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观察:莫斯科在巴尔干打出“能源牌”(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12月27日 11:02 光明日报

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投资的加油站在巴尔干国家比比皆是,与“美孚”、“壳牌”、“埃索”、“OMV”等跨国石油公司展开竞争。 (韩显阳 摄)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韩显阳

  中东欧包括巴尔干地区,历史上曾是西方列强与俄罗斯争夺的中间地带。上月21日,北约把保、罗等7个中东欧国家列入新一轮东扩名单。相反,俄罗斯驻科索沃的维和部队从1999年6月的3400人减少到目前的650人,维和责任区也已从5个减少到2个。有媒体就此认为,俄罗斯今后将退出传统势力范围,再也无力与美欧大国竞争。然而,俄罗斯日前与克罗地
亚、匈牙利等6国签署政府间协定,将俄石油通过上述国家石油管道直达地中海沿岸出口。这一动作表明,俄正屡屡出手“能源牌”,重回巴尔干。

  能源:俄罗斯的战略武器

  在俄领导人眼里,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力,石油天然气不仅是出口换汇的商品,同时还是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据《世界石油》显示,俄石油储藏量居世界第六位,但近年来俄的开采量却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今年2月,俄石油日产量一度超过沙特阿拉伯,22年来首居世界第一。俄能源部长尤素福夫雄心勃勃宣称:“必须大大增加石油产量以支配世界石油市场,把阿拉伯竞争对手挤下去。”

  近年来,俄罗斯推行“能源外交战略”,努力扩大出口渠道。一方面,俄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其国内能源消耗以天然气为主,石油所占比重不足10%,俄生产的石油一半专供出口;另一方面,国外石油价格比俄国内高几倍,眼下俄国内石油价格比出口价格低3/4,因此俄大型石油公司疯狂开拓国际市场。

  从俄国家战略角度来看,能源出口不仅完成国家预算的25%,更重要的是为俄拓展外交空间,加大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力提供“战略武器”。去年12月,俄先后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为期25年的天然气开发合同,获得所开采天然气45%的支配权,这意味着俄将在两国未来天然气出口管道的铺设问题上拥有重要发言权。今年1月,普京呼吁中亚以及里海国家建立“欧亚能源联盟”,以图控制中亚地区天然气和石油。今年早些时候,俄还宣布帮助越南修建炼油厂,而俄石油公司也获得在越南海岸开采石油的权利。

  两条石油管线抵达巴尔干

  目前,俄罗斯的目标又瞄准了其传统势力范围——巴尔干地区。

  俄与东欧国家间有一条建于六、七十年代,名为“友谊”的输油干线。管道起于俄中部萨马拉,途经白俄罗斯等国,终点在匈、克接壤地区。而克境内“阿德利亚”石油管道可直通亚得里亚海的奥米什深水油港。本月中旬,俄、克等6国同意将这两条管道连接起来,建成总长3200公里的“友谊—阿德利亚”管道。预计明年起用,初期年输油量为500万吨,今后将逐渐达到1500万吨。此间能源权威专家认为,这条管道的接通除使俄石油出口量增加5—7%外,还将大大提升俄在本地区影响力,因为石油管线的阀门操在俄罗斯人手中。

  前南内战中,由于俄站在塞尔维亚人一边,使其在克影响力微弱——而今后,这一局面将因石油而改变。克总理拉昌认为:“对克来说,这一石油大动脉具有重大经济利益。”除可收取数目可观的过境费以外,克还能以此为契机,重振本国石油工业。克虽是石油生产和出口国,但其石油产品由于含硫量偏高无法进入西欧市场。管线建成后,克能以俄优质原油为原料,提高石油产品质量;而对俄石油巨头来说,通过“能源伙伴关系”,他们也可大举进军克能源战略部门。克政府日前宣布,俄卢克石油公司购买了克国有的“伊纳”石油公司25%股份。大概有12—18亿欧元资产的“伊纳”是巴尔干石油开采及加工领域最具实力的公司,对它的控股使俄一跃成为该地区石油工业最具竞争力的投资者。

  与克罗地亚相比,俄保、俄希则是“传统友谊”加“兄弟感情”。保中部巴尔干山“俄土战争纪念碑”就铭刻着:“……世界上,无论多么强大、多么无所不能的力量,也无法令保俄兄弟般情义有丝毫的动摇……”前苏联时期,保所需的石油、天然气、电力大都靠原苏联供应,即使1989年以后,保俄经济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能源供应方面。由于宗教、民族传统以及共同防御土耳其等因素,希腊近年也积极修好俄罗斯。由此,俄罗斯与希、保两国联手建设黑海至地中海的输油管道有了“感情基础”。去年底,普京亲自出席3国合资铺设输油管的开工仪式。该管线从保黑海城市布尔加斯到希腊北部亚历山德鲁波利斯港,全长280公里,预计投资6.8亿美元,年输油量4000—4500万吨。这条输油管将成为俄向希腊提供石油的主要渠道。管道建成后,俄石油将由大型油轮运抵布尔加斯,然后输往希腊,并出口到欧美市场。输油管投入使用后,保每年可从中获利4000万美元。

  据保媒体报道,截止2002年,俄罗斯在保投资已达15亿美元左右,是保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之一。记者在保采访期间看到,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的加油站比比皆是,与“美孚”、“壳牌”、“埃索”、“OMV”等跨国石油公司品牌不相上下。如今,当年的“兄弟”由于能源而牵手,俄也终于遏止了在保不断下滑的影响力。

  天然气砝码加重

  俄“能源牌”打得最响、也最有成效的莫过于在南联盟了。历史上,俄与塞民族关系亲密;近年来,无论是南受制裁后,俄在各种场合为其申辩,还是“科索沃战争”后俄空降部队千里挺进普里什蒂纳机场,都让塞尔维亚人感动。但是,2000年米氏下台以后,南俄关系却磕磕碰碰,最突出表现在天然气欠款上。

  根据相关资料,南联盟“塞尔维亚石油工业集团”拖欠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约2.5亿美元债务。在米氏执政期间,由于南奉行对俄友好政策,虽然俄公司也不时要南还清欠款,但总体上还照顾兄弟情面保证正常供气。米氏下台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俄罗斯天然气”已经私有化,另一方面南新政权彻底倒向西方,致使俄罗斯动不动就要关上天然气输气管道阀门。俄方态度很明确、也很在理:一手交钱,一手供气。同时,俄方明确要求南方提出可行的还债方案,否则仍然面临断气危险。

  在寒冷的冬季,一旦俄天然气供应中断,对于生活在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等大城市的人们来说,将是灾难性的。所以,虽然主管对外贸易的南联盟副总理拉布斯多次公开指责俄罗斯,声称俄“天然气支持的是米氏政权”,但仍旧不得不于本月中旬亲率代表团赴俄,就债务问题与俄方谈判,原则上同意俄公司可参与“基金达冶金综合体”、潘切沃和苏伯蒂察化肥厂的私有化进程。目前,塞尔维亚正进行大规模私有化:2002年出售3亿美元国有资产;明年更将达10亿美元。但其中大部分已经或即将被西方跨国公司收购,俄罗斯一无所获。现在,俄罗斯通过打“能源牌”,终于在西方的“领地”内打开一个缺口。

  美国早就做好了准备

  自从石油的经济价值得到确认,美国人的身影一直闪动在石油蕴藏量巨大的中东、西非和拉美等地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一直对世界石油的生产、供给和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对油轮通过海域以及输油管线通过国的局势也十分关注。与传统地缘战略地位下降不同,巴尔干在世界石油领域的地理位置越来越被重视。有石油专家估计,在中东局势有可能长期动荡以及未来50年间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将陷于枯竭的情况下,相对稳定的中亚地区无疑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理想能源基地。里海石油外运的最短管道为:从阿塞拜疆开始,经过俄(或格鲁吉亚)、保、马、南和阿,最终到达法、意等欧洲国家,而巴尔干半岛正好处于里海石油输出管道的中段。保《言论报》上月刊登一篇题为《北约为什么需要我们入盟》的文章,认为建立黑海安全区,保证里海、中亚国家石油外运安全是美国和北约的首要任务。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和北约需要我们帮助它们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为了彻底“打垮”俄罗斯,土、美双管齐下。土政府以“确保减少污染和海上交通安全”为由,宣布从1994年7月1日起限制大型油轮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这就意味着俄不得不减少使用大型油轮经海峡将石油运往国际市场。正是这一原因,促使俄“迂回”希、保,铺设布尔加斯——亚历山德鲁波利斯港的新管线。

  当然,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国际背景下,大国间利益也并非永远都是对立的。在当前伊拉克危机不断加深情况下,美国为稳定能源价格,寻求增加进口俄罗斯的石油是必然选择。在巴尔干地区,尽管俄罗斯石油巨头大举进攻这里的市场,但由于彼此暂时目标一致,故美国不会特别反感和刻意排斥;而一旦中东局势趋于稳定,石油供应正常后,美俄之间很可能又重开错综复杂的讨价还价。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