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奚启新、张毅)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星今天上午由有关部门交付给国家海洋局,正式投入使用。海洋一号A星的成功发射和交付使用,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海洋监测能力。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等单位共同研制的海洋一号A星,是我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试验性业务卫星,卫星重量为368公斤
,运行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2年。
今年5月15日,海洋一号A星在太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经过7次变轨,到达798公里的预定轨道。5月29日,国家海洋局北京和三亚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到海洋水色扫描仪与CCD成像仪所探测到的第一轨遥感图像,至今已实时接收处理近300轨卫星数据,覆盖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日本海以及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接收到的图像清晰、海洋水色信息层次丰富。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在当今陆地资源减少、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运用高科技进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美国、加拿大、欧共体、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纷纷发展海洋卫星。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没有海洋卫星的情况下,我国通过船舶、浮标、飞机、海洋观测站等常规手段对海洋进行监测。这些常规手段有诸多限制,不能有效地对我国管辖海域进行全时有效监管。海洋一号A星的成功发射和交付使用,填补了这一空白,为我国海域监管和海洋资源利用提供了高科技的手段。
据了解,我国第二颗海洋卫星研制已正式启动,继海洋水色探测双星发射之后,我国还将发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洋环境综合卫星等一系列海洋卫星,形成海洋卫星系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