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特写:国防科技大学校园涌动创新潮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5月15日 08:12 解放军报

  ●王握文、本报记者陆荣军

  28岁的博士生王雪松独创雷达极化信息理论新体系;提前攻博的罗永发明了数字水印新技术;史殿习博士毕业时捧回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硕博连读研究生李爱平开发的《农业专家系统工具》已在全国15个省推广应用……5月上旬,记者在国防科技大学采访时,不断听到这一个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挑战权威———独创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理论

  很难想象,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在5年时间里先后在《自然科学进展》等核心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1部;参加了1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获得部委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

  他敢于挑战权威,突破经典理论,在雷达极化信息处理领域大胆创新与超越,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极化信息处理理论体系。最近他完成的博士论文《宽带极化信息处理的研究》被专家认为是该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并入选200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他就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优秀博士生王雪松。

  1994年7月,王雪松成为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郭桂蓉院士的研究生,专攻信号处理与目标识别。由于成绩突出,1996年5月提前攻博,师从庄钊文教授进行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理论研究。两位导师对他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勤奋刻苦的学习钻研精神极为赞赏。于是把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理论及其应用这一难题确定为小王的博士研究课题。

  雷达极化信息处理是提高雷达识别效能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是当今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一名初出茅庐的研究生,要挑战这一世界性难题,需要极大的勇气。有人劝他:研究这一课题很难取得成功,弄不好恐怕连博士学位都拿不到。但小王坚信:世界上没有越不过的高山。

  既然传统的极化理论体系使极化信息的应用难有进展,那么,是不是理论本身有什么缺陷?小王开始用一种挑剔的目光来审视被认为是经典的极化基础理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探索,他逐渐发现了极化基础理论的许多局限性,而这些理论由于被认为是经典,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于是他大胆突破经典电磁波极化概念,提出了瞬态极化这一全新概念,并从这一概念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研究一步步取得进展,论文一篇接一篇地发表出来。从硕士到博士的5年间,小王共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与导师合作发表论文44篇,创造了平均45天发表一篇论文的奇迹。他还与导师合作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有关雷达极化问题专著———《雷达极化信息处理及其应用》。他的博士论文《宽带极化信息处理的研究》被专家认为是这一领域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理论成果,就是这部36万字的论文,建立了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的全新理论体系。

  ●敢于创新———发明数字水印新技术

  2000年,一种新的数字水印新技术在我国问世。不久,国内第一种任意形状可纠错半透明水印的设计又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发明这种数字水印新技术的人,就是国防科技大学年仅24岁的博士生罗永。

  据罗永介绍,他从事数字水印研究始于1999年11月。一次上“多媒体技术”课,老师要求每位同学翻译一篇科技文章,罗永拿到的资料是一篇关于研制数字水印方面的文章。在课堂上讲解完自己的译文后,罗永突然有了自己的想法:数字水印是一项新技术,国外的研究也刚开始不久。自己是学数学的,在算法方面有优势,能否研究和设计数字水印新技术呢?

  有了这个想法,罗永就开始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当时,国内很少有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导师成礼智对罗永的想法十分赞赏。为了帮助罗永实现自己的想法,师生俩用了几个月时间,提出了当今最快的整数离散八弦快速算法,有了这些积累,罗永对自己的数字水印研究更有信心了。这年暑假,他放弃回家,潜心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

  罗永设计的数字水印新技术一问世,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北京通过了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罗永设计的数字水印技术,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应用前景广阔。

  在罗永看来,作为研究生,一定要学会自己寻找研究方向,要敢于创新。应多了解一些本学科以外其他学科的技术和方法,这样可以拓展自己的创新空间和想象空间。研究问题起点要高,从一开始就要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领域的先进性。

  ●永不满足———获全国大奖仅仅是开始

  2001年9月,在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防科技大学褚瑞等11名学员分获一、二、三等奖,并以240分的团体总分的成绩捧回大赛“优胜杯”。

  当记者采访这些获奖学员时,他们都显得特别平静。在他们看来,科技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

  在这次竞赛中,学员褚瑞的“W i n d o w s变速器”一路过关斩将,获得“挑战杯”一等奖。褚瑞告诉记者,这个作品的灵感源于一堂课,当老师讲到“时钟中断”时,他突然灵机一动:除了常规用途外,还有没有别的用途呢?为了实践自己的想法,他开始做实验。没想到实验非常顺利,只花了7个小时,他就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褚瑞的作品虽不能与大型的项目相抗衡,但科技含量不低,而且有创新点、有市场,这也许是他取胜的关键。

  谈及本科生的科技创新,褚瑞说:“科技创新,说起来挺神秘的,其实能够从已有的知识里举一反三、发现新用途就是创新。”

  我们的采访结束了。作为本文的主人公———国防科技大学一群年轻的学子,他们或许很平凡,或许还显得有些稚嫩,但他们富有朝气,永不满足。对他们来说,获得全国大奖仅仅是开始,他们坚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