掷了3000余件精确制导武器。

  伊拉克保存兵力,待机决战,死守巴格达的战略指导初见成效。虽然遭受了美英联军3天海、陆、空、特联合攻击,伊军主力仍得以保存。而联军为避免过早与伊军主力进行巷战,也未轻易攻入重要城市。

  双方作战伤亡较少。国际舆论并未以此作为反战口号。这说明美军制订作战指导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敏感问题。目前,联军公开的伤亡情况中,己方事故居多。另一方面,美英极力向伊军宣传如何投降的心理战措施,客观上也避免了已溃散的伊军的伤亡。

   

  “斩首”落空,轰炸不怕——萨达姆如何向部属传达作战命令

  □何雅菲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猛烈的空中打击很快就摧毁了伊军的通信与指挥系统。成为“瞎子”、“聋子”和“哑巴”的伊军如同一盘散沙,任由美军宰割。然而,12年后的今天,美军代号为“斩首”的空袭行动刚刚结束3个小时,萨达姆就在伊拉克电视台发表讲话,号召伊拉克人民抗击美国侵略;4个小时之后,伊军就向科威特发射导弹;在美军轰炸过程中,伊军一直用防空炮火进行还击。面对美军大量精确制导炸弹的狂轰滥炸,萨达姆是如何向伊军下达指令并与高级军官保持联系的?

  铺光缆,埋地下———听不见也炸不断?!

  在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由于缺乏加密通信设备,伊军大部分通话被窃听,兵力部署和行动被美军掌握得一清二楚。

  海湾战争后,伊军痛定思痛,在指挥司令部和各导弹发射连及各级部队之间铺设了光纤通讯设施。由于光纤通信线路深埋地下,抗轰炸能力明显加强,因此,尽管在美军采取“斩首行动”之前,这些通信设施遭到了美军重点轰炸,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仍然基本保持完好。此外,由于光纤通信信号稳定、保密性能好、窃听难度大,连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窃听专家也束手无策,伊军各级指挥人员还常常用暗语下达命令,伊军通信的保密性大大增强。

  递纸条,人工传———原始方法最保险?!

  为对付美军的窃听或干扰,伊军还借鉴了阿富汗“基地”组织对付美军的方法:在紧急情况下,用递纸条或人工接力等原始方式发布命令。

  前线快报:美国一直在对伊拉克进行不间断的窃听行动,其中包括由波音70 7改装的R C-135“铆钉”侦察机在伊拉克上空每天飞行10个小时,记录伊拉克高层官员的谈话内容,并将通话的位置确定在1.6公里的范围之内。

  还有两颗卫星参与跟踪萨达姆,它们负责窃听来自伊拉克军事基地、萨达姆的车队、总统官邸及其他地区的电话及无线电的通话内容。

  “微米”侦察卫星负责监听电话并把数据传往英国门威斯希尔接收站。假如电话经过加密,就由另一颗卫星把数据传往美国马里兰州米德堡的国家安全局进行破译。“小号”卫星则负责监听大多数蜂窝电话,并把搜集到的数据传往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的巴克利空军基地和米德堡进行破译。

  然而,美军的窃听行动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传输数据和破译密码大约需要10分钟。现在,萨达姆在通信方面更是谨慎。为了既能及时下达指令,又可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他极少打电话,总是以书面形式向手下的文武百官发布命令。而且,作为一名和美国人捉迷藏的老手,萨达姆专门利用这段时间间隔下达命令,或者换一个地方继续指挥或开会。

  定计划,早放权———各自为战来周旋?!

  可以说,萨达姆早就为这场战争作了充分的准备。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伊军曾专门派出军事代表团赴南联盟学习,掌握了一整套对雷达和通信设施进行保护和伪装的方法,如在雷达和通信设施附近放置大量的微波炉,用加热后的红外线使美军反辐射导弹偏离目标等。

  为防止伊拉克的指挥系统在美军轰炸下陷入瘫痪,萨达姆提前制订了各种应急作战计划,并在战前下达给伊军各级部门。就在3月20日,萨达姆还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

  此外,根据萨达姆总统的命令,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于3月15日成立了4大军区。这样,伊拉克各级部队就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即使通信系统被摧毁,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他们也可以有效贯彻萨达姆的指示精神,并有权独立指挥战斗。

   

  高温与沙暴:让美军头疼

  □蒋红

  作战人员选择发动战争的时机,要考虑政治谋略、兵力对比等诸多因素。气候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孙子兵法》有“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的名句;西方则有“天气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断言。选择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天时作战,是军事指挥员必须遵守的规律。尤其在伊拉克,战事与当地气候关系甚大。

  伊拉克位于干热的阿拉伯半岛北部,一年主要分为冬、夏两季。从4月底至1 0月初为夏季,天气酷热、多沙尘暴。当地有“8月晒10天,门钉热生烟;7月热1 0天,盛水瓦罐干”的说法。从11月至来年3月初属于冬季,气候温暖,凉爽宜人。美军对战争时机和过程的准备通常都要通过一系列数学模型来完成。4月是海湾地区的夏季,又是沙暴来临的时候。届时,其战役模型中的一系列参数,如士兵个人战斗力、美军后勤供应指标等,都要发生一系列不利于美军的变化。所以,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前,有媒体便预言:天气会让美军在3月份动武。

  高温会将士兵“烤干”

  3月份,海湾地区的气温在30℃左右。但在6个星期以后,这个地区就将经受45℃高温的烘烤。有舆论说,如果美军在4月以后进攻伊拉克,士兵们将在沙漠中被“烤干”。

  暴露在太阳下的武器装备也会被烤得烫手。美军的主战装备,如M1 A1坦克、M2步兵战车,包括人们熟悉的“悍马”多用途车,都没有空调装置。士兵既要用“尿不湿”擦拭身上的汗水,又要戴上手套使用那些装备。作战人员还需带防毒面具和头罩,靴子加套防毒靴套。高温和酷热会把全副武装的士兵烤得中暑、脱水甚至丧命。过高的气温对武器装备也会造成伤害。飞机在较热、较稀薄的空气里上升,其力量将相应减小,载重能力下降。后勤部队的工作量会明显增加,其供应淡水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沙尘暴影响作战效率

  前线快报:3月23日,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继续沿着“飓风高速路”向巴格达前进。随军记者们发现:虽然M1 A1坦克和“布雷德利”战车能够快速前进,但是,它们却以最慢的速度行驶,因为要照顾随行的大批装载水和油料的补给车辆。由于连续10多个小时连轴转,开车的士兵们不得不注射兴奋剂。

  尽管士兵们戴着太阳镜,但是,每隔一段时间,他们的嘴里都充满了沙尘。他们吃的都是快餐,还有伊拉克“金黄牌”沙子……

  海湾地区的沙尘暴是精密武器的一大“杀手”。每年4月份沙尘暴到来时,沙漠上黄沙飞扬,遮天蔽日,风速80多公里/小时,所到之处,能见度急剧下降,军事行动会受到极大影响。

  今年的沙暴来得更早。2月20日,伊拉克中南部包括巴格达地区已经遭受沙暴的袭击。驻科威特一些美军部队不得不取消一些原定的训练活动。目前,美军部队就是顶着沙尘暴进入伊拉克的。

  强烈的沙尘暴不仅吹垮了军营的帐篷,车辆、装备的外表凡有一点缝隙,都能吹进一层厚厚的沙土。同一台微光夜视仪在星光条件下可夜视600米,而在乌云密布的夜晚仅夜视10多米,在大雾天则无法观察。沙尘还会使部队难以识别敌我目标,容易造成误伤。沙暴也是直升机的克星。据计算,直升机的引擎每工作50小时就会吸入36公斤的细沙,而且涡轮桨也会结上沙层,造成15%的动力损失和10%的燃料损失。不久前,一架“黑鹰”直升机就因突遇沙暴,造成机毁人亡。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