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驾驶生命的战车——总参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张战平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9月9日 17:08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9月9日电通讯:驾驶生命的战车——记总参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副教授张战平

  人民日报记者贾昭全、新华社记者白瑞雪、马晓春

  风大浪急。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演兵正在展开——

  一辆辆自行火炮在岸边排成战斗横队。一声令下,战车突然疾驰入水,万炮齐发,如出鞘利刃,像离弦之箭,射向对岸“蓝军”目标。在炮火的掩护下,“红军”向敌人阵地直扑而去。

  自行火炮,地面战场的主角,如今在水中同样纵横驰骋、一往无前。这是我军自行火炮作战研究的一个创举。最先提出这个设想的,是总参谋部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副教授张战平,一位只有一条腿、一只眼的战车驾驶员,一位用忠诚和执著书写生命奇迹的自行火炮教官。

  作为一名地道的“战车迷”,张战平家中三分之二的书籍与战车有关,而影集里的主角,竟全都是型号不同、姿态各异的战车。张战平说,坐在驾驶舱里,是最美妙的时刻:当你开动铁甲巨人,它仿佛变成手中挥舞自如的枪,对准敌人的心脏;当战车隆隆而过、尘埃四起,仿佛脚下的整片土地都在接受你的检阅。从1993年放弃某集团军器材处处长的职位、来到炮兵学院当一名自行火炮教员开始,张战平深知,这一生的梦想,必定与战车紧紧相连。

  然而,张战平的梦想之旅刚刚开始,一场灾难,险些把他的生命翅膀折断。1995年6月4日,正在教室加班做试验的他,被意外的爆炸击倒在血泊之中。等他醒来的时候,右腿已被截肢,左眼被摘除,右手食指也被截去一节,两耳鼓膜破损,嗅觉完全丧失。

  张战平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被撕裂的痛楚。被撕裂的,不仅是躯体,更是他的心灵。以后的人生只能在病榻上度过了吗?那个关于战车的梦想,就要从此变成一片黑白吗?

  不,我要重新站起来!戎马一生的老父亲、相濡以沫的妻子给他鼓励,而学院刚刚起步的自行火炮教学也在呼唤着张战平。站起来,成了张战平全部的信念。像婴儿学步一样,他再一次开始最初的跋涉。冰冷坚硬的假肢挤压着右膝残端,汗水和血水像锋利的钢针不断刺扎在伤口上,张战平一步一步地挪动,一遍一遍地练习。冬去春来,家门口的草地被他踏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重新站了起来的张战平,渴望像普通人一样飞翔,甚至要飞得更高更远。1996年3月,他走进一年前受伤倒下的那间教室,重新登上讲台。面对学员为他准备的椅子,张战平说:“我是一名军校教员,既然登上了讲台,就绝不会坐着讲课,这不仅是对你们的尊重,也是一名军人应有的本色。”整整50分钟的课,还没有完全康复的他始终用一条腿站立着,汗珠布满了额头,血水浸透了衬裤,而看到台下的学生们沉浸在自行火炮世界里如痴如醉的表情。张战平告诉自己:残缺的生命,也可以扩展得如此精彩。

  野外作业选点测量,张战平拄着拐杖亲自前往;训练场实地调研,他和同事一样步行,风雨无阻。6年来,张战平磨坏了4只假肢,带出了6届学生。从去年开始,他又招收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重上讲台对我来说虽然苦点累点,但看到我军自行火炮教育事业后继有人,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张战平说。

  驻守讲台、培养未来战场的主人,是张战平投身自行火炮事业的初衷和远谋;而再一次驾驶战车驰骋疆场,更是这位有着30年驾龄的特级坦克驾驶员的人生梦想。

  重驾战车,对于一个一等伤残军人来说,无疑是个“神话”。而张战平相信,凭着顽强的意志,“神话”能够变为现实。于是,他反复琢磨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重新编排驾驶动作:右腿假肢踩油门没有感觉,他根据自己的驾驶经验、靠辨别发动机的不同声音来控制油门;假肢没有正常脚灵活、不能迅速地实现油门与制动间的转换,他便学习用左脚踩制动;由于左眼摘除,对距离的判定缺少了对比度,他就一遍遍训练对照地面的参照物来掌握车距。

  这一天终于到来。1997年10月29日,张战平参与编写自行火炮轻型通用底盘教程,需要实车测量一些数据。再三请求之后,他终于有了“圆梦”的机会。

  跨入驾驶舱的那一瞬间,张战平浑身的血液似乎都沸腾了。车外的人们屏息凝气,仿佛一出声,张战平的战车就会偏离它的轨道。发动、起车、加速、换档、转向、过杆,所有动作干脆利落,行云流水。“满分!”当他走下战车时,全场一片欢呼。两年多来,当刻骨伤痛折磨张战平的时候,他从没哭过。在重返战车的这一刻,他泪流满面。

  此后,张战平又陆续恢复了指挥车、侦察车等多种战车的驾驶技能,全面受领了自行火炮的理论和驾驶教学任务。

  重登讲台,重返战车,张战平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在涅槃中获得了新生,找回了军人的自信。科研上的探索和成功,更把张战平的战车梦想延伸到了高点。

  1996年,受水陆两用坦克的启发,张战平开始设想将某型自行火炮改造成具有两栖作战能力的装备。一开始,他的设想就受到许多专家的质疑,解决自行火炮在水中浮渡前进是这一项目最关键的技术问题,而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还是空白。

  张战平拖着伤残的身体,几乎跑遍了南京市所有的图书馆、研究所和军工企业。他发现,自行火炮的底盘较重,密封后在水中浮力仍然不够,于是,他巧妙地通过给火炮增加浮箱,终于解决了浮力问题。而解决自行火炮水中推动力的技术更让张战平绞尽脑汁。两栖装甲车的水中推动力靠的是附加舷外机,而我国没有生产这种设备的能力,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利于战略需要。

  “我们不能总依靠国外的东西,一定要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先进成果,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的责任。”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张战平坐卧不安。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自行火炮自身产生的动力,通过增加滑杆和高效率螺旋桨产生巨大力量,从而解决推动力问题。

  两年后,当张战平把这一“异想天开”的想法变成现实时,有关专家称,这一成果开创了我军现役自行火炮进行适应性技术改造的先河,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凭着这种不畏困难的劲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7年来,张战平5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100多篇论文在军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6项技术革新成果在军队教学和训练中推广应用。他4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全军院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员、总参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全军院校首届育才奖银奖。

  张战平,这位讲授战车驾驶战车研究战车的教官,早已把生命融入了战车,把战车写进了生命。(完)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