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等待出击的鹰:空军航空兵某部特级飞行员王少华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10月23日 14:13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10月23日电通讯:等待出击的鹰——记空军航空兵某部特级飞行员王少华

  李成华、孙茂庆、王韫熙

  王少华是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大队长,两次执行打超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的演练任务,全部命中目标,成为人民空军历史上用超音速战斗机打下超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的“第一
人”,他先后荣立两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2000年被评为空军“科技练兵之星”,2001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基层主官”。今年4月,王少华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并作为全军惟一候选人参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

  苦练:锻造“铁翼”卫蓝天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不仅是王少华和战友们的口号,更是他们一次次突破传统训练模式的动力。

  一次,王少华随部队赴西部执行任务。途中,天气骤变,大漠飞沙。此时,机场能见度很低,看不清跑道。王少华虽凭借平时练就的本领,大胆地用小航线着陆一次成功,但当时的心理状态及技术水平发挥,都不是最佳的。

  这件事给他不小震动:国家把这么先进战机交给自己,如果只满足于一般的熟悉掌握,一旦有事,能担起守卫祖国蓝天的重任吗?从此,他憋足了一股子劲,和战友们一道,积极飞高难度、高强度课目,使大家的战术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他们飞的“云底高”、“能见度”,其标准大大突破了空军《飞行训练大纲》的规定。

  雾天飞过了,雾加小雨的天气也飞过了,大雨天还能不能飞?

  “要知道,战争爆发时,可不都是好天气。”当团里开始进行大雨天飞行前的气象知识和心理训练的准备时,王少华时常对战友这样说。

  那些日子,他整天跟气象人员琢磨大雨天飞行问题。经过近两周的摸索,他摸清了大雨天飞行的规律,成功地闯过又一个“禁区”。

  1999年冬季的一天,王少华与战友们奉命施行代号为“零点行动”的实兵奔袭演练。

  是夜,他们梯次出发,长途奔袭数千公里,全部准时准点到达异地陌生机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加油、挂弹等准备,尔后陆续升空执行战区巡逻,并于凌晨4时前安全顺利返回。这次行动,开创了空军部队夜间大机群远程奔袭的记录。

  作为战法研练小分队的成员,王少华先后撰写了《层次搭配联合作战设想》等6篇理论文章。文章有理有据,思路新颖,受到上级肯定。他没有因此而满足,继续开发新型战机的战术技术性能。他发现新战机长、僚机编队在空战中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严重影响作战威力的发挥。他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与机务人员共同研究战机火控雷达性能,研究出了多套战法,提高了战机协同作战能力。这些战法都在全空军得到推广。

  对抗:敢给“红军”颜色看

  王少华所在大队接到“蓝军”大纲试训任务是在2001年元旦。

  “一直想着怎么打‘鬼子’,现在却要扮‘鬼子’!”战友们嘴里嘟囔着,心里老大不愿意。研究了多套攻打敌机的战法,本想在新世纪大显身手的王少华也有些不快。

  然而,王少华总有那股子不示弱、不服输的劲儿:既然成了“蓝军”,就要当个厉害的“蓝军”司令,给“红军”点颜色看看!

  他广泛搜集外军作战理论和战术技术等资料,研究外军战机的性能特点,研究新型飞机和世界其他先进战机的性能优劣,琢磨空战新思路,还阅读了大量外军军事题材小说。每次训练,他们都按外国空军的战术原则升空,按外国空军的战斗编组编成,甚至连具体的战斗动作、编队方式都是外军流行的式样。

  那段时间,他和战友们忘了休假,忘了业余爱好,甚至忘了几百米外的家……一年后,一部《蓝军训练大纲》脱稿,厚厚的3大本,每本100万字。

  这是空军首次组织大规模的“红”、“蓝”军合同战术演练。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攻击与拦截,来自全空军的精锐“红军”,在广阔的天空与王少华和战友们组成的“蓝军”过招。

  实战化演练高潮迭起,仿真战场硝烟味十足。虽然,王少华由衷地希望代表我方的“红军”能在对抗中显出压倒的优势,但是,作为空军第一支参加对抗演练的“蓝军”指挥官,他同样希望这支“蓝军”能赢——只有逼着“红军”在受挫中找差距,在失利中求发展,才能加速提高我军战斗力。

  莽莽云海,硝烟弥漫。王少华和“蓝军分队”的小伙子们用他们灵活娴熟的技战术,迅猛而顽强的攻击力,一次次把“红军”置于窘境。而“红军”的每一个胜利,又让王少华感到由衷的欣喜,同时也使他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只有训练出更狠的“蓝军”,才能铸造出更强的“红军”。

  攻击:击落“靶弹”建功勋

  新世纪的第一年6月的一天,我国空军新型战斗机对低空快速飞行目标导弹攻击的试验正式开始,王少华担任主攻。

  导弹试验基地里,每个人都在期待着这次试验。机翼下,两枚导弹已经加挂完毕,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与领导和战友们一一握手后,王少华快步踏上舷梯,跨入座舱,向飞机前的战友们做了个“OK”的手势。

  “07请示开车。”

  “可以滑出。”

  随着指挥员的口令,王少华和僚机驾着战机,在一双双关注的目光中滑上跑道,腾空而起。

  飞机上升到高度4000米,王少华再次检查了飞机的仪表设备,一切情况良好。

  “07到达指定空域。”

  “可以进入攻击航线。”王少华心里一阵激动。

  为了今天,他和战友们已准备了大半年,一柜子的战机火控系统、武器系统的技术资料和两大箱国内外训练资料,千百次地试飞验证,几套战法等都凝结着大家的心血。

  飞机在100米至200米作超低空飞行。

  “目标还没出现,隐蔽得还不错。”王少华提醒自己,“要耐心等待。”突然,平视显示仪正中出现了一个微弱的光点,那正是吐着火舌的“靶弹”。

  “没错!就是它!”王少华立即转动测距把手,修正距离误差,从后侧截获了目标。

  在稳定跟踪10秒后,王少华按动了发射按钮。瞬时,他觉得机身微微晃动一下,两枚导弹喷射着火焰扑向目标。

  “‘靶弹’被击落了!”、

  “‘靶弹’坠地了!”王少华使劲吼了几嗓子——半年了,他感觉从未像现在这样爽!

  飞机低空通过观礼台,看台上的人们跳跃着、欢呼着,手拿帽子向空中的飞机使劲地挥舞着……那情景永远留在了王少华的记忆里。

  7月,全军科技练兵成果展示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一块十来寸方的铁片尤为引人注目,那是王少华打下的“靶弹”最大的一块碎片,上面有48个弹孔。(完)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