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10月23日晚莫斯科发生的绑架事件震惊了世界,目前人们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希望人质能够安全被解救。这一绑架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又将如何应对?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唐修哲。
唐修哲认为,这一事件的发生说明车臣问题仍然困扰着俄罗斯。第二次车臣战争已经持续了3年之久,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据俄官方统计,3年来俄联邦武装力量共歼敌1.4万多人,但俄武装力量自身也牺牲了4000多人。今年6月底,前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发表致普京总统的公开信,要求当局和车臣反政府武装领导人马斯哈多夫举行谈判,但普京总统未对此建议作出反应。事实上,尽管俄联邦军队在车臣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车臣并不稳定。今年8月19日,一架米—26军事运输直升机在车臣首府附近被导弹击中,造成118人丧生。9月3日7名俄罗斯警察在车臣遭袭身亡。而因为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的问题,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甚至一度陷入危机。这次绑架人质事件就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发生的。
恐怖分子绑架人质的目的是要求俄罗斯联邦政府停止车臣战争,并从车臣撤军。对此,普京总统将如何应对?唐修哲认为,这一事件对普京来说的确是一个考验,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其彻底解决车臣问题提供了一次机会。
普京本人就是因为在车臣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而脱颖而出的,而在车臣问题上的坚决态度更为其赢得了选民的支持。上台之后,普京依然坚持其在车臣问题上的强硬姿态。“9·11”一周年时,普京发表了一篇反恐檄文,尽管其目的在于对格鲁吉亚施压,促其与俄合作,共同消灭潘基西峡谷的车臣恐怖分子,但是从另一角度也反映了普京彻底解决车臣问题的决心。
在这次人质事件中,面对恐怖分子提出的撤军要求,普京陷入了两难境地:既要最大程度保证人质的安全,又不能向恐怖分子低头。唐修哲认为,由于目前双方还处于对峙状态,普京最终的决定还需进一步观察。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一事件的发生使车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许意味着某种转机。过去在车臣问题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颇多指责,认为俄罗斯对车臣的军事行动严重侵犯了当地居民的人权,对此俄罗斯一直批评西方持有双重标准。“9·11”事件发生后不久,普京在给美国总统布什打电话的时候就明确指出,俄罗斯对美国遭受恐怖袭击表示同情,因为俄罗斯自己多年来一直面临恐怖威胁,遭受恐怖的侵害。而美国打击塔利班的军事行动展开以后,俄罗斯官方多次提到,俄罗斯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同样是打击恐怖主义,普京更是称之为“世界反恐怖联合行动的第二战场”。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此的反应一直不太积极。此次劫持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表示这一事件是境外恐怖分子中心策划的,这不仅促使了俄罗斯国内的团结,而且也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支持。国际社会纷纷谴责这一恐怖主义行径,美国甚至表示愿意以适当的方式向俄罗斯提供帮助。可以说,从此车臣问题不再仅仅是俄罗斯内部的问题,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将在国际反恐的大背景下得到更多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