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威者标语上写着“伊拉克儿童不是《间接伤害》(美国一部新电影的片名),下面放着一个个伊拉克儿童的小纸棺材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Berkeley)分校的学生在国际人权日晚上举行反战篝火仪式
据美国PBS电视台报道,一位反战示威的组织者称正在筹划在美国最大的节日圣诞节来临之季,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据该电视台的统计,最近两个月以来,反战的示威和游行呈上升趋势。在10月,华盛顿、旧金山以及西雅图这类大城市有近千分之十以上的民众都参加了反战示威。在美国全境每天都有小规模的反战示威,而一位曾经组织过越战时期反战的美国人说,现在和越战时期不同了,现在我们可以在战争还没有发动前就在通过示威的方式来阻止战争的发生,而在越战时,我们却已经陷入到了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次美国反战浪潮中,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为明星参加,而且形式多样。
12月13日美国著名影星及导演西恩·潘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这位曾三次经获得过奥斯卡奖提名的前好莱坞“坏小子”如今变成了反战斗士。在巴格达儿童医院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访问了解有关美国与伊拉克之间“可能引发战争的令人害怕的冲突”。而在今年10月份他刚刚出资56000美元在《华盛顿邮报》上登载了公开信,指责美国总统布什压制美国国内针对伊拉克问题展开的辩论,并敦促布什政府放弃以牙还牙的恶意报复心理。
这位曾经与美国流行乐坛“大姐大”麦当娜有过一段姻缘的西恩·潘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作为一名父亲、一个演员、一个导演以及一个爱国人士,我这次访问伊拉克完全是为了以良心为出发点了解整个事件的真相,我把它视作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是一场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将影响到我们所有的人,我希望所有的美国人在接受传统媒体宣传的时候能够多关注一些其他渠道的信息。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火药味十足的战争宣传已经引起了美国民众广泛的不安。
艺术家投入反战活动并不是西恩·潘一个人,12月10日,著名演员迈克·法雷尔和安吉里卡·休斯顿刚刚公布了一封由百位演艺界知名人士签名的致布什总统的公开信,敦促布什停止战争论调。在这封信上签名的好莱坞大牌明星已经足以吸引公众的眼球,其中包括因饰演《蝙蝠侠》而名声大噪的性感女星金·贝辛格、“好莱坞金童”马特·戴蒙、《黑客帝国》中的黑人男星劳伦斯·费什伯恩、还有因《蓝天》一片而获得第6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杰西卡·兰格等。
一、二、三,
我们为了什么作战,
不要来问我,我不知道这该死的答案,
下一站是越南,
五、六、七,
打开天堂的大门,
已经没有时间去想为什么,
奥,我们将要死去。
这首由美国乡村歌手乔麦克唐纳在1965年演唱的“我知道我注定战死战场”的著名反战歌曲,在美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而在2002年末的今天,它又被重新改编成为了反战示威民众的新号角。在音乐伴奏下,示威民众高唱:
一、二、三、四,
狡猾的家伙,
停止战争。
一、二、三、四……
我们不要无休止的战争。这是今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爆发的1万人的大规模示威游行的场景。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知名人士、退伍老兵纷纷举行演讲,来自全美各地的1万多名示威者则聚集在越战纪念碑前,高举“没有理由打仗”、“别为石油牺牲正义”和“扔掉布什,别扔炸弹”等标语。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杰西·杰克逊在参加华盛顿的抗议活动时说,此次反战示威可与马丁·路德·金上世纪60年代领导的反种族歧视和平抗议活动相提并论。他说:“(每一个美国人)应当在不间断的历史性斗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军事打击伊拉克是丑陋的、不必要的战争。”
在很多美国人的记忆中,越战并不遥远,58000名美国士兵战死疆场。在反战示威的人群中,可以看到很多越南的老兵的身影,他们唱着当年的歌曲,行进在游行的队伍中。一位老兵说:“如果暴力能解决问题,以色列早就迎来和平了,我们的单边行动会激怒整个穆斯林世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反战中的和平主义者以外,这次针对伊拉克的反战示威浪潮中还波及到了以前从没有参加过和平运动的一些美国的保守派和右派人士。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政治系的教授约翰·梅尔施墨尔说:“我并不反对战争。在阿富汗战争中,我支持布什政府的政策。但是我认为对伊拉克的战争则不是必要的。”首先是因为即使萨达母拥有了核武器,我们也可以容忍。另外我认为对伊拉克的战争对于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不利。他的观点则代表了很多30岁以上较为保守的美国人反战的观点。为此约翰·梅尔施墨尔还组织了一批学者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反战广告。
除了游行、静坐和示威这些传统的反战形式,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互连网与电子邮件已经使组织大规模的反战活动变得非常便捷,很多报告和传单以及海报都以网上流行的电子文件PDF的格式放在了网上,供人下载,可以说互连网已经成为了反战的有利武器。芝加哥一位反战组织的负责人称电子邮件和互连网为组织反战活动提供了很多便利。利用互连网这家组织迅速建立了一个反战群体的电子邮件名单,并募捐到了20000美元在芝加哥论坛上刊登了反战广告。在斯沃斯摩尔大学就读的20岁的安德鲁梅恩正在管理一个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的网站,网站名称是“为什么要战争”(www.why.war.com)。在接受采访中他说:“通过这个网站我和我的同学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反战学生取得了联系,互连网使你能够不用见面就可以接触到这么多不同的人,从建立以来每天我们都有几千名访问者,而且最近访问者还在不断增加。”why-war是伴随着反对伊拉克战争建立起来的成百上千个新兴站点之一。
另一方面如在60年代末越战时非常盛行的传统的反战形式如讲座和集会讲话等形式仍然很受欢迎。在大学校园大学和中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张贴着各种反战集会和讲座的海报,甚至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则大赚起了反战的生意,很多网站把反战的招贴画印制在杯子、T恤衫、文具、台历上,在网上售卖。而网上书店的各种反战的书籍和录象带等也异常畅销。
在美国很多的社区中心都在举行各种反战的教育讲座。一位社区反战运动的负责人说这是所有社区组织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影响到我们自己孩子现在的看法,而且也将影响到他们以后对世界的看法,影响到他们将来如何对待其他国家的人民。很多海报都是根据当年二战和越战时期著名的海报重新设计的,具有戏剧性的效果。而越战时期很多经典的反战歌曲如今回荡在美国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示威队伍中。在芝加哥劳遥拉学院的礼堂中,美国著名的反战组织“荒原之声”组织的负责人之一杰夫刚则尔正在就萨达姆和将来的战争问题回答学生的提问。“荒原之声”是总部设在芝加哥的一个和平组织,成立于1996年,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促使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这些年来,该组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随着美国倒萨声势的日益加强,该组织把焦点转向了伊拉克战争,反对暴力解决伊拉克问题。目前该组织一方面派出人员奔走于全美各个高校和社区,一方面该组织还制定了名为“伊拉克和平队”的计划,该计划至今已促成近50个欧美代表团到伊拉克访问,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伊拉克人民的苦难生活。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看,反战在美国已经成了一个正在发展的“大众艺术门类”,目前一些诗歌、涂鸦和流行歌曲也都被插上了反战的标签,但是这门“艺术”在战争背后巨大商业利益驱使下,究竟能有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北斗工作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