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通讯:解放军体育学院培养国防人才纪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6月5日 19:34 人民网

  人民日报记者严泉兴、新华社记者曹智、马晓春

  离毕业还有几十天的时间,解放军体育学院校园里,红彤彤的志愿书已贴满了毕业学员宿舍楼的墙壁。像往年一样,“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总是学院这个季节最动人的旋律。

  地处广州繁华闹市的这所军队院校,担负着培养部队体育骨干、通信和步兵指挥军官等任务。仅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的1.2万多名学员中,就有近40%的学员在祖国最需要的边疆、高原和海岛建功立业。

  孰知不向边庭苦,愿将此生长报国。把最壮丽的青春的答卷写在祖国万里边疆,是解放军体育学院历届毕业学员共同的人生追求。

  点燃信念之火

  怀着从军报国的志向,一批又一批学员走进解放军体育学院的校园,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当中有一些人来时还带有自己的“小九九”。

  入学前已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付海顺,是怀着对现代化都市的憧憬报考解放军体育学院的。然而入校后不久,他就认为自己是“找对了地方,进错了门”。半年之内,付海顺连续三次打报告要求退学。学员冯伟来自沿海富裕地区,寒假参加同学聚会,发现昔日同窗,有的当了小老板,还有的当上了部门经理,自己却一个月拿几十元钱的津贴,他迷茫了。

  像付海顺、冯伟这样的情况,在每年的新生中并非个别。

  上军校为什么、学本领干什么、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党委认为,必须从学员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定好向,在行动上起好步。在每年新学员入学入伍伊始,学院总要大张旗鼓地开展以“爱党爱国爱军爱校爱专业”为主题的“五爱”教育,帮助学员尽快确立当兵尽义务的责任意识和保卫祖国的职能意识。

  从参观中山纪念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虎门炮台,着力增强军校学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到在深圳布吉镇建起“南岭村教学基地”,让学员充分吸吮时代气息,坚定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

  从主持新学员入伍宣誓仪式,引导学员确立从军报国的人生追求,到邀请老红军、老八路、老教授讲传统讲从军经历,让学员认识到军营是有志青年大有作为的绿洲;

  从开展卫国戍边教育,树立到边疆基层艰苦奋斗的志向,到强化军人纪律意识,培养自觉服从军队建设需要的崇高境界……

  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升华起年轻学子们卫国戍边的崇高志向。学员毕业时百分之百志愿申请赴边疆和艰苦地区工作,百分之百服从分配。

  冯伟最后放弃了弃学经商的念头,毕业时主动要求去了边疆。付海顺几经反复,也坚定了在军营建功立业的志向。毕业时他一头扎进了巍巍喀喇昆仑山的怀抱。在新疆,付海顺埋头苦干,带出了先进连队,先后4次立功受奖,被兰州军区评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

  锤炼过硬本领

  这是学院组织的一次体能调查:某标兵连战士在走、跑、攀、爬等16项体能训练考核中全优,在接受抗晕眩测试时却有50%战士不合格;堪称“铁脚板”部队的某团,在连续十几个小时车拉、舰载、空运的远程机动中,29%的人员名字被写入“非战斗减员”的名册……

  调查结果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毕业学员要想在边疆建功立业,光有足够的知识准备和满腔的热血是不够的。由此,一个以现代战争为目标,集体能、技能、智能为一体的新型教学体系,在解放军体育学院应运而生──

  组建军体理论、军体医学等一批研究中心,开设体能训练监控、预测、恢复、心理及伤病治疗等学科,增加远程作战、机动作战、特种作战和野外生存等体能训练课程;

  加大抗晕眩、抗缺氧、抗高寒等课目的训练,建立用于调节训练强度和密度的教学模型和基本标量,摸索出一套适应野外环境条件下的体能训练方法;

  新增69门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大的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坚持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

  为学员制订详细的体能训练计划:每天1小时室外体能训练,每月一场教学比武训练,每学期1次实兵对抗训练,每年1次野外生存训练……毕业前夕,组织学员千里跃进井冈山,进行历时20天的特种综合对抗演习,学员们风餐露宿,边走边练,全面提高了各种能力。

  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实践环节,学院一点一滴地为学员在边疆基层建功立业打下坚实基础。

  几年的磨砺,学员们在这里练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入学时身体单薄的黄维平,毕业前往西藏边防时已是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在一次执行边防任务中,突然大雪封山,气温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后勤供应中断。正是凭着在学院打下的基础,担任见习排长的黄维平在三昼夜粒米未进、双脚冻伤的情况下,仍然带领全排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所带排因此荣立了集体二等功,他个人荣立三等功。

  “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名毕业学员都以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军事素质和管理素质赢得了好评。院长张训才少将介绍说,据对3100名近年毕业的学员跟踪调查表明,解放军体育学院赴边疆学员100%立功受奖,87%的毕业学员成为军政主官,带出上百个先进基层单位,91人荣立一、二等功,6人被授予荣誉称号。

  走向万里边关

  又到毕业分配时节。走进解放军体育学院,志愿去边疆建功立业的横幅随处可见;“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歌声响彻校园。毕业誓师大会、毕业汇报和文艺演出也接二连三地举行,全院上下正在齐心合力为学员赴边疆基层鼓劲壮行。

  在这育人出成果的最后关口,如何帮助学员“加钢淬火”,实现从繁华都市走向雪域高原的人生跨越,解放军体育学院历届党委的工作都细致入微。

  拍摄边疆官兵的工作生活情况,在校园网上开设“知边疆、爱边疆、建边疆”主页,开通与西藏、新疆边防的电话热线,帮助学员了解边疆基层的真实情况。

  运用典型引导,激发学员群体效应,通过开展“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等活动,激励学员义无反顾地迈出走向边疆的坚实步伐。

  查身体状况、查家庭困难、查思想顾虑,为毕业学员送去组织的温暖,解决学员在毕业分配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尽可能地解除学员的后顾之忧。

  组织文艺汇演,为赴边疆学员披红戴花,军嫂服务队为每位学员送上一个针线包、一双厚棉袜和一付手套……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激励起毕业学员献身国防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这是一个撼人心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97届毕业学员侯继亮。当家中母亲和妻子要求在西藏边防工作的他转业回家时,侯继亮没有违背他毕业离校时的誓言。然而,没多久却先是年老多病的母亲离他而去,年轻的妻子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爬上高原,在团聚的第11天早上又一睡不醒,被高原急性肺水肿夺去了生命。强忍着悲痛,侯继亮将妻子的骨灰和刚断奶的孩子送回老家,又毅然返回高原。他平静地说:“只要边疆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这平静的话语背后,是一代代毕业学员扎根边疆、卫国戍边的坚定信念。和侯继亮一样,近年,从这里走进西藏的139名学员,至今仍在雪域高原工作的还有130名。

  在体育学院采访的日子,正逢“老边防”们被邀请回母校为即将毕业的学员作报告。面对繁华的都市和英姿勃发的校友,“老边防”们说:“边防军人的青春答卷,就是要写在祖国的边疆。我们选择军人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牺牲。”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和千千万万戍边人的奉献和牺牲,才有了祖国坚不可摧的万里边关。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