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兰州军区援建“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纪实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12月10日 20:21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12月10日(人民日报记者苏银成新华社记者蔡晖范青)2002年金秋,全长1249.9公里的“兰成渝”输油管道正式开通,滚滚“油龙”从金城兰州穿越黄土高原、秦岭大地、大巴山区和成都平原,一路欢歌直向西南重镇重庆奔流。

  为了这条“油龙”的腾飞,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派出上万名精兵强将,与兄弟部队和地方职工并肩奋战3年多,闯生命禁区,踏死亡之山,穿荆棘丛林,创造出一个个令世人瞩目
的奇迹。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称赞他们是“一支为西部大开发无私奉献的铁军”。

  请战:英雄部队紧急出征

  最早提出建造“兰成渝”输油管道建议的,是一位长期工作在西部地区的军人。几年前,这位部队干部了解到西南地区航空和民用燃油告急,而驻地丰富的燃油却运不出去,于是向上级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修建兰州——成都——重庆输油管道,以解决这一对矛盾。党中央和国务院很快批准了这个建议,从而拉开了建造“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的序幕。兰州军区主动请缨,紧急抽调上万名官兵开赴各个建设工地。

  1998年12月18日,宏伟工程的第一炮打响了。秦岭山腹地,兰州军区某炮兵旅的近千名官兵征尘未洗,便在亘古沉寂的山谷、纵横交错的沟壑间摆开了上百公里的战场。陇南山区,某团官兵昼夜兼程赶赴指定地域,在山野小溪旁扎下宿营的帐篷。听说部队要援建国家重点工程,正在老家休假的官兵连夜踏上归程,正在筹备婚礼的干部毫不犹豫地推迟了婚期,患病住院的战士也悄悄提前出院了……一组统计数字显示:施工以来,先后有600名多官兵放弃探亲、休假,210名官兵推迟婚期,130多名战士放弃了考学的机会,116名官兵在亲人病重、家中受灾的情况下仍坚持在第一线施工。

  在援建大军中,有400多名战士是从新兵连直接开赴施工工地的。他们当中多数人当兵两年,在大山沟里苦干了两年,直到退伍踏上返乡路。他们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次不搏待何时。能亲手为国家修造“油龙”,这兵当得值!

  激战:万千将士竞写风流

  “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穿越了千余座山峰、170多处坚石地段,而每一座山峰、每一处坚石都隐藏着难啃的“硬骨头”。施工中,接踵而至的一个个困难、一只只“拦路虎”摆在官兵面前。关键时刻,干部身先士卒,党员冲锋在前,擎起了“突击队”、“攻坚队”、“敢死队”的旗帜,让高高飘扬的红旗时刻激励着战友。

  位于甘肃康县境内的牛头山,山势险峻,荆棘丛生,管道要从半山腰穿越。善打硬仗的某团九连向团党委递交请战书,争得了这块“硬骨头”。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悬崖峭壁。官兵们找来钢丝绳,一头拴在山顶的大树上,一头系在腰上,脚蹬崖石,手握钻机展开作业。渴了,解下挂在腰上的水壶喝一口;饿了,从挎包里掏出冷馒头啃几口;累了,紧靠岩壁歇一会儿再接着干。官兵们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用大锤砸、钢钎撬,用镐头掘、铁锹铲,硬是在半山腰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通道。

  钻机手白伟举着15公斤重的钻机,拼尽全力在岩石上打出15个1米多深的炮眼。由于疲劳过度,脚下一滑,瞬间就从半山腰滑下十几米,幸亏被钢丝绳拉住,才没有坠到崖下。当战友们把他拉上来时,他的脸和身上已被尖石、树枝划破了10多条血口子。他笑着对大家说:“路还没有打通,我是不会离开大家的!”

  某炮兵旅官兵一直在深山老林中施工,一到雨季,出山的道路就被滑坡、泥石流冲毁,部队常常断粮断菜。粮食送不上去,官兵们就自己动手挖野菜、采野果子充饥。一连官兵断供后,开始用盐水泡馒头、蘸辣子面充饥。后来粮食也告急了,全连靠仅有的一袋面粉,维持了整整一个星期。夏季,帐篷里出奇的热,官兵洗不上热水澡,全身长满了痱子,奇痒难忍;冬季,许多官兵的双手长满冻疮,阴冷潮湿使他们整夜睡不着觉,大家就穿着棉衣、戴着棉帽睡,冻得实在受不了,就起来跑几圈再躺下。由于长期在野外作业宿营,一些官兵落下腰肌劳损和严重的皮肤病。

  输油管道需要从一条10多米宽的河流穿越。河水湍急,官兵们往水里投沙袋,转眼间就被冲走。挺进旅九连的50名官兵分成3个小组,12名党员干部用绳子拴着腰,每人抱着一块大石头就往河里扑,岸边上的官兵立即装填沙袋。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他们在河中垒起一道2米多高的堤坝,让凶猛的河水驯服地绕道而行。

  某部指挥二连在甘肃西和县晒经乡施工时,施工段面出现了裂缝。“不好,要塌方!”连长白德桐大吼一声:“闪开!”命令全连官兵全部撤离现场,只留下自己和两名排长。不多会儿,前方又一段面也出现了塌方,气象站站长张军要上。白德桐大声说道:“让我来。”这时,一块石头从他背后一闪而过,他的脊背被划出一条长长的口子,鲜血染红了衣服。好险啊!全连官兵被连长勇猛顽强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并提出要为他请功,他却淡淡地一笑,说:“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是连长,理应冲在最前面!”

  鏖战:创造“兰成渝”速度

  千里施工线上密布着山川河流,施工环境十分艰苦,参加施工的官兵克服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依靠科学向大自然挑战,向生理极限挑战,向擦肩而过的死神挑战。

  某部一连施工工地有一段管沟离通信光缆线路很近,地方电信部门担心爆破施工会损坏光缆,建议改线。但是,更改管沟走向既耽误工期,又增加工程投资。官兵们经过周密勘察,仔细分析,反复实验,采取“加大孔深、扩壶装药、增加炮泥填塞长度、减少装药量”的办法展开作业,光缆干线不仅丝毫未损,而且提前挖通了管沟。

  1999年中秋节,工程延伸到甘肃西河境内的石沟里,一条大峡谷里横亘着一块难撼的巨型“霸王石”。某炮兵旅一营教导员白建盈白天带领爆破小组进行测算,装填炸药,一举炸掉了巨石。皓月当空,万家团圆的时候,他又带领部队打着手电、提着马灯,采用“流水倒班法”,将近万立方米的碎石全部搬出了峡谷。

  输油管道沿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多是石加土结构,容易塌方,施工难度大。为了求质量赶速度,广大官兵在施工中广泛开展了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并先后总结出“定向爆破”、“松动爆破”、“水中爆破”、“一孔双壶”和“先清障后标定、先计算后装药、先警戒后爆破”等爆破作业法;“先行标定、同时展开、分层推进、一次成型”修筑道路;“人机配合、机挖表层、炮炸岩层、机械清渣、人工整修”开挖管沟和“人干易处、机干难处、人围机械转、人停机不停”等20多种科学作业法,克服了施工中各种技术难题。

  某团排长刘勇针对不同地质情况,研究出打孔作业“一摇二提三吹法”、“水浸法”、“扩壶法”等爆破作业窍门,不仅解决了卡钻难题,而且使打孔速度提高了3倍,缩短了工期。这一做法在施工全线得到了推广。3年来,官兵们共打炮眼90多万个,出碎石粉数千吨。有关方面负责人说,输油管道原定5年的工期,官兵们却只干了3年多,就提前完成了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速度,是西部军人用科学和忠诚创造的奇迹!(完)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