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时评:突然宣布辞职——马哈蒂尔忧虑什么?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7月12日 10:46 环球时报

  卢志峰

  6月22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巫统大会上突然宣布辞职。对此有一种解释认为,可能总理大人对马来人懒惰的习性彻底失望了。6月20日马哈蒂尔关于华人的社会贡献的一番言论,似乎也为这一说法做了注脚。他在讲话中要求马来人更努力地工作,并以华人的勤奋做对比,说:“如果我们排斥华人以及他们建造和拥有的一切,马来西亚就不会有大小城镇
,不会有工商业,也不会有资金为马来人提供津贴、支援和设施。”

  马哈蒂尔对马来人精神状态的抨击体现了一个领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而拿华人做榜样,也颇似一位严父面对养子有为、亲子不肖局面的无奈与尴尬。

  马哈蒂尔执掌国柄21年,领导他的人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一个人均年收入3600多美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其成就为全世界瞩目。如今,这个国家的领袖却指责他的人民中最大的族群———马来人懒惰,说他们只知道“要拐杖、要津贴、要特权”。这其中微妙复杂的心态,恐怕不是我们局外人所能说得清的。

  不过回顾一下马来西亚的历史,或许有助于理解马哈蒂尔的忧虑。

  马来西亚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构成,其中马来人做为原住民占总人口的40%,是第一大民族,华人占30%,是第二大民族。在殖民统治时期,马来人主要集中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从事农业生产,而从异国他乡来此谋生的华人和印度人则多从事商业和贸易活动,收入较高、生活相对富裕。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在马来人中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马来人作为原住民是马来西亚的主人,在新国家中应该比外来移民(主要是华人)享有优先权,外来移民要想获得公民权就应承认马来人的优先地位。1969年马来西亚爆发激烈的民族冲突之后,执政的巫统开始执行所谓的“新经济政策”,力图实现“民族经济的平衡”,其实质是通过各种扶持政策提高马来人的经济地位,同时限制已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华人经济的发展。比如,这项政策规定,“非马来人”开办的企业,必须将股权的30%留给马来人,某些行业只准许马来人经营等。

  实行这种政策的初衷也许是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与和谐。但其具体内容则相当狭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这种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会产生某种负面影响。贡献卓著的华人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歧视,而“新经济政策”固然提高了马来人的经济地位,但长期保姆式的照顾与呵护,无形中也使他们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加上小富即安的心理,他们的进取心衰退,享乐主义流行,这成为一个民族前进中不容忽视的障碍。

  也许,这就是马哈蒂尔痛心疾首、夙夜忧叹的原因所在吧!▲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