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美国水兵迷恋酒吧小姐 美战舰访问青岛全接触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12月4日 08:23 21世纪环球报道  

  初冬,青岛街头的落叶难掩阵阵袭来的冬意。就在这个季节,美国“福斯特”号驱逐舰抵青岛进行访问。专家评论说,虽然这是一次普通访问,但这艘军舰带来了美国的友好信号,意味着中美军事交流开始恢复正常,给中美军事关系带来了一丝暖意。

  只是正常访问

  11月24日上午10点,美国“福斯特”(PaulF.Foster)号驱逐舰缓缓驶近青岛港。中国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110号驱逐舰驶到美舰附近的海边上,进行迎接和引导,该舰还对“福斯特”号用旗语打出了“W.T.C”三个英文字母,表示“欢迎到访中国(welcometo China)”。接着,悬挂着美、中国旗的“福斯特”号慢慢进入了青岛3号军港码头。

  码头上,中国海军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欢迎仪式,青岛市政府和青岛警备区的有关人士、美驻华海军武官等200余人前来欢迎。

  随后,美驻华武官、舰长约翰·尼高等拜会了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中将,并参观了青岛海军博物馆。当晚,丁一平司令员设宴招待到访美军官兵。美舰访问青岛期间,美舰主要军官参观了中国的陪访舰以及海尔集团等企业、青岛市内景点等。两国官兵还组织了甲板联谊活动以及篮球、拔河等体育比赛。

  对于外界关于此次美舰访问青岛目的的猜测,北海舰队一位军官告诉《21世纪环球报道》:“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友好访问。”

  青岛军港戒备严密

  11月25日一大早,天气多云。

  青岛3号军港码头附近水面上散着水气,远看就像起了层薄雾。颜色灰旧的“福斯特”号静静地躺在水面上,舰上也很难看到人影,远不如想象中的雄伟。港内人不多,四周很安静,气氛似乎有点凝重。

  军港码头入口一道矮矮的铁门外,五六个海军士兵和当地警察在执勤,神色警惕。这道铁门内,还有一名美国海军士兵在站岗。当地的一位记者告诉《21世纪环球报道》:“据说值勤的士兵这次枪里装的都是实弹。”

  几名要来看“热闹”的人都被值勤士兵不客气地请走了。记者仅在门口逗留几分钟,就有军官上来查问,还板起面孔:“不要在此逗留,要采访去找领导。”

  码头上的几间小屋子正好挡住了摄影记者拍摄“福斯特”号的角度。一名工人告诉《21世纪环球报道》,这两天港口内管得很严,“军港内甚至因为美舰来让一些工人放了假”。

  据了解,以前青岛军港接待过很多国家军舰的来访,包括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但没一次这么紧张。

  “中国比较安全”

  同港内严密的安全措施相比,美国海军士兵显得很放松。青岛街头散落着不少酒吧,这成了美国士兵休闲的好去处。一家酒吧老板告诉《21世纪环球报道》,自美舰靠岸开始,“每晚都有美国士兵来这里泡吧,坐的时间有长有短”。美国士兵可能在这里有朋友,因为有中国人陪他们来。

  11月26日晚,记者在一家名叫“圣岛”的酒吧“遭遇”了5名美国大兵,随即拉住他们一起喝酒闲聊,进行了简短采访。几名大兵告诉《21世纪环球报道》,他们已经在海上航行了6个月,平常在船上只是训练,没什么娱乐活动,生活很单调。他们都不愿透露姓名,只是说些“官话”,“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人也很友好”。“现在世界各地针对美国人的恐怖活动很多,你们这么晚出来不担心安全吗?”听了这样的问题,一个美国兵笑着说“中国比较安全”。

  遗憾的是,美国大兵们的注意力显然不在记者的问题上,目光游离于四周,尤其是更多地集中在酒吧里妩媚的服务员小姐身上。他们还纷纷拉着服务员玩飞镖和骰子,采访不得不就此中断。

  北海舰队有关人士告诉《21世纪环球报道》:“这(指美士兵泡吧)很正常,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安全保障,美国方面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此外,青岛也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很安全。”

  新闻低调处理

  同以往外国军舰来访相比,美舰此次访问在新闻报道上表现得十分低调。

  青岛外事办公室新闻处副处长李滨告诉《21世纪环球报道》:“有关美国军舰访问青岛的事儿我们也是在到达前两天才知道的。”据了解,这次参加采访的境外媒体包括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六七家,而国内媒体只有当地的3家报社。记者在军舰到达当天就发现,当地很少有人知道美舰访问青岛一事。一名当地记者说,所有参加采访的记者在离开码头时,采访证一律要收回,这是以往没有的,这次访问青岛的美舰也没有专门的开放日,这也是不常见的。

  青岛市政府外办及北海舰队宣传处的解释异口同声:并不是要限制媒体报道,只是出于安全考虑。“‘9·11’事件后,世界各地针对美国士兵的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并不希望美舰访青期间有任何意外事件发生,因此在新闻处理上也就要保持低调了。”

  美航母两度访港

  继11月22日美“星座号”航母群访问香港后,“小鹰号”航母群也于11月29日上午抵港。此次来港的除“小鹰”号航母外,还包括两艘驱逐舰,它们从日本横须贺港南下。随舰访港的美官兵大约有六七千人,他们会分批上岸观光。美方不愿透露“小鹰”号航母群的目的地,但外电有报道说两个航母群的目的地都是波斯湾。

  “小鹰号”舰队指挥官孔克尔表示,选择到香港访问,是希望向中国展现善意和友谊,增进彼此了解。中国军方一位高层专家告诉记者,美国舰艇停靠香港进行休整、补给,需由中国中央政府根据香港基本法的有关规定逐案审批,属于个案范畴。对这两艘航母借道香港前往波斯湾进行军事部署的说法,该军方人士说:“关于伊拉克问题,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希望政治解决这一问题。”

  中美近来军事交流频繁

  11月19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证实,美国一名海军上将将于12月中旬访华。

  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来访的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一行。江泽民指出,目前中美两国关系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1月22日,美国“星座”号航母群抵达香港。

  11月24日,美“福斯特”号驱逐舰访问青岛。

  11月29日,美“小鹰”号航母群抵达香港。

  据美国防部官员透露,中美军事“直接磋商”定于12月恢复。

  美国军方对交流心情矛盾“直接磋商”月内恢复

  据《21世纪环球报道》从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获得的消息,中美两军因撞机事件中断的副部长级磋商,将于今年12月中旬在华盛顿恢复,届时1名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级官员将前往华盛顿,与一名美国防部副部长级官员会谈。

  中美间的“直接磋商”机制(DirectConsultativeTalks)始于1997年,由当时的美国防部长佩里提出。“直接磋商”总共进行了3次,最后一次是2000年11月,双方开展了副国防部长一级的会谈。2001年4月,EP-3撞机事件后,“直接磋商”中断。

  就在不久前江泽民主席与布什举行会晤前,美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戴维斯(Lt.Cdr.Jeff Davis)少校曾经对《21世纪环球报道》表示:“五角大楼认为这样一个机制(“直接磋商”机制)是有用的,能与中国军队进行战略对话,交换我们对一些共同关心和有共同利益的问题的看法,如一些全球性的安全问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的恐怖主义袭击,加上朝鲜核武器问题,双方都需要一个论坛来讨论这类问题。”

  出席中美上一次“直接磋商”的是美国防部主管国际合作的副国防部长卢克汉姆(Wolftz Lukham)。这一次出面的,可能仍然是卢克汉姆。

  布什中断两军交流

  中国军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专家向《21世纪环球报道》介绍了两年来中美在军事交流上的发展。

  在克林顿任期之内,中美军事交流活动频繁,除高层互访之外,据统计,在克林顿任期之内,两军开展的合作交流项目达1000多个。2001年布什上台后,下令全面审查中美两军关系和克林顿政府时期美中商定的军事交流计划,严格了对两军间交流和互访的审批。去年4月撞机事件后,两军关系更是雪上加霜。

  直到同年9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在关岛举行,一度中断的中美军事关系才开始恢复。今年6月,由美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率领的一高级军事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探讨了逐步恢复两军间交流和合作的可能性。“这是撞机事件后美军高层首次来访,表明了美方希望与中方展开更高、更深层次的军事交流。”

  美国需要中国支持

  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中美间展开了频繁军事交流:“福斯特”号访问青岛;“星座”、“小鹰”号航母先后抵达香港;江泽民会见美前国防部长佩里;一名美海军上将定于12月中旬访华。

  中国军方的高层专家认为,这些都是在中美关系出现改善的情况下发生的。“一年多来,布什政府已逐步认识到在经贸、反恐、地区安全、防核扩散等诸多领域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对华政策已从上台之初的一味强硬,转为要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他认为,9·11以来,美国将反恐和加强本土安全视为第一要务,需要更多地借助他国特别是大国的力量。这无疑对中美军事关系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长期从事中美关系研究的牛新春副研究员也认为,目前反恐是美国政府的第一要务,尽管美国依然视中国为最大的潜在对手,但保持中美关系稳定符合美国的利益。“作为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通过有关决议时,美国当然希望得到中国的赞成票,最起码也应是弃权票。”

  中国军方的高层专家认为,“军事关系不恢复,则不能说两国关系健康良好。同时也很难想象中美这两个大国的军队,在全球化时代保持相互隔绝的状态。”

  美国军方不乐意交流

  美国防部官员向《21世纪环球报道》透露,美海军第七舰队的“福斯特”号访问青岛的计划早在江泽民访问美国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在谈到中美恢复军事交流的程度时,这位官员态度谨慎:“我们这次采取务实的态度,希望交流能在两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互惠和透明。对于交流,我们目前仍然停留在个别审批的层面上。”他说,在以往的交流活动中,美方抱怨中方不够透明,认为中国军官在美军基地看到的,比美国军官在中国军事基地看到的要多。

  美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戴维斯少校对《21世纪环球报道》解释说,所谓“个别审批”,是“在我们得到合理的透明度、互惠和一致的政策之前,我们把整个军事交流活动降为个别审批的程序。

  每次交流都要由国防部特别审批,每次交流必须是双方同等获益,如果不是同等获益,我们就不批准。目前我们仍然执行这个程序。”戴维斯表示,“但我们也意识到应该进行国防对话,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中一些问题的新进展,应该与中国会谈。”

  牛新春副研究员也向《21世纪环球报道》谈到了这一点,在恢复军事交流的问题上,白宫比美国军方更加热情。“美军方认为,在军事交流上双方是不对等的,美国有点吃亏,因为他们在核心领域的开放程度比中国高;中国开放得还不够,参观性质的活动安排比较多。”不过美国军方也意识到,中国军事实力以及在国际地位不可低估。此外,在反恐情报合作上,美国也离不开中国。因此可以说,美军方在军事交流问题上一直处在一种矛盾的心态当中。正如美国史汀生中心军事专家肯尼思·艾伦在《中国对外军事交往》专题报告

  中所指出,美应继续与中国进行高层军事交流,并设法加强相互信任措施,但应注意两国的军事交流不能导致中国的军事力量得到提高。

  据了解,以往美国特别感兴趣的,是通过“直接磋商”建立与解放军高级将领之间的“个人关系”,以便能在发生危机的时候能互相直接联络,但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军发现以往建立的所谓“个人关系”,并没有起作用。

  军售台湾同时进行

  就在“福斯特”号驶往青岛时,美国防部宣布向国会提交一笔军售合同,并预计将得到国会的批准。五角大楼在一份文件中称,将向台湾出售四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248枚SM-2BlockIIIA导弹、和32枚RGM-84L鱼叉导弹,加上维护、港口支持和人员培训费用,总价值8.75亿美元。

  在近来中美两军关系好转的时机,五角大楼却宣布已经通知国会将向台湾出售“基德”级驱逐舰,这里面有什么含义?美国防部的发言人对《21世纪环球报道》表示:“美国国防部不会公开谈论我们与台湾的军事援助项目。”这笔武器买卖是美国“2002年安全援助法”中的一部

  分内容,该法案已经通过美国众议院的批准,正在等待参议院的最后表决。

  牛新春副研究员说,尽管中美军事交流开始恢复,但美台实质军事关系不会停止,美国对台军事交往还很可能愈演愈烈。中国军方的高层专家则认为:“美国虽然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同时也在发展美台实质关系。美国对台政策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这也是历史一再证明了的。随着中国实力的提高,美国对华防范意识不会淡化。这在美《四年防务评估》、《核态势审议报告》中都有体现,美在我周边加强军事部署,也不能说没有针对中国的一面。”

  一边派舰访问中国,一边积极促成对台军售,这恰恰反映出中美关系的复杂局面,也说明中美军事交流要上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也不能一蹴而就。

  双方需求促成两军交流

  近一时期以来,中美军事交流开始呈现比较热络的场面。

  继美国军舰访问青岛、航母停靠香港以及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访华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也将到访中国。中美两国按照原定计划,也将在12月上旬举行国防部副部长级的防务磋商。这一系列事件说明,中美两国正在按照两国领导人克劳福德会晤所宣布的那样,有条不紊地恢复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军事交流关系。

  军事交流恢复及时

  布什上台已将近两年,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直到现在才开始恢复,似乎晚了点。但是如果着眼于两国关系所经历过的2001年4月1日撞机事件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跌宕起伏而言,目前两国军事交流的恢复不仅及时,而且意义重大。恢复中美军事交流对两国关系至少将产生三个方面的重大作用:首先,它预示着两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也在两军关系上彻底走出了撞机事件的阴影。这对两国逐步建立和发展战略互信、进而推动双边关系的全面稳定和深入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次,军事交流的恢复意味着布什政府的中国政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两国军方之间的接触将会进一步推动白宫对华政策的整体态势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第三,军事交流将有助于两国之间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为两国经贸、科技以及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加强合作,灌注新的动力。

  军事交流是国家关系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间关系是何性质的试金石。由于安全和防务领域涉及到最基本的国家利益,也是任何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核心环节,在防务和安全领域内的交流和接触因为敏感度大,通常会滞后于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但友好国家间关系又必须具有防务交流的内容,才能推动两国间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在一个更为广阔和相互信任的国家互动的背景下不断前进。两国关系的强大而又深入的发展,更是必须建立和发展两国在安全和防务领域内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只有这样,作为国家关系发展的利益目标才能不断增加契合程度,双方政策的认同才能提升,两国的合作才能实质性地扩大,关系稳定的基础才会更为牢固。而通过军事交流进而带动防务部门之间的接触和了解,并在适当的条件和时机下带动两国防务和安全合作的启动,则是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安全“瓶颈”制约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恰恰在于如何提升两国关系的合作程度、保持关系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常受到安全“瓶颈”的制约,两国在防务领域内存在着明显的政策差异,甚至是潜在的战略竞争性。例如在台湾问题上、在美日军事同盟以及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强势问题上、在中国的崛起以及对地区作用问题上,两国间的疑虑和担心不仅从未消失过,甚至还在扩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如何消除彼此在安全领域内的争执、发展军事互信,进而开启两国防务交流,一直是困扰中美关系的基本问题。

  克林顿连任之后,中美双方决心以对话与合作的方式解决彼此的安全关注,军事交流得到了发展,两国决定在海上搜救等方面展开合作。这种防务接触成为了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

  布什上台之后,曾一度抛弃了“战略伙伴关系”的提法,转而倾向于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美国军方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头号敌人”。在这种情况下,著名的鹰派人士、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下令暂停中美军事交流。在中美完全关系因为美国政府更替而再度紧张之际,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了。虽然两国政府本着冷静和理性的处理方式,避免了撞机事件危及整个中美关系的稳定,但撞机事件给两国军事关系留下了浓重的阴影。此后两国关系仍然保持了稳定态势,但军事交流并未得到恢复。

  “9·11”凸现了非传统安全在当代国际安全中的重要性。针对国际恐怖主义,中美两国必须加强全面合作。在这背景下,两国关系全面升温,开展了反恐合作、加强了战略对话、密切了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政策协调,并形成了首脑频繁的高层对话机制,为两国恢复军事交流创造了重要条件。江泽民主席和布什总统的克劳福德首脑会晤成果丰富、达成了不少共识,恢复两军交流,就是“克劳福德峰会成果”之一。

  距离军事合作还有很长距离

  目前,中美还仅处于军事交流阶段,离军事合作还有相当长距离。从以往经验来看,军事交流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展开防务部门的高级接触和对话,不断增进“面对面”的交流,就共同关心的安全议题展开讨论;二是展开军事人员的交流,在人员培训、进修和交流等项目上进行合作;三是两军间的接触和交流,例如军舰互访等等;四是就一些非军事性的项目进行合作,例如继续深化两军在海上搜救等方面的合作,两军就反恐加强情报交流与合作,等等。

  尽管如此,我们仍有充分的理由为中美军事交流的活跃感到欣慰。特别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军事现代化以及保障和开拓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加强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符合中国外交和防务发展的双重需求,也有利于培植互信、抑制美国部分人对中国崛起的偏见和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