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战略评论:中东战争与经济代价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20日 06:41 人民网

  本报记者黄培昭

  五次中东战争造成阿以两败俱伤

  上世纪40年代末迄今,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绵延不息,中小规模的兵戎相见不计其数,单是大规模的战争即有5次,分别是1948年的巴勒斯坦战争、1956年的苏
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的六五战争、1973年的十月战争和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5次中东战争共造成10余万阿拉伯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阿拉伯国家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军费开支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譬如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的工农业生产陷于停顿,电力和原材料供应脱节,许多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旅游业不景气,埃及两项重要的外汇收入化为乌有。在生产下降、收入减少的同时,军费开支却急剧上升。据统计,1965年埃及的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到1970财政年度上升到13%,而从1971年至1973年,这一数字攀升到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0%。

  作为战胜方的以色列,日子也并不好过。约3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而长期的政治孤立和军事对峙,使以色列一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防范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着庞大的军费开支,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1970年至1980年间平均为36%,有些年份竟在40%以上。

  两伊战争重创双方经济

  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双方死亡人数达60多万人,受伤人数95万人,比阿以5次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还高出许多倍。这场战争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

  高额军费开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两伊入不敷出,国库告急。伊拉克战争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4%,平均每月支出5亿至10亿美元。伊朗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平均每月支出近6亿美元。双方一度将摧毁对方经济设施作为军事行动的首选目标,油田、港口、炼油厂、输油管、运油船等均在军事空袭目标之列,两国因空袭而导致上千亿美元的财政损失,恢复重建需10年以上的时间。伊拉克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竟负债800亿美元。

  两伊停战实乃因为双方都无力再打下去了。1988年8月,霍梅尼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时曾说:“这是真主的意愿,即使这个意愿是一杯毒酒,我们也得把它喝下去。”

  海湾战争的代价高达611亿美元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赢得的胜利,也是用金钱堆起来的。

  据统计,不包括军事装备等费用,这场战争直接消耗611亿美元。事实上,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的高投入、高消耗特征越来越明显。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武器装备价值高达1080亿美元。至于战争的消耗,资料显示,平均每消灭一个敌人所花费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为2万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为20万美元,朝鲜战争为55万美元,第四次中东战争为100万美元,上世纪80年代的局部战争为180万美元,海湾战争还没有具体数字,但估计要高得多。

  此外,海湾战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它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全球尤其是美国经济的萧条。

  战争冲击世界油价

  中东有世界油库之称,原油储量约占世界的2/3。因该地区重要战略地位和巨大经济利益诱人,各大国争相逐鹿中东。而冲突不息,动荡多变的中东局势,几十年来一直是搅动世界原油市场的导火线。

  最典型的例子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不久,为支持埃及,反对美国资助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决定使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它们宣布实行石油减产,将产油量逐月减少5%,同时大幅提高油价,对美国禁运,并将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归国有,大力推行石油国有化运动。这一系列措施导致油价猛涨数倍,许多依赖中东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工业大国由此蒙受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触发了二战后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时国际油价为每桶23.71美元,而到10月11日,受入侵事件的影响,国际油价曾飙升至每桶41.07美元的历史高位。

  时下,受海湾地区战云密布的影响,世界油价一波三折。而一旦战争打响,油价走高,势将冲击全球经济,成为制约各石油依赖国经济发展的很大不安定因素。

  《人民日报》(2003年03月20日第十三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