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组图: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3--自主制造歼击机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11月3日 17:00 舰船知识网络版

初教5设计成功庆祝大会

初教六飞机设计、组织者和试飞员


涡喷8大力发动机总装最终检验


涡喷13发动机铸钛机匣

  最初,国家领导人对发展航空工业相当慎重。1952年,周恩来、陈云、聂荣臻、李富春等多次开会研究航空工业部署。李富春强调,要积极创造从修理过渡到制造必须的=具备
的几个条件:整套的技术资料,整套的技术装备,必须的生产面积,保证原材料供应和有关工业部门的配合发展。陈云指出,飞机工厂严格地说就是精密机械制造厂。由落后到先进,由简单到复杂,才合乎规律,急躁是不行的。飞机是由零件组成的,一定要把制造零件的继承打好,否则反而会慢,欲速则不达。

  在苏联援华的156项中,航空工业占13项,包括飞机制造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机载设备制造厂,构成了航空工业第一批骨干企业。当我们分析陕西航空工业基本建设的成败得失时,回顾一下早期那些航空项目高效建成,高效投产,很快形成生产能力的经验是有意有益的。

  这些骨干企业在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多数厂址座落在大中城市,地质、水文条件清楚,交通运输便利,以及生产产品对象明确,并有定型的图纸技术资料等有利条件。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很有代表性。它是依托临近老的修理厂建设起来的。厂房建成一部分,就验收一部分,使用一部分。设备一面安装,一面验收,一面投入生产。为达到即建设又生产的目的,工厂在组织上实行“一长双跨”,统一指挥,老厂的成长厂长同时也是新厂的厂长。总工程师和各职能机构负责人也同样“双跨”。新厂的每一个职能机构都从老厂的相应机构中一分为二。施工队伍和工厂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紧密配合,日夜施工,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周期。在新厂建设时,老厂就开始试验新的喷气式发动机零部件。新厂每简称一个车间,老厂就连人带工艺设备、带新产品向新厂转移一个车间,并立即投入试制和批生产。所谓“在生产中建厂,在建厂中生产”,大大赢得了时间和效益。沈阳航空发动机长共投资2.1亿元,从开工到建成投产只用了一年半。这个2000台设备万人大厂建成之时,也是新的喷气发动机试制合格之日。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多。

  在这种谨慎而富有进取精神的方针指导下,在共和国主要经济领导人关怀和支持下,年轻的中国航空工业在1956年8月成功地试飞了一架完全由自己制造的喷气式歼击机—歼5(相当于米格17—Ф)。对中国工业基础而言,起点相当高,成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生产喷气式歼击机的国家之一。到1960年,航空工业向空军工交付了飞机1086架(其中歼击机767架,教练机278架,运输机41架),向民航提供飞机216架。歼5飞机成为空军装备的主力,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装备开始实现从以进口为主转变为立足于国内的战略性转变。航空工业的整体水平相当于世界50年代除的水平,对新中国而言,是一个惊人的飞跃。

  1958年沈阳飞机厂首先试制米格19Л全天候超音速歼击机。这次除图纸是由苏联提供外,工艺技术资料全部自行编制,工艺装备全部由自己设计制造。1959年9月,由中国制造的米格19的改进型—歼6飞机首飞成功,然后投入大批生产和各种技术、性能、装备、机型改进。1966年,根据苏联转让的米格—21及其发动机制造特许权,沈阳飞机公司试制成功高空高速的歼7飞机(飞行最大高度2万米,最大空速达音速的2.02倍)。除此之外,中国航空工业还实质试制成功并生产了直升机(直5—1958年)、轻型喷气轰炸机(轰5—1966年)、强击机(强5—1965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空工业完全自己制造出与飞机相配套的航空发动机、起落架、机轮、全套液压系统、舵机、弹射座椅、航空机炮、航空磁电机组等重要部件。

  航空工业集中了一个国家科学和技术的精华,它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尖端产业。飞机能飞上蓝天,远距离执行各种任务,除飞机本身空气动力性能和发动机动力外,还必须依赖各种各样的机载设备。对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扩大功能,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强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来讲,机载设备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载设备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现代飞机先进性的主要指标。

  机载设备涉及领域非常宽广,除传统的精密机械、材料科学、超精加工、电器等技术外,还包括了红外、超声、激光、电子、计算机及时等新兴学科。在国产歼击机中,机载设备成本已经占整架飞机成本的一半以上。

  象歼5那样的早期歼击机,没有机载雷达,只能在白天晴空中依靠飞行员目视作战,在50年代对抗台湾蒋机中与美制F—86型机互由短长,尚能一争高下。但进入60年代后,同各种先进型号的美机作战已感非常吃力,急切需要新型战机。是在西南大规模扩建新建主机工厂呢?还是不断改进机型,老厂实施技术改造,研究更先进的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系统,利用我国地面雷达网指挥系统和地空导弹的优势,形成综合性的国土防空体系呢?后者花钱少,见效快,投资效益高,几乎无需千里人员、机器大搬迁,带来许多实际生产和生活困难。如果能够集思广益,特别是倾听专家意见,一定能找出合理的途径。宋宜昌/文(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相关链接
俄军机权威:中国拥有最强大苏式战机部队(图)(2002/11/15/ 10:15)
我国太阳能无人飞机研制获突破 复合飞翼乃首创(2002/11/14/ 13:03)
俄力邀中国共造第5代战机 将设驻华办事处(图)(2002/11/14/ 10:43)
组图:中国武器设计师和他们的“孩子”(2002/11/14/ 08:16)
我国超七战机外形先进可隐形 明年六月首飞(图)(2002/11/14/ 05:41)
雄霸蓝天的王者--揭开中国歼-11的神秘面纱(图)(2002/11/13/ 08:20)
国内航空公司慎购首相一号 已订20架说法被否(2002/11/13/ 00:12)
我国打造新一代军用运输机 超越美同类军机(图)(2002/11/12/ 10:08)
聚焦我军全天候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附图)(2002/11/12/ 09:44)
国产喷气支线客机2007年交付使用 市场前景看好(2002/11/11/ 17:05)
第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