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评论:美俄核裁军——何处才是终点?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5月27日 08:17 解放军报

  -金一南

  5月24日中午,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美俄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根据这一条约,2012年12月31日前,俄美双方将各自的核弹头削减到1700至2200枚。

  虽然布什和普京同时还签署了“新型战略关系的联合宣言”等文件,但重头戏无疑是这个条款不多、用语简明的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世界舆论普遍将它称为“历史性文件”。

  世界欢迎美俄核裁军

  说这一条约是历史性的,并不为过,因为它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核裁军协议。自核武器被发明以来,其发展势头从数量上看,迄今为止没有受到如此明确的限制;自1969年美苏就限制战略武器进行谈判以来,双方的核武库也从未做过如此大幅度的削减。两个冷战期间剑拔弩张、冷战结束后仍然充满疑虑和猜忌、拥有的核武器能够把地球毁灭数遍的大国,现在能够坐下来,商谈大幅度削减各自手中的核武器,对渴求和平与安宁的世界来说,无论怎么说都是件好事。世界舆论对此表示了欢迎。

  条约签订时双方的气氛是热烈的,美俄两国领导人之间充满了溢美之词。布什说迎来了美俄关系的“新时代”;普京说俄美伙伴关系出现了“全新的性质”。布什说他与普京的友谊是真挚的,他喜欢普京,信任普京;普京说不管莫斯科其他人怎样看待华盛顿,他与布什正在建立21世纪的伙伴关系。在这种气氛下,“建立一个安全新世界”的说法充斥西方一些新闻媒体,似乎世界马上要迎来一个解甲归田的大同世界。此时此刻,除了看到这个条约在增进缓和及稳定方面的作用外,也必须探讨一下它的局限性了。

  俄不相信“眼神理论”和“口头承诺”

  其实美国人最初是不主张签这个条约的。去年11月普京访美,布什总统说他与普京之间通过眼神可以直视内心,双方从彼此的眼睛中已经找到了相互信任,有关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根本不用签什么条约,彼此交换一下眼神就可以了,各自能够按口头承诺做到。

  对布什这个“眼神理论”和“口头承诺”,俄罗斯人颇不以为然。尤其去年12月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以后,俄罗斯国内更是普遍认为在核裁军这样的重大问题上,依靠领导人“直视内心”的“眼神交流”和没有法律依据的“口头承诺”太不可靠。去年12月27日,俄罗斯《独立报》刊登俄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委员阿·普什科夫的评论:《俄美接近的极限》。普什科夫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1989年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同意从东德撤军和承认德国统一,却没有提任何条件,也没有签任何协定,只是天真地以为西方会有所回报,最终得到的却是北约东扩。另一个是1991年初,俄总统叶利钦命令安全部门首脑将克格勃安装在美驻俄使馆内的窃听器线路图交给美国大使斯特劳斯。斯特劳斯的回答让俄罗斯人伤透了心:“非常感谢,这是一项善举。但是,我方不会这样做。”

  鉴于这样的教训,俄罗斯人觉得手头必须要有个正式的东西,再也不能只相信什么口头承诺。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后,连最初默认布什“眼神理论”的普京总统也站出来说,美俄必须通过谈判正式签约。布什才不得不收起他的理论,同意双方谈判,把口头承诺改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复杂的谈判过程充满曲折

  一进入具体谈判,问题就出来了。俄罗斯方面认为,削减下来的核弹头和运载火箭应该彻底销毁,并应建立有效的机制监督销毁,美国方面则坚决反对。美国坚持认为,削减下来的核弹头及其运载工具不应该销毁,而应该“储存起来”。这一用意十分明显:一旦需要,这些被削减的核弹头及其运载工具随时可以拿出来,重新投入使用。

  美俄对此分歧严重,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最终为什么能走出僵局?因为俄罗斯做了关键性让步。俄不但最终同意了被削减的核武器“由双方自行决定是否销毁”,而且在最初俄方提出的限数1500枚与美方提出的限数2200枚数字上,也把最后的限制定在了1700枚到2200枚。无论就削减核武器的处理还是保持核武器的数量上,俄方皆做了让步。

  俄罗斯所以这样做,出自多方考虑。由于军费有限,别说维持现有的6000多枚战略核武器根本不可能,对俄罗斯来说就是今后10年内保持住刚刚签署协议内规定的数量,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便不与美国签约,到2010年俄罗斯也要单方面将核弹头削减到1500枚左右。

  同时由于美国在今年6月13日将完全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俄罗斯的确想与美国重新签署一个条约,防止美国在军备控制领域为所欲为。无论做出什么让步,只要是个条约,或许还能对美国形成一些约束,使俄美今后在军控问题上打交道不致从零开始。

  为自己国家谋利益,是俄罗斯领导人全部思考的基础。1年前普京说过,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当一个国家渴望支配世界的时候。1年后普京不这样说了,在签约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他只是不无遗憾地提到,最理想的结果是将削减的核弹头销毁而不是储存起来;随后他又马上补充:将核弹头储存总比核弹头处于战斗值勤状态安全。

  对擅长柔道的这位俄罗斯总统的做法,东西方有不同看法。东方欣赏他的机敏:手中的牌不好,却在寻找最好的打法。西方却担心他的深算:如果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对普京来说无论如何更重要的是另一面:俄罗斯需要西方的资金和技术,需要西方对其天文数字般的债务有所减免。

  世人希望美俄核裁军不可逆转

  俄罗斯要求签约出自俄罗斯现实的利益,美国同意搞这个协议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一句话,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美国的国防开支从来是世界第一,2003财年更要达到接近3800亿美元这一创纪录的数字,已经在向世界军费开支总和的二分之一逼近。但即便如此,与美国防部去年9月底《四年防务报告》中提出“将美国的意志强加于任何对手”和“包括改变敌对国家的政权,占领其领土,直至彻底达成美国的战略目标”这一巨大胃口相比,与美国要维持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与军事行动、特别是要全面铺开“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 M 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 M D)这两张耗资巨大的“天网”相比,仍然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美国自己将近8000枚战略核弹头,同样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冷战已经结束,主要对手苏联已经消失,俄罗斯的战略核弹头已经进入自然衰减期,美国无论如何也没有了再维持如此庞大核武库的必要。同意与俄罗斯共同削减核武库,节约下来的经费并非像很多和平主义者想像的那样要“化剑为犁”,而是要投入到更加紧迫、耗资更加巨大的N M D和T M D系统中去,以谋取更加巨大的战略优势。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一纸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无法让世人高枕无忧。能够毁灭地球的核武器在减少,当然是好事。但根据条约保留下来的核武器仍足以置世界于死地。在到底毁灭几十次还是毁灭几次中间做选择毫无意义。对于人类来说,只要有毁灭一次的危险,就足以构成一柄高悬于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了。

  仅仅两个多月前,这柄剑还在晃动:被披露的美国防部《核态势评估》报告列出了美国未来核打击的7个国家中,就有今天美国与之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的俄罗斯。日本媒体分析说,就是为了防备出现美俄关系恶化的事态,美国才坚持不销毁实战配备之外的核弹头,而全部加以储存。

  正是从这个角度说,今天为条约高兴的人们,仅仅看到了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两个核大国下一步如何走下去。如果说签约之后可以随时退出,削减的核武器可以随时转入使用,那么未来等待我们的,不过是一场由数量转入质量的竞赛,核裁军的迢迢之路何处才是终点?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