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海洋四号”远洋科学考察船探宝归来(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10月30日 21:05 人民网

“海洋4号”在进行结核拖网

“海洋4号”投放无缆抓斗

  人民网广州10月30日电今天,黄埔军校码头人头涌动,彩旗飘扬,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全面完成我国《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五"计划》DY105-13航次科学考察任务,今日返回广州。历时174天,航程24000多海里的此次科学考察,取得了重要的科学考察成果:发现了两个具有勘查前景的富钴结壳新区;进一步查明了重点靶区结壳资源情况,证实了三个结壳已调查区的资源前景,为我国在即将面临的新一轮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竞争中争取了
主动。体现了中国大洋勘查开发活动正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拓展为面向国际海底多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战略调整。

  “海洋四号”船在国际海底区域--西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进行了加密拖网取样和海底摄像调查等工作,并选择了3万平方公里的新区进行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共完成结壳区多波束测量4363公里,覆盖面积31500平方公里,海洋重力测量3929公里,海洋磁力测量3412公里,浅层剖面测量432公里,海底摄像23个测站,结壳拖网117个测站,成功拖获的结壳和岩石样品总重量达13403千克,回收深海海流计锚系1个,还进行了海上现场的测试与分析,初步查明新选调查区的地质背景和结壳资源概况,发现了两个具有勘查前景的富钴结壳新区;并进一步查明了重点靶区结壳资源情况,证实了三个结壳已调查区的资源前景,为我国在即将面临的新一轮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竞争中争取了主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外,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7.5万平方公里的我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的示范区进行了加密地质调查,完成了无缆抓斗取样107个,重力柱状取样12个,箱式取样20个等地质详查和深海锚系测量项目,为下一步矿址圈定、采矿设备研制和矿床成因研究等获得了基础资料,履行了我国与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签定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同时兼顾进行了海洋环境基线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调查工作。为提高调查成果质量,本航次继续以联合编队的方式,与国内7家科研和调查机构的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了调查和研究工作。

  1999年,我国作为世界上第5个向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登记的国家,在东太平洋7.5万平方公里的国际海底区域拥有了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十五”期间,在中国大洋协会的统一组织下,又将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列为工作重点,抓紧时机开展这一资源的调查,圈定出具有远景的富钴结壳矿区,以适时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我国的合同矿区申请任务。从1997年开始,“海洋四号”等科学考察船已进行了5个航次的富钴结壳前期战略性探查工作,在麦哲伦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都已发现资源前景较好的结壳矿区。

  “海洋四号”曾执行过9个航次的大洋调查和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这一航次是它的第10次远航,它是我国目前参加大洋调查航次任务最早,并每次都圆满完成科学考察任务的科学考察船,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陈炳鑫曾高度赞扬“海洋四号”为中国大洋科学考察树立了一面旗帜。“海洋四号”最早实施并及时总结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已在中国大洋调查中得以推广。

  小资料:

  富钴结壳是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富含锰、铁、钴的结壳状自生沉积物,主要由铁锰氧化物构成,金属壳厚1-6厘米,最厚可达15厘米,它主要分布于水深1000-3000米的海山、海台及海岭的顶部和斜坡上,富含钴、铂等战略矿产,其中钴平均含量比陆地原生钴矿高几十倍,铂平均含量也高于陆地80倍,据不完全统计,在太平洋西部火山构造隆起带,富钴结壳矿床潜在资源量达10亿吨,钴金属含量达百万吨,另外,结壳因其内部空隙率高还可做空气清洁剂。它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的海山区,由于富钴结壳分布区水深较浅(1000-3000米),钴含量特别丰富(比陆地原生钴矿高几十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成为继多金属结核之后各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对象。

  先进的调查技术手段:

  多波束全覆盖测深技术--重现深海海底地形地貌

  多波束全覆盖测深技术是我国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主要调查手段之一。通过多波束测深系统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和成图,海洋地质工作者可以重现几千米水深海底的地形地貌。这一重要调查手段对于查明海底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资源的分布与富集区至关重要。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引进了“SEABENM2110”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与差分GPS导航定位技术、精细后处理和电子数字化自动成图技术等多项技术集成,总结出了一套多波束系统全覆盖精密探测技术,使我国在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技术方面达到了90年代的国际水平。

  从1997年开始,“海洋四号”在多个航次使用这一重要调查手段,本航次,海洋四号完成结壳区多波束测量4363公里,可覆盖面积达到3万平方公里。与过去使用的单波束测深系统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采集的数据量、工作效率和探测的精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海底彩色摄像系统--海洋地质工作者的望远镜:

  “海洋四号”拥有我国自行研制的可深入海底6000米水深的海底彩色摄像系统,海底摄像系统仿佛海洋地质科学工作者的眼睛,将神秘的海底世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而在1997年之前,我国大洋资源调查工作中使用引进的低分辨黑白海底摄像技术和深海照相技术。

  这套系统由甲板和水下两个部分组成,通过7000米长的同轴铠装电缆将二者连接和传输通讯信号。由水下摄象机对海底进行近距离拍摄,仪器仓的控制人员和调查船甲板上绞车操作人员通过监控图像和高度数据对水下摄像单元可以及时进行拍摄监控和海底观察。

  1998年,该系统初次下水,在东太平洋成功获得了4个测站的清晰的海底记录,通过海底摄像,清晰地观测到了在5000多米的深海平原的"红粘土"、游鱼、软体动物以及海底底栖生物的活动痕迹,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观测到被'红黏土'半遮半掩的土豆大小的黑褐色锰结核散布海底。其后,该套系统迅速投入试生产,在中太平洋的富钴结壳靶区复杂的海底地形条件下取得彩色摄像拍摄记录;并于2001年应用于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之中。本航次,"海洋四号"在麦哲伦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的结壳区及结核合同区进行了23个测站的海底摄像记录,取得了调查区的直观观测现场录像。(记者周玉芬、通讯员陈惠玲)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