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伊拉克概况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月21日 13:21 舰船知识网络版 | ||||
![]() 国名:伊拉克共和国(Republic of Iraq)代码IQ 人口:2,240万(1999年) 面积:44.1839万平方公里 首都:巴格达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占73%,库尔德人21%,其他还有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伊朗人。(1999年) 主要语言: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为库尔德语,东部地区少数部落讲波斯语。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95%(什叶派占54%,逊尼派46%),少数人信奉基督教(3.6%)和犹太教。(1999年) 流通货币:伊拉克第纳尔,1第纳尔=1,000菲尔斯。 国内生产总值:219亿美元(1999年) 人均生产总值:976美元(1999年) 平均寿命:66岁(男),68岁(女)(2000年) 人口增长率:2.84%(2000年) 识字率:57% 国名释义:阿拉伯语意为“血管”。 国庆日:7月17日。 国旗:由红、白、黑三色和三颗绿色五角星组成,用阿拉伯文书写着“真主至高无上”。四种颜色是泛阿拉伯颜色,分别代表穆罕默德后代的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哈希姆四个王朝。此外红色代表勇猛和革命;白色象征宏大与和平;黑色象征圣战胜利和石油;绿色象征土地。三颗星象征统一、自由、社会主义。 国徽:萨拉丁雄鹰徽,象征两河流域的文明。鹰胸前的盾面为国旗图案。雄鹰底座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伊拉克共和国”。 国花:玫瑰。 国鸟:雄鹰。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货币:伊拉克第纳尔。 与我国关系:1958年8月25日与我国建交。 加入联合国:1945年12月21日 国家政体:宪法规定,伊拉克是“人民民主国家”。宪法规定“革命指挥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国民议会有权审查由总统和革命指挥委员会提出的法律草案。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18个省。省辖县、乡、村。首都巴格达。 地理概况: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东南临波斯湾和科威特,东部邻伊朗,北方与土耳其为邻,西和西南分别和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接壤。 境内西南部是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地势向幼发拉底河倾斜;东北部为库尔德山地,属伊朗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的边缘,由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络成。西南部高原与东北部山地之间为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部分海拔不足100米。南部更低,且有沙漠。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两条主要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下游汇合后称阿拉伯河。两河在东南部连结着许多湖沼和河川支流,形成稠密的水网。 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特别丰富,是世界储油最多的国家之一。 气候概况 全境属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多雨,北部有雪。平原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北往南为7-11℃,7月平均气温32-34℃。年平均降水量从南到北为100-500毫米,东北部山地可达700毫米。 历史概况 伊拉克有悠久历史,公元前4700年就建立城邦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中古世纪伊拉克是伊斯兰帝国的中心,势力范围从现在的摩洛哥一直到印度次大陆。 1920年伊拉克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区,1932年获完全独立,1958年建立伊拉克共和国,复兴社会党1968年发动政变上台,萨达姆1979年开始掌权至今。 伊拉克在1980年到1988年与伊朗因边界纠纷爆发两伊战争,1991年因入侵科威特而爆发海湾战争,到目前仍受联合国制裁。 经济文化: 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是重要经济支柱。石油工业实现了国有化,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控制了国家的石油资源。还有钢铁、化工、炼铝、水泥、汽车装配、纺织、卷烟、制糖、制革等工业部门。主要农什物有小麦、大麦、棉花、椰枣等。粮食不能自给。椰枣平均年产约63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40%。公路长40 000千米,铁路长2000千米。有先进的输油管道。 1990年由于入侵科威特,联合国决定对伊拉克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冻结其在海外的全部资产,世界各国停止了与伊拉克的经贸往来。伊拉克经济遭到重大打击,基本陷于瘫痪的状态。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实行免费教育。官方通讯社是伊拉克通讯社。 主要城市: 巴格达:巴格达是伊拉克首都,全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重要的国际航空站。人口535万。有炼油、钢铁、水泥、纺织、皮革、卷烟、食品等工业部门。市内穆斯坦西里耶书院始建于1227年,曾是阿拉伯世界最高学府之一。巴格达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中部,其古波斯语意为“神赐的地方”。4000多年前即为重镇。公元762年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在长达数个世纪中,它是西亚、中东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通的中心。此间几经兴废。 巴格达市区内的中世纪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有数百个带有金色塔尖和蓝色圆顶的清真寺;有多处以《天方夜谭》为题材的雕塑。卡济迈因清真寺世界闻名;1179年建造的阿披斯宫具有浓厚的阿拉伯建筑特色;伊拉克博物馆里收藏着远古时期在两河流域生活过的各民族的文物。巴格达城以南有举世闻名的巴比伦古城遗址和被誉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巴格达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 巴士拉:伊拉克最大海港,可同时停泊20多艘万吨以上海轮。有大炼油厂,郊区是椰枣主要产地。输出石油和椰枣。市南郊建有乌姆盖斯尔深水港。重要国际航空站。历史悠久,《天方夜谈》中的航海家辛伯达周游世界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摩苏尔:工业城市,历史上长期定“丝绸之路”的中间站。有占城堡、教堂、清真寺、修道院、宫殿等。 法奥:重要石油输出港,有油管连接南部油田。 纳杰夫:中部城市,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地,位于巴格达南部160千米。城市由几个同心圆构成,每个同心国都与穆斯林的信仰有关。 埃尔比勒:工业城市和历史古城。以产蜂蜜、干酪闻名。附近有不少旅游地。 阿盖尔古大:占城遗址,位首都附近。建于1230年左右,现保留着形似金字塔的阿盖尔古夫庙遗址,此庙是伊拉克类似庙宇中最大的一所。 亚述:北部古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为古亚述王国的第一个都城。观已发现宫殿3座。神庙10多座。 阿韦尔沼泽地:位于伊拉克的南部,有一系列的湖泊。这里烟波浩森、鱼鸟腾越,古老的纸沙草高达3米。人们用古老的方法编筑芦苇房屋,芦苇房成百上千,形成村镇。 巴比伦:世界著名占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一,其名意为“神之门”。古巴比伦城规模宏伟壮美,出土有世界卜第一部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现在已恢复了宁马克神庙、仿古巴比伦城等古迹。 主要政治人物 总统兼总理:萨达姆-侯赛因 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伊扎特-易卜拉欣姆 副总统:塔哈-亚辛-拉马丹 副总理:塔里克-阿齐兹 外交部长:纳吉-萨布里 国防部长:苏丹-哈希姆-艾哈迈德 主要政党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Ba'th Socialist Party) 库尔德民主党(Kurdish Democratic Part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