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侦察兵:国际擂台战绩骄人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6月5日 13:55 中国国防报

  战友报记者邱继臣、赵斯江

  时间,时间!落后了90分钟,还能追得回来吗?

  2001年8月8日傍晚,波罗的海之滨的爱沙尼亚。第10届“爱尔纳·突击2001”国际侦察兵竞赛即将鸣枪。

  一抹暮色照在中国代表队队员们脸上。这8名由北京军区选拔出来的侦察兵4人为一队,组成一、二两队,与来自欧美等军事强国的29支代表队同场竞技。中国二队中的那个个儿不高、眼睛不大、两道浓眉透着坚毅的小伙子叫肖毅。他是某摩步旅6连7班班长,是中国参赛队员中惟一的一名士兵。

  决战的时刻到了!

  肖毅和队友们乘坐舰艇来到地处北极圈的文卡尔湾。枪炮声中,他们顶着炸弹掀起的数十米高的水柱抢滩登陆,随后消失在原始森林中。

  原始森林,树高林密,野兽蚊虫凶猛,更有长满毒刺的荆棘,划伤皮肤令人痛痒难忍,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竞赛中,西方国家的3支代表队无法忍受这种残酷,中途退出比赛。

  按照比赛规则,侦察兵要连续征战4天3夜,在假设敌的围追堵截中完成10个控制站设置的21个课目。参赛队员每人有10张罚分条,被假设敌抓获一次就要交出一张,10张全部交完就要被淘汰出局。参赛队4人中有两人被淘汰,全队就被取消比赛资格。

  肖毅和队友们虽然在国内多次搞过模拟演练,但异域的险恶环境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像。午夜过后,他们计算了一下赛程,已经延误了一个半小时。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肖毅披荆斩棘冲在前头,但两个小时行进还不到4公里。他急中生智,对队长吉松说:“该走大路。”

  没等肖毅说完,队友们直摇头:“这样作太冒险了,要是在大路上被抓住,就要被取消参赛资格。”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现在是凌晨两点,正是‘敌人’最困乏、最麻痹大意的时候,何不来个出其不意?”队友们接受了肖毅的建议,立即悄悄摸上林间公路,拉开距离快速奔袭。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尚在“梦中”。4勇士神速越过封锁区。

  眼前是一条宽约30米的大河,上游影影绰绰有一条堤坝。肖毅毫不犹豫地说:“争取时间,泅渡过河。”

  天刚破晓,气温降至-5℃,前来观摩的西方国家的武官和使节穿着防寒服,见此情景十分惊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一站,肖毅和队友们抢回了宝贵的90分钟,为中国队最终夺冠奠定了基础。

  然而,前路依然坎坷。

  “通过雷场”时,裁判忘了给中国队配发探测压发雷必备的探雷针。肖毅却十分沉着,砍来一根长树枝,解下鞋带,将匕首绑在上面充当探雷器。尽管增加了探测难度,但肖毅和队友们凭着高超的技艺,顺利通过了雷场。这种与众不同的“探雷器”引起外国记者和武官的好奇。当他们弄清事情原委后连呼:“O K!O K!”

  敌情,敌情!“敌”指挥所戒备森严,能摸清它的底细吗?

  “敌情侦察”是竞赛的重点,分值占总分一半,也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参赛队要在24小时内突破层层封锁线,查明方圆4公里地域内的“敌”阵地构造、兵力部署、火力配备、指挥机构和通讯枢纽的具体方位,拟制出“敌”防御部署要图,尔后按照北约军事文书的格式,用英文撰写侦察报告。

  夜幕降临。肖毅和队友们率先抵达侦察前沿。侦察地域被一条道路一分为二。肖毅和队长吉松迅速拟定了侦察方案,决定留一名队员看守装具,吉松带领队员吴金宝侦察南半部,肖毅单独完成北半部的侦察。

  “敌”游动哨来往穿梭,探照灯光柱不时从头顶划过。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肖毅焦急万分:“硬闯不行,必须智取。”他灵机一动,随即打开携带的装具,摇身一变装扮成假设敌,从容地打着手电筒,大摇大摆地闯进封锁区。

  “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中国侦察兵竟然会如此大胆。肖毅多次与“敌人”擦肩而过,很快把“敌情”摸了个一清二楚。最后只剩下“敌人”把守森严的指挥所。肖毅钻入邻近的一辆吉普车下,从进出军官的军衔和对话中,准确地判断出这个指挥所的级别及职能。

  肖毅准备撤离,不料被“敌人”发现了,枪声大作,前后夹击。肖毅声东击西,打着手电筒先向左猛跑10余米,突然关掉手电。就在“敌人”茫然不知所措的一刹那,他又掉头向右飞奔,按“之”字形路线跑,甩掉了“敌人”。

  中国二队独占鳌头,成为所有参赛队中惟一获此项赛程满分的队。肖毅和队友们绘制的“敌情”要图和用英文撰写的侦察报告被竞赛组委会确定为“样板”。

  封锁,封锁!拄拐的中国士兵能笑到最后么?

  3天3夜过去了,中国两支参赛队的各项成绩遥遥领先。这种在历届竞赛中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激怒了爱沙尼亚的假设敌指挥官。他亲自督战,调集重兵和先进装备,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中国队必经之地布下多道封锁线,发誓要在最后“6公里负重武装越野”课目中把中国队员“一网打尽”。

  奔袭中,肖毅右脚腕严重扭伤,肿得碗口粗。队友们劝他退出比赛。肖毅执意不肯:“比赛到了关键时刻,少一名队员,就会少一分夺冠的希望。我就是爬也要爬到终点!”他用纱布紧紧地缠住脚腕,艰难地穿上军靴,用一根树枝当拐杖,继续前进,豆大的汗珠不时从脸颊上滚落下来。就这样,肖毅躲过了假设敌的一次次围追堵截。当他到达终点看到大本营上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他全然忘记了伤痛,一把扔掉拐杖,和队友们唱着《国歌》,向鲜艳的国旗奔去。

  在场的各国代表团和组委会成员怎么也不敢相信,肖毅在伤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居然是中国队全程一次也没有被假设敌抓到过的队员。他们敬佩中国军队培育出的“钢铁战士”。

  中国队以绝对优势勇夺外军参赛队团体总分第一名,拿到了19个正式比赛课目中的9个单项第一,并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惟一特别奖———军事技能最佳表现奖,捧回了“国际侦察兵竞赛优胜者”杯,取得了我军1998年参加此项竞赛以来的最好成绩,也创下了该项赛事开赛以来的多项纪录。

  爱沙尼亚的一些当地报纸惊叹:“中国侦察兵技能精湛,作风勇猛顽强。”竞赛组委会主席哈利·海因紧紧握住中国领队苏向东的手说:“中国侦察兵创造了奇迹!”好样的肖毅,好样的中国侦察兵,八一军旗为你骄傲!

  肖毅笑了,队友们也笑了!

  后话:2002年4月,肖毅被评为第3届全军10大学习成才标兵,被北京军区授予“精武尖兵”。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