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21世纪属于印度吗?——世人提出质疑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10月16日 11:08 环球时报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钱峰

  纵观印度独立以来50多年的发展史,努力向尼赫鲁所描绘的“有声有色的大国”方向迈进,一直是印度历届政府国家总体战略的主线。自印度人民党1998年3月执政至今,伴随着经济、军事、科技等多方面力量的不断增长,印度早已不满足其南亚头号强国的称谓,成为世界大国的心情愈发迫切和自信。最近,阿德瓦尼副总理两度发出“21世纪属于印度”的豪
言壮语,卡拉姆总统也表达了“印度总理要与八国首脑平起平坐”的殷切期望,都是这种心态的真实流露。

  天然条件优越

  潜力正在萌发

  任何学者专家在感悟印度的大国雄心时,都不会忘记尼赫鲁在其《印度的发现》一书中的名言———“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尼赫鲁当时的话,不仅代表了一个拥有辉煌历史的民族在摆脱数百年外族凌辱和殖民压迫后,急于复兴的呼声,更从侧面点出了一个事实:印度在很多领域的确不同于一般的第三世界国家,拥有成为强国乃至大国的巨大潜力。如今这些潜力有的尚在萌发之中,有的已经转换成印度的“骄人资本”。

  从自然条件看,造物主对印度不薄。南亚绝大部分自然资源都集于印度一身,除石油之外,其他矿产可谓应有尽有。国土面积只排世界第七、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印度,耕地面积却高达17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灌溉面积则为世界第一。记者曾有好几次在印度乘火车采访的经历,放眼窗外,基本上都是一马平川的广阔平原,很少见到丘陵纵横、崇山峻岭甚至大漠黄沙的景象。这也是面积不到中国1/3的印度,却能养活10亿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海洋角度看,印度条件更为优越,其国土像一艘巨大而又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向印度洋纵深1600多公里,扼守着印度洋的战略要冲。南面的印度洋、东面的孟加拉湾、西面的阿拉伯海尽在印度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可以说,目前除美国之外,在印度洋范围内没有能与印度影响力匹敌的国家。从安全角度看,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有利。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南亚任何国家都无法对印度构成致命威胁;此外,北面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东西辽阔的海域为印度构筑了防范任何区外大国的地理屏障。

  从人口资源看,相对发达的教育事业已为印度储备了数量巨大的科技人才,其中近3500万英语熟练的人口,更为印度经济与国际接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印度软件出口和服务产业能在短短10年内增长近43倍,一跃成为全球第二软件大国,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此。

  从政治角度看,印度独立以来政局相对平稳,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印度社会特有的封闭和保守。

  10年经改成绩斐然

  军力猛增外交活跃

  此间不少媒体认为,印度未能在独立后50多年的时间里圆尼赫鲁之梦,很大程度上是为经济所累。自1991年印度前总理拉奥实施经济改革政策以来,印度正在努力“补课”,GDP(国内生产总值)连续10年保持了6%的高增长速度,即便是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的1998年,也有6.6%的骄人增长率。10年改革为印度经济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基础,现印度GDP已近4900亿美元,外汇储备有620亿美元,与改革之初的10亿美元相比,实乃天壤之别。按实际购买力折算,西方国家认为印度GDP已高达2.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

  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更是努力将21世纪的印度经济送入快车道。印度政府在最新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将未来5年的年经济增长率确定为8%,以实现在今后10年内使印度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为使印度经济腾飞,瓦杰帕伊政府近年来还陆续对基础设施建设、外贸、软件业、高科技农业、生物技术、核能及空间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措施,力图推动印度在2020年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

  军事力量是世界大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本,而不断壮大的经济也为此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自1998年瓦杰帕伊政府悍然进行核试成为有核国家以来,印度不仅斥巨资加紧建设“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而且连续多年大幅提高国防预算,一大批先进的战机、坦克、军舰和高科技装备正源源不断流入印度的军火库,使得原本实力就居世界前茅的印军在常规武器上有了进一步的飞跃。在军事战略上,印军在确保南亚绝对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共同巡逻、联合军演、建立基地等手段,扩大了对马六甲海域、南中国海以及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冲出南亚的态势愈发明显。

  近年来,印度以大国外交为主轴,基本打破了核试后的尴尬困境,战略回旋空间不断增大。在继续保持与俄罗斯传统合作关系的同时,印度改善了对华关系,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也节节升温。此外,印度积极支持世界的多极化进程,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便名正言顺地迈入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政治强大、经济繁荣、军事有力”三部分勾勒出印度心目中未来世界大国地位的宏伟蓝图。

  做强国或许可能

  当世界大国很难

  尽管在新兴国家中,印度的成绩和优势明显,但主要是纵向的比较。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极”,印度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的制约因素相当多,有的问题甚至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制约印度的发展。

  首先,现行政治体制内在的弊端难以克服。印度虽师承英国的议会民主政治体制,但将这一套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嫁接到印度这样一个发展水平偏低、文盲人口庞大、社会多元性极强的发展中大国,所引发的弊端显而易见。目前,印度拥有代表不同阶层、宗教、种姓、民族和利益集团的数百个大小政党以及十几个主要政党。自国大党独揽政权的局面在20世纪90年代初结束之后,虽然教派政党和地方势力开始兴起,但无论哪一个政党都无法在议会获得多数席位,以至于最终催生出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囊括24个政党的瓦杰帕伊政府。许多政治分析家预言,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多党联合政府仍是印度政治的发展趋势。在这种体制下,由于利益多元性的存在,任何重大改革措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阻碍和反对。在中央政府缺乏权威的环境下,政府的效率,国家政策的连续性,乃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无疑都将大打折扣。对此,印度政要比谁都清楚,但谁也无可奈何。日前,印度内阁中央斥资部部长苏瑞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曾表示:“50年前,我们和中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现在中国比印度领先了50年。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政策缺乏连贯性!”

  其次,国内社会矛盾尖锐,传统负担众多。独立以来,印度始终为民族、宗教、部族和种姓问题所困扰,由此引发的大规模冲突和社会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伤亡人数远远超过3次印巴战争的总和。从今年古吉拉特邦大规模的宗教冲突看,这些尖锐的矛盾不仅没有化解,反有升温之势,往往一个火花就能引来燎原之火。此外,巨大且还在不断膨胀的人口压力,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改革的成果,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一些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来过印度的国内朋友曾感慨地对记者讲,当时新德里城市建设明显要好于北京,如今故地重游,许多地方景物依旧,差距不言而喻。

  再者,地区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因历史、宗教和克什米尔等问题,印巴长期交恶,关系始终未有实质性改善,导致印度50多年来,不得不将很大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印巴对抗的无底洞里。在印巴都公开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印度其实已失去了50多年来对巴的常规军事优势,未来使用大规模军事手段解决矛盾的可能急剧降低。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之间的低强度冲突和小规模的消耗战将会更加频繁。长此以往,对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性更大,不仅将迫使印度进一步加重国防负担,牵制印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会把印度牢牢地拴在南亚地区,限制它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不出现大的动荡以及发生战争的前提下,21世纪的印度将是一个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强国。不管今后国内政局如何变幻,进入世界政治舞台核心、成为世界大国始终将是印度国家战略的总目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信念会更加坚定。但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道路将是缓慢而曲折的,现在就断言“21世纪属于印度”还为时尚早。▲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