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携带核弹头的美军“民兵”二型洲际导弹发射场景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丁刚
一字之变,战略重点发生变化
12月10日,布什政府公布了《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这份长达6页的文件指出,如果美国本土、美军驻海外部队以及美国的朋友、盟国遭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袭
击,美国将保留使用包括各种手段在内的压倒一切的力量进行反击。这一新战略提出了三个支柱:一、用反扩散来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二、加强不扩散以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三、今后果敢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三个支柱以攻为主,首先强调的是打击力量,其次是合作防范,再次是积极应对,以减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带来的损害。
在布什新战略之前是美国1993年提出的核战略。布什政府认为那个战略的范围过于狭窄,因为它强调的只是“不扩散”。新报告对原战略做了“重要补充”,将“不扩散”改为“反扩散”,一字之变,却表明了美国的战略重点和手段将发生变化。
布什在报告中宣称:“我们不允许世界上最危险的政权和恐怖分子用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武器来威胁我们。”美国媒体认为,布什政府此时公布这一报告,显然是在为对伊开战做舆论准备。1991年海湾战争前,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就宣布过类似警告:如果伊拉克使用生化武器攻击美军,伊将面临“最严重的后果”。
声称对非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目前,美国在18个国家部署了核武器,拥有的核弹总量大约为1.05万枚。自海湾战争和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核战略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克林顿执政时就调整了核战略,在5年前制定了一项高度机密的战略计划。据美国媒体透露,这个计划强调,要确保美军核力量在必要时能摧毁像伊拉克那样的“无赖国家”的生化或核武器设施。
布什上台后加强了辐射小但穿透力强的小型核武器的研制。今年3月初曝光的美国国防部《核态势评估报告》列举了使用核武器的三种可能:一是打击能够抵抗常规武器攻击的目标;二是对敌方的核武器、生化武器的攻击实施报复;三是应对突发性的军事局势变化。
从布什新报告的内容看,美国政府放弃了卡特政府早在1978年作出的承诺,即“美国不对非核国家使用核武器,除非这些国家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联合起来进攻美国或美国的盟国”。
没有别的防范袭击的手段?
据美国媒体报道,布什新战略是美国推行“先发制人战略”的又一个具体步骤。《华盛顿邮报》分析说,这个战略报告意味着,美国将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打击有可能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拥有可运载此类武器的远程导弹的国家或恐怖组织,阻止这类武器零部件在境内外转移,或在它们被装配之前就予以摧毁。该报还透露,报告有一个高度机密的附件,其中明确指出,美国关注的重点国家是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利比亚。
美国媒体指出,布什威胁动用核武器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美军认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防范生化、核武器袭击的手段。一年多来,美国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恐怖分子四处渗透,防不胜防,而他们的导弹防御系统却是没影的事。《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说,虽然美国已经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累计花费了1200多亿美元,但现实之中“星球大战”还只是一个梦想。五角大楼从今年年初起就不断向公众公开求救,邀请任何“有创造性主意的人”提供防范生化、核武器袭击的“好办法”。据说响应者不少,多是学术研究人员、小企业家、军工企业承包商等,点子一个比一个离奇。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小公司建议,研制一架“007电影中的隐形飞机”,装上激光武器,由特种部队的士兵驾驶,以便在敌人发射导弹之前予以毁灭。
对伊之战可能使用袖珍核弹
眼下对美国来说,最可怕的还不是核弹攻击,而是生化武器。攻伊之战如果打响,伊拉克会不会用天花病毒来打击美军?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的报告说,伊拉克自称已经销毁了157枚携带生化武器的炸弹,但迄今联合国核查人员只确认了23枚。制造核弹会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运送、投放也不易。但生化武器不同,不仅便于制造、藏匿和运输,而且也便于投放。美国专家认为,伊拉克用生化武器袭击美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美军根据海湾战争的经验,确认制造生化武器的设施大都深藏在地下,用常规炸弹很难摧毁,而目前美军拥有的穿透力最强的就是新研制的小型核武器。因此有专家认为,布什政府这一新战略的出台,可能意味着美军将会使用小型核武器来打击伊拉克。
从核武器应用的角度看,未来对伊之战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美军目前装备了B61—11型战略核武器。
海湾战争时,美军发现他们投掷的炸弹虽然爆炸力很强,目标也相当准确,但穿透力不够。而伊拉克的不少目标都是在数层厚的地下水泥掩体中,美军的炸弹往往只能炸毁一两层。比如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的GBU28型炸弹,只能炸透6米多厚的水泥层。美军在原来的B61—7型战略核武器的基础上,研制出了B61—11型核武器,于1997年开始装备部队。这种炸弹又被称为“钻洞能手”,可穿透20多米厚的水泥层。B61—11比1945年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威力还要大20倍,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杀伤力缩小到340吨当量,因此又被称为“袖珍核武器”。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分析说,从对伊之战来看,美军未来不大可能对伊拉克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如果要用核武器,可能会首先使用B61—7,由美国驻扎在海湾地区的轰炸机投掷。同时,美军也可用导弹运载B61—11型微型核武器,打击萨达姆深藏于地下的指挥中心。去年11月,在美军对阿富汗发动进攻时,布什案头就曾放着这么一个计划:一旦发现本·拉登一伙深藏洞穴之中,就使用穿透力极强的B61—11型微型核武器。目前,美国拥有150多枚B61—11型核炸弹,分别部署在航空母舰上和德国、英国、意大利、土耳其、比利时、荷兰和希腊等国的军事基地。
“用毁灭世界来拯救世界”
美国原有的使用核武器的机制是在冷战中建立的,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对原苏联的核打击实施报复。其预警机制分为五级,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曾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二级”。军事专家认为,布什新战略出台后,面对新的局势,美国使用核武器的机制也将产生一定的变化。虽然其最终决定权仍在掌握黑匣子的总统手里,但以先发制人的形式实施核打击的决策势必要经过国防、军事和情报系统的周密分析。目前看来,布什政府采取的是用不同手段处理不同情况的方式。
虽然未来发生大规模核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人们担心的是,布什政府已经明确放弃了“核武器是最后手段”的传统观念。如果在对伊之战中使用小型核武器,仍然会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打破核战争的禁忌,破坏已有的国际准则。这不仅无助于防扩散,反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核扩散。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防扩散项目副主任乌尔夫萨尔称其为“用毁灭世界的方式来拯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