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评论:媒体中的边防军人形象之商榷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6月22日 10:29 解放军报

  ●郭宗武

  媒体对于边防军人有一种天然的厚爱。边疆人迹罕至,戍边人鲜为人知,媒体关注边防军人,有助于人们了解边关将士戍边卫国的艰苦奉献,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善莫大焉。

  但是,当前有的媒体在表现边防军人形象时,却过多地渲染他们生活的艰苦、环境的
恶劣、情感的波折、待遇的低微。有时,边防军人在报纸上、荧屏上活像一个只会诉苦的“药罐子”,说到动情之处往往还不免“泪流满面”。看了这样的“悲情演绎”,起初人们可能还会感慨:“边防军人真能吃苦”。时间长了,就难免要感到丧气:“难道边防军人都是这样的‘倒霉蛋’?”

  如果人们真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看真是边防军人的悲哀了!笔者曾经采访了许多边防战士,他们对“苦加哭”的边防军人形象不无反感。一位“老边防”语重心长地说:“宣传边防军人的忍耐和奉献,目的不是唤起人们的同情,更不是让人民陪着我们流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民看见我们就放心!”

  显然,“苦加哭”的边防军人形象是难以让人民放心的。上个世纪80年代,解放军报在南疆战斗报道中发表过一篇《老山有个孙干事》,主人公是一名浑身充满“快乐细胞”的边防军人,名叫孙才。时隔近20年,人们还记得他在“敌人离我们不到10米了”的时候那幽默、轻松而自信的命令:“给他一个大饼(定向地雷)吃!”这样的报道,展示给全国人民的是一名怎样的边关卫士形象?自在不言之中。

  其实,吃苦和痛苦并非边防军人生活的全部写照。当代边防军人,生活条件正在改善,个人素质也有显著的提高,他们的生活中更是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不说别的,看看《来信的日子,我们共同的节日》里分居20年、互写2000多封情书的赵楠夫妇,看看《爱人,你是我永远的春天》里娶了硕士新娘的边防连长李海刚,我们就会对边防军人的形象有新的认识。媒体在反映边防军人形象的时候,能否跳出“苦加哭”的窠臼,客观的素材并不缺乏,关键在于取舍的视角。

  “并非无情苦寒地,心花开时总是春”。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双眼睛和它所相连的大脑都是一个独立系统,形成自己眼中的世界。我们的媒体应该把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边防军人形象展示给人民,多想想边防军人的心声———“让人民看见我们就放心”!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