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专家纵论:国际合作反恐与世界格局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9月18日 08:42 文汇报  

  国际合作反恐与世界格局——专家谈“9·11”事件的冲击和影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杨洁勉等10余位研究人员以“9·11”事件为切入点对国际恐怖主义和当代国际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撰写出一部30余万字的学术专著——《国际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全书分析和研究了恐怖主义的缘起和定义、国际恐怖主义的演变和发展、国际恐怖主义的近期诱发因素和深层次根源。作者们着重分析了非传统安全因素及其
对国际关系的冲击和影响,注意到经济、文化、社会、宗教、民族等诸多方面。所有这些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9·11”事件本身,而且更有助于我们前瞻性地应对新世纪的新挑战。

  ——朱启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会长、前中国驻美大使)

  国际合作反恐:反恐联盟运作正常

  在“9·11”事件发生以来的一年里,总的说来,国际合作反恐联盟运作正常,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各国政府和人民齐声谴责反人类反文明的恐怖主义,极大地提高了对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并正在从理论、战略和政策三个方面作出反应。特别要指出的是,世界主要大国在反恐问题上基本形成良性互动。其次,世界各国和政府正在努力探索产生“9·11”超级恐怖事件的深层次的原因,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对国际恐怖主义应标本兼治,多方入手。第三,国际合作反恐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其主要标志是:与“9·11”事件直接有关的“基地”组织及其支持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已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世界各国达成合作反恐的共识,加强双边磋商和多边合作。第四,一些国家政府利用世界反恐的有利形势而着手打击或解决本地的恐怖主义问题。

  随着反恐斗争的日益深入,国际合作反恐联盟的负面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美国自以为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又是“9·11”事件的受害者,更加倾向于单边主义,利用“实力”和“道义”双重优势而试图继续主导国际反恐的规则和行动。当前,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关于反恐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打击伊拉克和推翻萨达姆政权问题上。

  但是,国际合作反恐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也是21世纪国际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内容,事关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大局和全局问题。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不应当、也不会由于某些局部问题而因噎废食。国际社会在中近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反恐联盟,加强国际协调(特别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继续打击国际恐怖组织,严防其东山再起。与此同时,国际社会要在理论、法律、制度、机制、战略和政策等方面努力达成更广泛的共识。远期目标当然是要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的滋生土壤。

  “9·11”事件加快了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调整,凸显了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重要性,最终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当前人们正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认真思考今后国际合作反恐的这一历史任务,这正是今天我们重新审视“9·11”事件的意义之所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杨洁勉)

  美国霸权仍受制约

  “9·11”事件给美国巨大的打击,但这并不妨碍美国仍然是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这是因为,第一,美国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调转政策,不失时机地抓住反恐的旗帜,再次在竭尽全力掌握世界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和主导权。第二,以最大的经济实力进行军事的投入,至少给美国创造了一个以军火工业为主体的为期5年的增长点。第三,以最快的速度进军中亚,实现了美国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继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后的第三次战略定位。第四,迄今为止,世界多数国家一方面是利用反恐来拓展自己的空间,另一方面,对美国的反恐基本上都表示支持,美国占据了战略上和道义上的制高点。

  但是,这一切并不等于说美国的霸权主义可以一直横行下去,美国的霸权仍然受到各方面力量的制约:

  战后50多年来,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前苏联的垮台导致美国失去在西方世界的凝聚力。“9·11”以来美欧矛盾,美日矛盾的发展。世界其他力量的崛起。美国维持霸权的成本过高,不堪其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赵念渝)

  欧美关系:反恐战略差异明显

  “9·11”事件后,欧洲国家积极参与美国的反恐行动,在道义、军事、外交、司法以及阿富汗战后重建等方面都给美国很大帮助。

  虽然美欧在反恐的根本战略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战略重点和战略手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美国意在追求和维护全球霸权,任何对美国抱有敌视态度和挑战企图的国家和集团都是美国的敌人。因此,美国反恐的战略重点在其所谓的“邪恶轴心”上。而志在一体化建设的欧洲急需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但冷战结束后,这些地区由于权力真空而成为恐怖主义活动、跨国犯罪、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人道主义危机、环境恶化、贫穷的渊薮。因此,欧洲的反恐战略重点在于这条“动荡弧线”上。为此,当美国把重点放在打击“无赖国家”以维护其霸权地位时,欧洲却把重点放在对“失败国家”的管理,以创造一个更为稳定的欧洲。特别是美国意欲武力“倒萨”,使欧洲忧心忡忡。欧洲得出的结论是,萨达姆·侯赛因所构成的威胁比除掉他的危险更加可以忍受。一旦萨达姆政权崩溃所导致的混乱对欧洲来说将是一场灾难,与美国相比,欧洲离中东更近。

  至于反恐的战略手段,美欧也大相径庭,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欧洲推崇多边主义;美国习惯强硬手段,而欧洲主张怀柔政策。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别是由于美欧在总体实力、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上的差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张迎红)

  国际安全:传统问题再度激化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的一个共识就是原有的以争夺军事优势为核心的安全观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应该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9·11”事件爆发后,世界各国大都希望把反恐作为相互合作、推动新安全观念建设的契机。在最初,直接遭受恐怖袭击的美国也表现出了一些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反恐的意愿和行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反恐战争的逐步深化,人们却发现美国的反恐战争似乎已经偏离了原先的轨道,而成为美国实现自己战略意图、推行单极霸权的手段。美国的反恐战争非但没有推动国际社会新安全观和安全合作的良性发展,反而导致一些传统安全问题的激化。

  现在,美国在其反恐事宜上,一味迷信武力,实行以暴制暴。“9·11”后,美国先后提出了“邪恶轴心论”、“核武器可以使用论”、“先发制人”等理论,声称美国有权对任何可能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尤其是对所谓“邪恶国家”如伊拉克、伊朗等,美国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核武器。同时,美国对所谓恐怖分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指定,今天说这个是恐怖分子,明天说那个不是恐怖分子,正如中国的民间俗语所言: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近日,美国又准备以反恐为名,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推翻萨达姆政权。本来,伊拉克问题有联合国决议可以遵循,如何解决应该由联合国安理会共同决定,但现在恃实力而傲天下的美国早已把惟一超级大国、单极霸权奉为圭臬,正如美国前总统卡特指出的,是“试图打着冠冕堂皇的反恐战争的幌子实现压抑已久的野心”。

  今天,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在世界某些地区由于滥用反恐名义导致当地局势紧张,传统安全问题再度激化的情况,比如中东地区和喀什米尔地区。

  “9·11”后的反恐斗争本来可以成为世界各国合作、推动新安全观念发展的机会,而今天,反恐本身却已面临异化成妨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险。就连美国的许多欧洲盟友也对美国动辄使用武力的反恐方式不以为然,主张国际社会要从恐怖主义的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认为美国的行为是滥用了国际社会对其的同情和支持,其最初的道义优势已几乎损失殆尽。一家英国报纸甚至直言不讳道,萨达姆不是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布什才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只有用多边合作的办法,才能有效地遏制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一味恃强用蛮、滥用武力、漠视联合国作用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单边行为只能导致更多的安全危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张耀)

  中东局势更趋恶化

  一年前发生的“9·11”事件与伊斯兰教并无直接和必然的联系,但却与中东地区的政治及社会现实有深厚的关联。美国长期在阿以问题上持不公正立场、政策和双重标准是遭受恐怖袭击的主要诱因之一;美国遭受袭击也是阿以长期冲突得不到最终公正解决的直接后果;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长期未获解决的巴以冲突使阿拉伯世界对美积怨难平,极端思潮暗流涌动;阿拉伯国家恶劣的社会经济状况客观上为极端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和市场,遂滋生极端暴力活动的倾向。

  美国发动国际反恐行动时,前国务卿基辛格就建议美国及其盟国必须谨慎从事,不要把反恐怖战争表现为西方文明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一场冲突。在国际反恐背景下,布什政府欲将反恐战争与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联系起来,并将伊拉克锁定为新的打击对象,国际社会开始担心美国的不恰当报复可能引发“文明的冲突”。

  阿拉伯国家、美国的欧洲盟友及国际社会均从不同角度指出,为避免使伊拉克问题激发宗教民族争端,美国首先应该平息久拖不决的巴以冲突,启动中东和平进程,而伊拉克问题也应该回到联合国框架下通过协商、谈判等和平方式加以解决。如果美国继续置各方反应于不顾,借反恐的名义打击伊拉克,那么中东局势将更趋恶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孙溯源)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