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午夜国际观察:伊拉克是战是和?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2月24日 00:00 CCTV《午夜国际观察》 | ||||
![]() ![]() 新闻背景 本周,美国的军事倒萨计划继续面临强大外交压力。伊拉克局势处在战与和的十字路口。 尽管布什公开表示,全球爆发的大规模反战示威,并不会动摇他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 同期:美国总统布什:我欢迎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很明显,世界上有一些人认为,萨达姆·侯赛因不是对和平的威胁。对此,我谨慎地表示反对。 2月16号,北约在土耳其协防问题上最终绕开法国,达成一致。而包括中法俄德在内的多数国家,继续主张战争只是穷尽外交手段后的最终选择,同时敦促伊拉克全面配合,尽快实现1441号决议目标。 2月16号,阿拉伯国家联盟外长紧急会议在开罗闭幕。与会各国一致强调,阿拉伯国家将致力于维护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安全、和平与领土完整。任何阿拉伯国家都不应当向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2月17号,欧盟紧急首脑会议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与联合国全面合作,解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时主张核查人员应该得到必需的时间和手段。但核查工作不可能无限期地进行下去。 2月18号,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为期两天的公开辩论,多数非安理会成员国主张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反对美英战争企图。 按计划,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本月底将向安理会递交第三份对伊武器核查报告。这份新的核查报告与美英的新决议草案无疑将成为伊拉克能否避免战争的又一道门槛。 演播室部分 康辉:午夜国际观察,透视变化中的世界。大家好,这个星期里全球注目的焦点仍然是伊拉克的局势,所以今天我们继续请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大学的朱锋教授一起来讨论一下。朱教授,从14号布利克斯和巴拉迪向安理会递交第二份武器核查报告之后,大家一直在等美英反复说的新的决议草案究竟什么时候出台,但是本来说是在这个星期拿出来这个决议草案,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没有看到,而且有媒体说美英还在就这个决议草案的措辞在进行讨论,似乎看起来对这个决议草案,美英不再像当初鲍威尔向安理会递交证据的时候那么胸有成竹了? 朱锋:这份草案的提出,我们看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拖延了,拖延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美国现在整个倒萨的军事部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没有完全到位,外交上的行动相对来说急迫感也不会那么太强。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美英双方在决议案的措辞上,也有新的分歧。英国认为应该提出一个最后的期限,在这个期限之前,如果萨达姆未能完全履行联合国安理会1441号决议所规定的的义务,那就会导致严重后果。但是美国认为不应该有这样的期限,美国说如果设这样的最后期限,反而会对美国的军事行动有进一步的束缚,因为美国应该保持到底什么时候对伊拉克进行攻击的主动权。所以双方在新决议的措词上,确实也有新的讨论、新的分歧。 康: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媒体也对决议的内容作出了猜测,英国卫报有一篇文章说,这篇决议草案当中应该不会明确提出动武的字样,但是会给萨达姆一个具体时间表,类似于最后通牒。 朱:对美国来说,他知道如果要提交一个授权动武的决议,按现在安理会成员意见的基本格局,几乎没有通过的可能性。那么,与其说把外交努力放在要授权动武上,还不如说放在让安理会承认,它所采取的以1441号决议为代表的政治和外交的解决方式,现在在伊拉克问题上已经失效上。这样美国就可以从中获得所谓通过军事行动来倒萨的充分理由,而且这份决议案也可以用来说服美国的公众和美国的国会。当然最重要一点是美国的这份决议案,实际上是给了安理会一个最后表态的所谓的这种机会。 康: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也说,这份决议递交以后,美国的外交窗口就会关闭。 而这份决议草案在安理会能否获得通过,很重要的因素是一些主和的国家,尤其是法国的态度。因为他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但是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说,美国任凭法国投否决票。 朱:这就是美国现在对待这份决议案的新招数,他对决议案投票的前景采取的基本态度叫“要么通过,要么不通过”。美国认为,决议通过,则证明安理会和美国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共同合作,采取行动达到1441号所设定的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目的。如果不通过,则证明安理会所有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政治和外交解决方式失效,同样证明美国需要行动。 康:现在除了美英要递交的这份决议草案相当敏感之外,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2月28号还要再提交一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报告,这个报告现在也是非常引人关注的。因为我们看美英虽然说下周要提交这个决议草案,但是有媒体报道说,他们并没有计划在布利克斯核查报告出台之前,敦促安理会表决他们提出的这个决议草案,可见这个报告可能对美英的决议前景有很大的影响? 朱:那当然,美英决议的核心内容,是让安理会确认伊拉克有进一步违反联合国有关决议的实质性的内容。毫无疑问,如果第三份联合国武检人员的核查报告还没有出台,安理会怎么可能对这样一份决议做出表决呢?所以现在来看美国也是要巧妙地利用这份核查报告和它的决议内容之间所谓内在的关联,为自己的倒萨寻找足够的安理会的支持。如果说到2月28号或者3月1号,布利克斯的这份新报告,仍然在伊拉克的表现问题上延续第一和第二份核查报告的基本措词,就可以为美国新议案的通过奠定一个基础。所以,现在美国也在等,其实我相信安理会的其它国家也在等。 康:现在美国国内非常关心和伊拉克局势有关的风吹草动,所以媒体报道的密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来看一下本台驻纽约记者刘正铸的相关报道,再来继续我们的话题。 中央台驻联合国记者刘正铸: 根据美国新闻显示,目前,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行动已是箭在弦上。美国正在等待最佳时机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已经开始。 美国战机几乎每天都在轰炸伊拉克的防空设备。其他美国飞机则在投放数以百万计的传单,警告老百姓即将发生的战争。少量中央情报局人员和军事人员已经秘密潜入伊拉克。 美军突击队已经在伊拉克西部沙漠展开行动,美军怀疑萨达姆在那里藏匿了可以攻击以色列和约旦的飞毛腿导弹。这些部队是在黑夜由直升机空降到这个地方的。任务是搜寻导弹,进行侦察,安装监视设备。 在联合国方面,安理会成员中只有西班牙和保加利亚公开支持美国动武。叙利亚和德国则表示反对新决议出台。美英表示他们有把握从安哥拉、喀麦隆、智利、几内亚、墨西哥和巴基斯坦等六票中拉到五票。现在的关键是他们需要花多少时间和努力去获得支持。美国官员表示布什希望在本周或是下周看到表决结果。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最新调查,支持美国未经安理会授权动武的比例已经下降9%。现在,全美只有30%的民众支持在未经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采取军事行动。 康:刚才我们的记者报道当中也提到了,美国媒体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战争已经开始了,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 朱:我觉得当然这只是媒体的一种反映,或者说美国媒体的一种意见,有这样一种意见,事实上也是反映了现在伊拉克整个局势紧张,而且美国和伊拉克之间在是战是和之间,缺少足够的转换空间,甚至让人觉得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普遍的包括美国人或者国际社会的观点、意见。但是我并不觉得,现在美国对伊拉克军事设施的轰炸,就意味着战争已经开始了。我们知道实际上从1991年到现在,美国这样一种零星的对伊拉克的防空设施的轰炸行动,都没有结束过,1998年甚至还有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隔场1) 同期: 美国总统布什:萨达姆·候赛因毒害他的人民,萨达姆·候赛因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候赛因藐视联合国,萨达姆·候赛因与恐怖分子联系密切,萨达姆·候赛因是美国的威胁,我们会对付他的。战争似乎是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最后手段,但现在看来无所作为是比战争更为糟糕的选择。 目前,美军大量先进装备已整装待发。 诺斯罗普B-2A“精神”式隐形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最昂贵的作战机器,是攻击严密防护的伊拉克高价值目标的首选机型。 波音B-52“同温层堡垒”式战略轰炸机,美军最重要的空射巡航导弹发射平台。 波音AH-64D“长弓阿帕奇”式武装直升机,加装了毫米波段雷达,是陆军部队的直接保护伞,也是令人生畏的坦克杀手。 M2“布雷德利”式步兵战车,被誉为“战场出租车”,上下方便,是优良的装甲战斗车辆。 此外,还有一些装备是首次投入使用,包括:波音F/A-18E/F“超级大黄蜂”式战斗机,1991年海湾战争中使用的F/A-18C/D“大黄蜂”战机的改进机型。 M1A1/A2“艾布拉姆斯”式主战坦克,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美军改进生产的主战坦克,火力更准确,防护能力更强。 M109A6“游侠”式自行火炮,最大射程30公里,每3分钟可以发射4发炮弹,火力强。 康:现在对伊拉克来说,军事压力增大的同时,外交压力也在加大,我们看到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这两派,这一星期里都是异口同声地敦促伊拉克必须拿出更加切实的行动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说,现在国际社会在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并不是伊拉克可利用的借口和机会。 朱:对,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的战争压力和有效推进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伊拉克的工作之间,确实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现在美国正而八经摆出一份兵发巴格达,从91年海湾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战争架式,我们也可以肯定伊拉克不会从去年的11月8号的1441号决议通过以来,持续性地做出一系列的让步。 从主和的力量来说,确实也希望利用现在美国的战争压力,最终把萨达姆推到完全接受联合国决议要求的地步上去。但是问题是,这样一种通过压力的方式,通过政治外交的方式,这到底能使萨达姆退多远,这还是一个问题。 康:也就是说,伊拉克现在必须得拿出自己最后的底线,最后的底牌来了? 朱:对,有关最后的底牌到底是什么,现在看萨达姆总是在躲闪其辞。2月18号萨达姆在同到访的俄罗斯共产党国会议员久佳诺夫会谈的时候说,伊拉克想要和平,但是不会想要一个伊拉克需要付出所有代价来换取的和平。这句话是非常有意味的,按萨达姆这句话来理解,很可能是向国际社会暗示,我可以合作,但是你不要让我为了避免战争,或者说接受你联合国决议,而把我所有压箱底的东西都一二三四五六地都抖落出来。可以表明萨达姆一种比较强硬的态度。 康:在目前这个形势下,可能伊拉克的任何一点举动、任何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或者局势缓和的一个关键因素,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本台赴伊拉克采访的记者水均益报道伊拉克本周的一些动态。 中央台赴巴格达报道组记者水均益:本周,伊拉克最大的举动是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使用U-2飞机对伊拉克上空进行侦察。在这周里,据了解,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已经使用了两次U-2飞机,对伊拉克领空进行了很大范围的飞行。 另外,伊拉克在本周也面临到武器核查的一些压力。比如说,武器核查人员就表示,伊拉克科学家在接受武器核查人员单独询问的时候,多数都表示要在现场进行录音。对此,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表示不能接受。 还有一点就是,武器核查人员在本周加大了对伊拉克违禁武器,特别是“萨默德”II型导弹以及相关设施的核查力度。而且最近,布利克斯已经要求伊拉克政府销毁“萨默德”导弹。 美英在下周可能通过一个向安理会递交新决议的草案。目前,伊拉克官方对此还没有做出正式的表态。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伊拉克留了个后手。或者说,是先沉默再表态,给自己争取最大的主动性。在伊拉克的一些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从伊拉克方面来讲,可能会最终不得已,而接受布利克斯关于销毁“萨默德”II型导弹的要求。但是,对于安理会要通过新决议,可能伊拉克官方会表示出一种强烈的反对的态度。 康:有人把伊拉克现在所做的这些让步,比喻成一管牙膏,也就是说这管牙膏被一点一点地挤出来,现在的问题就是这管牙膏到底还有多少可挤的余地? 朱:我认为还有。2月21号,布利克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伊拉克合作的清单,包括有30个项目,这30个问题至少就是现在伊拉克依然还没有挤出来的牙膏管里的那些东西。问题是现在对于美国来说,它的态度是很明显的。美国事实上不相信萨达姆会做最后的摊牌,也就是说把它所有的看家的那些家伙都抖落出来。从核查人员来说,他们要本着一种公正、专业和客观的立场,所以要就这些问题,给伊拉克一个选择。 康:而且对于美国来讲,可能它的主要目标也不仅仅在于说,把这管牙膏全部挤出来,可能对于美国的目标来说一个更形象的说法是,它不仅要把牙膏挤出来,而且还要顺势把这个牙膏管给撕毁? 朱:对,你这个比喻非常形象。 康:也就是说,美国和国际社会的最终的目标并不是一致的,所以也就是因为这种战略企图,也才使得美国在整个倒萨的过程中,遭遇了国际社会这么强烈的反对。 朱:对,我们说事实上美国在它的倒萨战略中双重的目标,就是说解除武装和政府更替,实际上是今天联合国安理会或者国际社会在伊拉克问题上主战主和双方辩论的最核心的问题。国际社会认为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目标没有问题,但是对萨达姆的看法,以及美国这种解读萨达姆政府的基本方式,是否足以构成对伊拉克政府的更替采取军事行动的合法基础,这是普遍存在的争论和疑问。 康:正是这些分歧,不仅仅使得美国的倒萨道路多了很多的波折,同时它也使得国际反恐联盟甚至整个国际关系的格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媒体评论说,关于伊拉克这场问题的争执,第一个牺牲品其实并不是萨达姆,而是欧洲的团结。 (隔场2) 同期2: 法国总统希拉克:这些欧盟侯选国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老实说我感觉他们的行为有些轻率。进入欧盟至少意味着要对其他成员有一点互相理解。他们本来理应保持沉默的。 捷克外长斯沃博达:我们对于希拉克的讲话有一些失望,但是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有利于我们说服捷克民众加入欧盟。 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赛:每次我和妻子起了争执,我总是向我的孩子们喊叫。所以希拉克先生遇到的难题显然是来自美国人而不是罗马尼亚或是保加利亚。 康:可以说欧洲现在在伊拉克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不团结,或者说分裂,这也是美国倒萨副作用的一个直接的体现,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有一篇文章说,欧洲理论上讲是团结的,但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裂的。它有一幅漫画,我觉得画得非常有意思,我们看一下欧洲几个大国的领导人共同举着欧盟的旗帜,但是这个旗帜明显是一个已经撕裂的旗帜? 朱:这次倒萨的外交争论确实使得欧洲内部,我们说分裂也好,或者说不团结也好,确实在进一步扩大。当拉姆斯菲尔德称德法为“旧欧洲”的时候,肯定让德国人和法国人很难接受。但是从欧洲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演变来说,它代表了一种事实。90年代以来,我们不要忘了,北约东扩,还有苏东巨变导致中东和中欧一系列国家新的亲美情绪。他们都希望在经济、政治和安全上,能够挤进西方阵营,并且成为美国重要合作伙伴。这已经成为今天欧洲政治一个新的事实。所以,客观上确实有一个新欧洲。 康:所以我们看到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一些希望加入欧盟的国家支持美国动武,表示非常愤怒? 朱:我们说原来在欧洲的一体化问题上有双速欧洲的争论,也有到底在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安全发展方面,是以欧洲为主还是以大西洋两岸关系为主的争论。现在可以说又出现了一个未来欧洲政治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以旧欧洲或者老欧洲为主,还是以现在的新欧洲为主的争论。一方面法德在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事务中占有重要的发言权。但另外一方面,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所有的人都是知道的。所以,现在我们说中东欧国家表现出一种游移的立场。一方面,在经济上,他们把加入欧盟视为他们未来繁荣的希望,另外在政治安全上,又把进一步靠近美国作为他们政治和外交地位一个重要标志。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所作出的这种游离性的选择,也是今天欧洲分裂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康:所以我们说这些欧洲国家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争论,如果究其实质的话,其实并不是有关于怎么对待伊拉克,怎么对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在于这些国家怎么对待美国。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欧洲国家现在的这种不团结的局面,也是美国所需要的,美国希望能够看到的? 朱:我觉得,当然不能说美国希望通过倒萨来导致欧洲的分裂。因为美国一直希望能够继续加强对整个欧洲的主导性、影响性和作用,特别是希望北约能够成为美国推行新的全球反恐战略的重要工具。现在欧洲在倒萨问题上所出现的分裂,法德和美之间的矛盾,至少削弱了北约作为全球反恐战略重要工具和手段的作用。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确实法德和美国在倒萨问题上争论,对美国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美国现在也摆出了一副姿态说,你们不跟我合伙去倒萨,那就不合伙,我自己来干。而且说你德国不参加,我后边还有一帮像西班牙、拉脱维亚、保加利亚、波兰等等这样一帮小兄弟在听我的,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欧洲大块头总是跟他在一起的,那就是英国。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也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好处:如果法德不跟着美国进行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未来后萨达姆时代的重建等等这一系列事,美国说你根本甭想来指望分一杯羹,美国至少可以完全保持主宰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利用东中欧国家和法德之间在倒萨问题上出现的矛盾和分歧,来进一步扶持美国心目中的所谓新欧洲。 康:但是从种种表现来看,美国也并没有说就会完全放弃掉法国和德国传统盟友的关系,因为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这一周也说,不管法国在这个问题上最后做出什么样的表现,法国始终是美国的朋友? 朱:那当然,大西洋两岸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府的层面,彼此关系的基本架构不会改变。但是至少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需要大西洋两岸都必须认真和严肃地去思考的。 康:所以,我们又想起了安南对伊拉克的那句话,的确现在国际社会的分歧也好,分裂也好,并不是伊拉克真正可以利用的一个机会? 朱:对,如果说伊拉克在不断地利用这种机会,继续有很强侥幸的心理,或者认为它再度施展它以往所施展的生存术,能够躲避这次战祸临头的局面,我相信萨达姆确实是错了。 《午夜国际观察》CCTV-1周日24点播出 主持人:康辉 特约评论员: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