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观察:美国航天 辛酸与辉煌(上)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20日 06:42 人民网

  王如君

  美国航天随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事故调查的逐步深入,美国各界人士密切关注着最新动态,同时也对美国整个航天业的发展历程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反省。

  近日,美国不少媒体报道披露了美国宇航局在政策和体制方面的失误。第一,预算不
断减少令宇航局力不从心。过去10年来,美国航天计划的摊子铺得很大,但预算则在一直减少,年平均预算150亿美元。克林顿执政期间,为了削减庞大的财政赤字,宇航局的项目被砍掉了不少。1993年至1997年,作为航天事业中“拳头”的航天飞机项目被每年削减10亿美元,占当时预算的1/4。直到布什执政以后,宇航局的预算还在减。宇航局一再声称,安全性是航天飞机项目的“第一要务”,而实际上1993年至1997年间,用于安全和功能升级的支出减少了一半。

  第二,经营战略失当令宇航局走向了歧途。上个世纪90年代,担任宇航局局长达9年之久的戈尔登曾经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更快、更好、更省”。这一口号迎合了政府降低赤字的需求,进而发展成为宇航局奉为圭臬的战略。为了减少费用,宇航局华盛顿总部员工裁减了一半,并将大批项目转交由合同企业承办,本来是“精兵简政”的良好初衷,结果让宇航局越来越变成一个十足的官僚机构。一大批合同企业为了赢利,关注更多的是投资提高效率,而不是提高安全性。1988年,航天飞机预算的49%是用于安全保障和功能升级,但到了1999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9%。

  第三,技术基础减弱、人才流失令宇航局科技实力大损。据统计,1992年宇航局获得技术发明专利155项,到2002年降到了89项,而IBM公司2002年一年的专利就达3334项。人才流失更令人担忧。由于宇航局资金有限,不少顶尖人才因待遇减少以及项目被砍,纷纷转入其他研究机构或私营企业。1993年以来宇航局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从占职员总数的28%下降到了11%,目前60岁以上的职员人数是30岁以下职员人数的两倍。宇航局人才结构不但出现“断层”,而且呈现出“后继无人”的危险迹象。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航天飞机的安全系数大为降低。而“哥伦比亚”号出事,使航天飞机安全系数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虽然说“哥伦比亚”号失事对美国载人航天事业造成了重大挫折,但宇航局在历史上创造过不可抹杀的辉煌,为促进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航天大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人类更好地探索太空、更多地了解太空来说也是功不可没。

  美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最早的载人航天计划实际上是冷战时期与苏联竞争的结果。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宇宙飞船安全返回,成为世界上遨游太空的第一人,似乎一下子让苏联变成了世界头号强国,让美国人大跌眼镜。随后美国急起直追,从“水星计划”到“阿波罗计划”完成了一系列宏大的太空探索工程。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顺利送上月球,从而确立了美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随着美、苏太空竞赛的加强,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又进行了“天空实验室”计划和航天飞机工程。前一项,苏联也在搞,但后一项则只有美国取得了成功。美国航天飞机于1972年开始研制,1981年4月首次试验,1982年11月投入使用。据报道,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也曾研制有一架航天飞机,但至今没飞起来。

  与宇宙飞船相比,航天飞机应该说是航天技术的一次飞跃。它有两大优点,一是可以满足军民两方面发射、修理和回收卫星以及运送人员、物资等需要;二是可以重复使用,长期来看能显著降低运载成本。20世纪80年代,美国先后推出了5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现”号、“挑战者”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组成了美国载人航天的主力军。20年来,航天飞机曾完成过许多令人瞩目的壮举:将“伽利略”号探测器送入木星轨道,将哈勃望远镜送入太空并进行了多次修复,将伽玛射线望远镜送入预定轨道并对其进行修复,将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送入太空,与俄罗斯“联盟”号空间站进行对接以及建立国际空间站,等等。每一项壮举,都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巨大进步。

  (上)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