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人民军队的好政委——《罗荣桓元帅》观后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12月13日 08:50 人民网

《罗荣桓元帅》剧照

  张东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是毛泽东所写的《吊罗荣桓同志》诗中的最后两句。它是对罗帅个人品格的充分肯定,也从一个方面证实了罗荣桓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地位。

  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因为他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不似另外几位元帅指挥过那么多重大的战役,加之他为人严谨,不事张扬,使得他的事迹鲜为人知。中央电视台与二炮电视艺术中心合拍的11集电视连续剧《罗荣桓元帅》填补了这一空白。

  对于将帅传记片来说,不可避免地要碰到记事与写人的矛盾。一方面,要交待人物的历史,表现出人物的主要经历;另一方面,则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将帅人物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质。《罗荣桓元帅》把重点放在刻画人物上,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好政委”的形象。剧中有两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一是罗帅的博大胸怀和高风亮节。他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既能包容又坚持原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敢于讲真话,以真诚团结同志,顾全大局。该剧通过罗帅与上级、部下、同事、亲属等不同人物的关系来表现他的人格魅力。从红军时期,军事干部张明对他由不服到敬佩,到山东与朱瑞共事,台上争吵,台下握手;山东部队初入东北,因装备问题与兄弟部队发生争执,罗荣桓不偏袒部下,反而要求部队顾全大局,与兄弟部队搞好团结;特别是他与林彪的长期合作,更显出罗荣桓宽大的胸襟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因为林彪的个性,与他合作是比较困难的。但罗荣桓从红军时期起,长期与林彪搭档,树立了维护团结,讲原则顾大局的楷模。在辽沈战役中,他在林彪产生动摇时,坚持原则,维护了中央的战略部署,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因而毛泽东在诗中特意写道“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对罗帅给予高度赞扬。

  其二是罗荣桓的才华与智慧。罗荣桓在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中是个书生气比较浓的人,但指挥军事行动一点儿也不逊色。相反,他的深思熟虑、细致周到,也令他在战场上屡创奇迹。抗战时期,在山东战场的“留田突围”就是最突出的范例。1941年冬,日本鬼子调动了5万人马对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妄图一举消灭我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而115师的战斗部队只有一个特务营,双方的兵力对比是1∶300,同时,我方还要保护3000人的非战斗人员。在面前几乎是死路一条的情况下,罗荣桓沉着冷静,与指战员们仔细分析了敌情,找到了敌人行动中的漏洞,采取“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带领3000多人,不费一枪一弹,不伤一兵一卒,硬是从敌人的眼皮底下突围成功。“两军相遇智者胜”。罗荣桓用他的智慧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将帅传记片不等同于人物生平事迹报告,必须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观众。罗荣桓长期从事政治工作,要处理的很多事都是非常细致而琐碎的,有些甚至是婆婆妈妈的小事,这给艺术创作出了难题。在这部电视剧中,创作者十分注意细节的积累。剧中许多看似闲笔的小情节,比如红军时期,他在连队解决“辣子问题”;不让妻子林月琴当部长,而给她找了个“看孩子”的差事;林彪生病,他与陈光同时接到命令,他主动让陈光主持工作;还有管吃饭叫读报等,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罗荣桓的人格,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也给荧屏留下了一个新鲜的政治工作者的形象。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