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领域的“国家队”——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巡礼
●邹宏
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DSC),是一个令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信息科学领域的“国家队”。他们以贯彻“科技兴国”战略为己任,以敢为天下先的技术
思想为指导,以永不停息搞创新的行动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点,追求卓越,刻意进取,勇做世界通信技术最前沿的弄潮儿,被称之为“跨越式创新的典范”。
5年来,这支队伍凯歌高奏、捷报频传,累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69个,取得成果近百项、工程化成果40余项,获得高等级奖励17项,申请专利2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
“世界第一”从这里诞生
12年前,信息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邬江兴教授带领他的“04”战舰从这里起航,在资金、人员、技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怀揣一腔报国之志,锐意创新,最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万门程控交换机,一举打破了“中国人造不出自己的大容量程控交换机”的预言。
1997年,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验收。中心成立之初,就以建设能打大仗、硬仗的“国家队”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水平课题的导向牵引作用,将其作为技术攻关的创新方向,牢牢占领信息技术领域的制高点,连续取得重大成果。
中心成立的当年,“863”项目“智能网系统”开发完成,该系统是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制开发的高级智能网系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性能价格比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为我国智能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产品。该专题的开发成功使我国在智能网产品开发方面达到一个新水平,其技术水平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0年10月,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尘埃落定,项目取得了重大技术创新,攻克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中的诸多技术难点和关键问题,一举实现了三个世界第一和两个国内首创。三个世界第一是:
——创造的“指针链表控制式管理流水线技术”和“单级大容量分布式复制式T型宽、窄带混合数字交换结构”,突破了传统的靠软件方式实现分组交换功能的方式,成为世界上第一台能成功解决D-D、D-B、B-B、B-D信道分组交换难题的交换设备。
——创造的“分布式移动交换体系结构”和“镜像VLR技术”,成功解决了移动通信交换控制平台从集中控制架构转向分散控制架构的众多难题,一举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化的大型分布式移动交换机。
——创造的“宽总线直接交换”技术,解决了在同一网络平台上宽、窄带业务混合交换和支持多协议栈的难题,开发成功等效容量为512K×512K×64Kbps的光纤连接复制式T型数字交换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路/分组交换网络设备之一。
两个国内首创,一是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高级智能公话HI-PHONE”的概念,导致了我国新公话概念的诞生。该专题的开发成功使我国在智能网产品开发方面达到一个新水平,其技术水平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率先使“NDSC-2000”用户接口电路套片达到了实用化程度,可以取代进口同类产品,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为少数能够设计生产此类芯片的国家之一。
2001年,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重大专项——“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的重大课题“RNC分系统研究与开发”和“WCDMA RNC试验分系统研制与开发”开发完成,研制成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位于基站和核心网络之间的重要设备——无线网络控制器,为C3G成功组网试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年,863计划跨主题重大专项“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重大课题——“核心路由器”开发完成,研制成功背板交换速率160G、端口报文转发速率20MPPS、路由表项高达512K的G比特级线速路由器,取得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跨越式进步,使我国新一代宽带信息网拥有了自己的高速转发引擎,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新一代因特网核心路由器关键技术的国家之一。
“中国芯”在这里打造
信息技术走出国门,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科技必须走向国际竞争,高科技更是如此。NDSC也不例外,他们作为第一个打破国外垄断的“国家队”,注定一面世就不得不参与国际竞争,积极谋划将“中国造”的品牌走向世界。
为夺取芯片自主权,筑牢信息安全铜墙铁壁,NDSC矢志打造“中国芯”,他们研制的“NDSC-2000用户电路套片”1999年末实现了产业化。该类芯片的开发完成,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为世界少数几个能够设计此类芯片的国家之一,标志着我国在高/低压、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方面是重大突破,已掌握了此类芯片从系统定义、电路设计与仿真、版图生成、工艺库衔接到芯片测试的整套技术方法。目前,该套片已替代国外进口芯片,用于各种交换、接入系统的用户接口电路中。
移动交换平台是移动网的中枢设备,该设备我国一直依赖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对国家移动爱信网安全构成极大威胁。NDSC毅然承担起“通用移动交换平台”的研制开发任务,经过3年刻苦攻关,开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交换设备维护了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技术上的“主权完整”。
“通用移动交换平台”采用分布式移动交换结构,能够快速、经济、灵活的部署通信网络,具有很强的抗打击能力,对提高我军野战通信能力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平台将庞大的主交换系统化整为零,每一个子交换系统既能相互协同又能高度自治,主交换系统若遭到破坏,任意一个从属交换系统便可在短时期内迅速升级,承担起主交换系统的功能,确保网络畅通无阻。目前,这种设计思路在国际上尚属首例。
在科技强国的进程中,NDSC这支劲旅,在军转民实现信息产业现代化建设中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向一个个世人所认为的极限发起强劲的冲击。
挑战极限的道路是曲折的,艰辛往往从起步便开始。在高机交换网络立项的技术论证阶段,科技部提出交换网络要达到64K×64K的指标,很多专家都认为中国做不出来。NDSC不信邪,自我加压,组织人力,反复论证,提出交换网络要面向21世纪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他们主动请缨,向512K×512K及宽、窄带统一平台混合交换提出挑战,这是原有指标的64倍,而且还是更前瞻的设计。四年多过去了,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做出了当今世界容量最大的交换网络,为新一带宽、窄带混合交换系统提供了大容量的交换平台。
产业化体系在这里形成
在5年的创业过程中,NDSC始终把迅速实现产业化做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使产业化成为效益的“倍增器”。他们把整个行业的发展置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中,本着诚信为本、采取“让利原则”,建立良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运作体系,树立在产业圈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促使产业圈中的企业按照共同“游戏规则”发展事业。
研发生产捆绑,经济利益共存,这是NDSC实现产业化的宝贵经验。2000年2月,“GDC/GS2000”在陕西延安开通1万门的首个试验局,2000年3月该系统在巨龙公司完成中试,2000年7月“GDC/GS2000”系统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移动交换子系统的进网许可证,进入了商业化应用推广阶段。截至目前,巨龙公司已累计生产“GDC/GS2000”系统5万门,创产值2000余万元。此外,在该系统的戌过程中,成功开发出WLL04A、WLL04B、WLL04C等无线接入设备和WTR04宽带无线扩频中继传输设备等派生成果,这些派生产品的销售额累计已上亿元,其中WLL04A/B/C系列设备还出口古巴和孟加拉国,直接创汇35万美元左右。
据统计,在近4年时间,NDSC向国内多家企业进行技术释放,其中国家经贸委520家国有大中型联系企业2家、国家经贸委1000重点联系企业1家、国内主板市场上市公司1家、民营企业5家;“北京汇众新技术发展公司”等8家企业为项目成果产业化提供了配套设备。接产企业和配套企业已以成果为中心,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群。
目前,中心的绝大部分工程化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在我国电信网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俄罗斯、朝鲜、古巴、孟加拉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累计创产值160亿人民币,直接创汇5000万美元。以高技术成果为纽带的产业群,向社会提供了数万个直接就业机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青春方阵”在这里崛起
高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计算机更新周期加快,可以说,信息技术是年轻人的事业。
中心主任邬江兴教授十分清醒地看到04事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技术上要实现新的跨越,在领导层中要实现新老交替;要让这支“国家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作为总设计师,就要让年轻挑大梁。正是基于这一战略考虑,邬江兴分别推荐28岁的硕士张国杰、30岁的硕士陈鸿昶、25岁的硕士吉立新担任“光纤连接的星型复制T交换网络”的项目总设计师,一批二十七八岁和30岁出头的博士、硕士,分别走上了主设计师、副设计师和课题组长的技术领导岗位,较之当初04领导层的平均年龄一下子小了整整10岁,整个科技队伍的平均年龄也只有29岁。
“甘当绿叶扶红花”,这是对04创业者风范真实贴切的写照。被誉为“中国智能公话之父”的信息专家黄文轩,以及其他的顾问组成员,都把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工程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NDSC组建5年来,与国内外多个开发机构和著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组团出国访问150人次,到近20个国家进行了技术考察和交流,同时邀请并接待了100多批国外、国内知名家进行讲学和技术交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国际、国内行业技术标准研究。在NDSC核心技术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10%、高级职称的占30%、硕士学位和中级职称的占85%;平均年龄29岁,具有5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占40%。目前,中心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7名。有2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被评为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有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突出贡献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先进个人,2人分别被评为863计划15周年有突出贡献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一个年轻的人才方阵正在NDSC悄然崛起。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年轻的NDSC科研群体用忠诚、奉献、创新铸打破垄断的利剑,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篇章。管道流水线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直接影响到其综合数字业务处理能力。一些发达国家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实现数字交换,以提高吞吐率,不仅成本高,而且性能不稳定。一批年轻的硕士荣延寿、丁有志、汤红波、俞定玖、王建东等,根据邬江兴教授提出的新设想,带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苦干两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具有最大综合数字业务网能力的程控交换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