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南京军区某团视察时,与官兵们亲切交谈。本报记者江志顺摄
来自江主席视察过连队的报告(二):喜看今日“硬骨雄风”(配图)——南京军区某团“硬骨头六连”纪事
●本报记者高艾苏、沈海荣
紧跟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在某地山水纵横的训练场,记者看到,南京军区某团“硬骨头六连”官兵驾驶着新型两栖战车,涉水网、越障碍、穿雷区,展现出“硬骨雄风”的崭新风采。“牢记江主席嘱托,发扬硬骨头精神”的大型标语牌,赫然入目,耸立山间。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991年10月26日下午,江主席于百忙之中特意来到“硬骨头六连”。在连队荣誉室,江主席看着一面面锦旗,称赞六连不愧是战功卓著的英雄连队。江主席叮嘱六连官兵,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到过你们连队,“硬骨头精神”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要让“硬骨头精神”永放光芒。江主席还挥毫为六连题词:“弘扬硬骨头精神,全面建设部队”。
“在新时期让硬骨头精神永放光芒,就要在‘打得赢’上见成效。”跳下两栖战车的连长贾新军对记者说:“我们硬六连先后经历了骡马化、摩托化,今天已跨越到两栖机械化。要紧跟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就要在训练场上实现新的跨越。”
硬六连敢于用“硬骨头精神”冲刺新的目标。过去,他们靠步枪、手榴弹、铁脚板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为人民军队赢得光荣。1999年,当第一辆两栖战车开进硬六连后,自己的“拿手戏”不再是训练重点。面对新装备,要实现训练的跨越,困难重重。硬六连官兵再次走进荣誉室,一张张老照片告诉大家:硬六连的光辉历程,就是敢于不断打硬仗的历史。
破军区400米障碍纪录的丁大超,多次获得连队的最高荣誉———“硬骨头战士”称号。换上新装备后,他落选了。丁大超甘当小学生,从新装备的说明书和一个个装备部件熟悉起,日夜苦练。不到一年,他就跨入师团首批特级驾驶能手行列,再次当选“硬骨头战士”。短短两年,硬六连官兵实现跨越。去年,在一次高技术条件下的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中,他们再次担任突击队,“硬骨头六连”官兵再展雄风。
突破头脑里的道道“障碍”
“落实江主席嘱托,弘扬硬骨头精神,就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是我们的切身感受”,指导员杜鹏对记者说:“我们连曾经历过一件特别尴尬的事。”
1999年7月,装甲兵指挥学院毕业的本科生杨玉国,带着多篇学术论文踌躇满志地来硬六连当排长。按连队“老规矩”,新到任的干部,战士们都要考考他的“五大技术”,结果,他一下被考砸了,到连队“头三脚”的第一脚就没踢好,大家顿时议论纷纷。时隔不久,新装备来了,全连能“玩”得转的官兵很少,大家不得不请他当“老师”。不少官兵感到特别“不好意思”。
死搬教条,抱残守缺,不顾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就不能前进。2000年5月,江主席到江苏、浙江、上海视察,并发表了《“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重要讲话。六连官兵学习后感到:如果不冲破思维定势的藩篱,摆脱自我陶醉的羁绊,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遭遇到的就不仅仅是尴尬,而是要付出更大代价。
思想的解放,突破了官兵头脑里的道道“障碍”。此后,全连进行深入讨论,并下大力纠正“三种倾向”:简单技术训练精益求精、高技术训练一带而过的倾向;一味强调苦练,忽视运用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巧练的倾向;片面追求环数、米数、秒数,轻视科技含量的倾向。在训练内容上,坚持未来高技术作战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在训练方法上,注重增加科学性;在官兵素质上,以提高智能为重点,强调体能、技能与智能的统一。
观念的更新,把官兵们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如今的硬六连已今非昔比。记者乘坐在高速冲击的新型两栖装甲铁骑里看到,干部人人能利用现代化的指挥控制系统,发布命令、拟制航线、标绘电子地图,战士人人能依托系统进行战术标图、文书拟制。全连大部分官兵考取了装甲专业技术等级。
瞄准“打赢”不断改革创新
江主席多次强调,改革创新是推动军队建设的强大动力。记者在硬六连看到,很多官兵都把江主席这句话摘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硬六连建连61年首次进行两栖机械化作战演练,就引出一场训练改革的大讨论。那次演练,上下最关注的是能否按计划安全地演下来,而班长马洪刚却提出要改革。按照惯例,实施连进攻,装甲步兵抢滩后,步兵班班长应在车上指挥。马洪刚建议步兵班班长应下车指挥,这样便于观察、指挥、协调和机动。他认为:未来高科技战争,战场环境非常复杂,不改革传统的训练指挥形式,两栖装甲战车的优势就不能充分发挥。
敢不敢支持这项改革,大胆进行试验?连党支部一时尚有顾虑,主要是怕出“岔子”。
“江主席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我们平时背得滚瓜烂熟,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什么到关键时刻,就放不开手脚?关键是没有牢固树立‘打赢’意识,没有把‘打得赢’当成最高标准。”通过学习和讨论,他们决定大胆试验,支持这项改革。后来,这项改革获得成功,并在许多装甲部队推广应用,为全军训练改革作出了贡献。
从一定意义上说,观念更新的程度,决定着科技练兵的广度和深度。硬六连党支部立足于谋打赢,勇于改革创新,大大激发了全连官兵的改革热情。连队还把制约训练的有关问题梳理公布,专门征集改革建议。官兵们相继提出了8大类1 16条改革建议。对这些建议,他们进行了科学论证,大胆试验。不少改革建议还被上级有关部门采纳。改革对训练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3个月的海上训练,达到了2年的训练效益。“陆上猛虎”的硬六连,在很短时间内锤炼成“海上蛟龙”,两栖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
2000年金秋的一天,全军科技练兵成果展在京举行,硬六连官兵驾驶着新型两栖战车,再次接受江主席检阅。他们带着“打得赢”的最新成果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