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金三角”禁毒: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6月27日 08:31 解放军报

  王国忠、梁军、张兆兴

  随着6月26日“国际禁毒日”的到来,全球最大毒品产地之一的“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所谓“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泰国、缅甸和老挝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据有关
资料统计,目前,“金三角”年产鸦片约3000吨左右,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

  近年来,深受毒品危害的泰、缅、老三国在加大国内禁毒工作力度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拓展区域禁毒合作。经过多年努力和联合国禁毒署的支持,初步形成了区域禁毒合作机制,为各国有效解决本地区毒品问题奠定了基础。1995年5月27日,第一次亚区域禁毒合作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联合国禁毒署通过了代表六国七方禁毒决心的《北京宣言》,呼吁各国关注毒品问题,并在禁止毒品生产、打击毒品过境和预防毒品滥用方面加强合作。同时签署了《亚区域禁毒行动计划》和一系列禁毒合作项目等。至此,“金三角”地区多边禁毒合作框架最终形成。2000年10月,中国国务委员罗干应邀赴泰国曼谷参加由泰国和联合国禁毒署联合举办的“实现2015年东盟无毒品”的“东盟+中国”国际禁毒会议,并签署了《“东盟+中国”禁毒行动计划》,确立了“东盟+中国”的禁毒合作框架。而联合国相关机构在其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防治毒品危害蔓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根据联合国禁毒署的倡议和中国、缅甸、联合国三方签署的“金三角”区域禁毒合作项目,在中国禁毒委的统一安排下,云南省从1990年起,通过技术援助、农业支持、开发旅游资源等多种形式,主动帮助缅甸和老挝北部传统罂粟种植地区开展替代发展工作。总计投入3亿多元人民币,先后派出各类专家和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帮助缅北地区开展替代种植的各类经济作物面积2.5万公顷,培训境外各类农业科技人员近千人。缅甸、老挝的技术人员也在中国等其他国家的帮助下,先后制定了各自的“边境开发计划”,并取得了明显进展。

  当前“金三角”地区禁毒斗争形势与20世纪末相比有较大好转,各有关国家的禁毒体系日益完善,国际禁毒合作正得到加强,这为今后继续开展禁毒斗争奠定了基础。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