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战略评论:俄罗斯真能加入北约吗?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5月14日 09:36 环球时报

  郑羽

  ●“9·11”事件后开始了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新时期,俄罗斯政府多次在多种场合提出俄罗斯加入北约的问题。俄罗斯提出加入北约绝不是一场策略游戏,而是一种真实的意愿

  ●尽管美国和北约为了联合反恐的需要和在第二轮东扩之前安抚俄罗斯,在“20国”机制问题上作了某种形式上的让步,但这还远远谈不上北约终于接纳俄罗斯和俄罗斯将加入北约

  ●就目前俄—北关系水平和近期双方的计划来看,“20国”机制与1997年建立的俄罗斯北约常设理事会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5月14日至15日,北约将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召开外长会议,与俄罗斯外长签署关于建立双方新的合作关系的“20国”协定。海内外媒体对这一最新动态进行了大量报道。北京的一家报纸还援引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4月12日的话说,俄罗斯将与北约19国就建立“新型合作机制”达成一致,“这是俄罗斯联邦全面融入大西洋防务体系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俄罗斯加入北约了”。我的看法是,事情远非如此。

  诚然,“9·11”事件以后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的关系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俄罗斯领导人也曾多次表达了加入北约的意愿,但就目前的关系水平和近期双方的计划来看,“20国”机制与1997年建立的俄罗斯北约常设理事会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双方的关系还远远谈不上融为一体,也更谈不上俄罗斯加入北约。本文将对以下几个问题作出扼要的阐述,以说明俄北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俄—北常设理事会建立的背景与实际功能;俄罗斯谋求加入北约的政策意图;北约真的准备接纳俄罗斯吗?

  俄—北常设理事会建立的背景与实际功能

  由于1993年俄罗斯国内局势的长期不稳定和波黑危机的扩大之势,美国开始认真考虑苏联刚刚解体时中东欧国家即提出的接纳新成员的问题。在有俄罗斯外长参加的1994年12月初的北约外长会议上,北约宣布将着手拟定北约接受新成员的方案和具体要求。俄罗斯开始意识到北约不仅没有因1994年1月实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放缓东扩,反而在加速推行东扩计划,双方关系因此而严重降温,俄罗斯与西方的蜜月关系最终结束了,叶利钦总统甚至用“冷和平”来形容当时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此后,俄罗斯先后提出“法国模式”(1995年9月)和“东德模式”(1996年6月)来对北约东扩加以限制,但都无效,遂不得不在1997年5月与北约签署了性质含混的《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基本文件》,建立了双方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磋商与合作关系。

  1999年3月24日开始的科索沃战争说明《基本文件》是一纸空文,俄罗斯完全被排斥在参与解决欧洲安全事务的进程之外。俄美关系随之恶化,先是俄罗斯总理拒绝访美,然后是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只是在南斯拉夫久炸不降的情况下,北约才被迫接受了俄罗斯的调解,这与常设理事会机制的存在无关,也未能改变双方关系的真正的冷和平状态。

  俄罗斯谋求加入北约的政策意图

  “9·11”事件之后开始了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新时期,俄罗斯政府多次在多种场合提出俄罗斯加入北约的问题。应该认为,俄罗斯提出加入北约绝不是一场策略游戏,而是一种真实的意愿。其根据有以下几点。

  其一,避免被孤立于欧洲一隅。早在2000年2月,俄罗斯最重要的半官方机构“外交与国防委员会”在一篇报告中写道:俄罗斯继续奉行以“反西方”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大国政策”,只能使俄罗斯在外部孤立和自我孤立中“越陷越深”,促使西方“采取明确的政策,围绕俄罗斯建立起‘防疫区’和切断其外部的增长潜力。”在自身无力打破这种孤立的情况下,加入北约,力图反客为主,确实是一种无奈中的明智选择。

  其二,加入北约更有利于使北约真正进行从军事政治组织向政治军事组织的功能转变。在苏美冷战关系刚刚结束的1990年,北约伦敦首脑会议即提出了这一功能转变的概念,但苏联解体后的历史表明,北约的军事功能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日益增强。如果说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由于联合国的授权和众多的阿拉伯国家的参与而使北约的色彩有所淡化,那么1995年9月在波黑和1999年3月至6月在塞尔维亚的大规模轰炸,则使北约的军事行动范围大大超出了成员国区域。1999年4月末华盛顿首脑会议期间通过的关于北约新战略构想的文件明确提出,北约应该承担维护全球稳定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情况下,北约可以在全球任何地区采取军事行动。担心“科索沃模式”运用于车臣问题是俄罗斯反对北约对塞尔维亚动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促进北约功能的转变是俄罗斯确保国家安全的基本国策,加入北约。当然,即使在内部要促进北约的这种功能转变也是相当困难的,但毕竟比在外部呼吁而时常不被理睬要强得多。

  其三,加入北约有助于更深刻地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和西欧国家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与合作。1999年俄罗斯与欧盟国家贸易总额即达到了510亿美元,其中俄德之间的贸易额为14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当时俄美之间的80亿美元的水平。欧洲市场和资金对于俄罗斯减弱对美国市场和资金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其四,加入北约与加入七国集团一样并不妨碍俄罗斯保持自己的独立立场。

  问题在于,这只是俄罗斯的一厢情愿,关键是北约对俄罗斯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北约是否会真心接纳俄罗斯?

  这里所说的真正接纳,并不是指原有的常设理事会机制,也不是今年5月中旬即将正式建立的“20国”机制,而是指北约将俄罗斯接纳为正式成员国。扼要地说,北约过去和现在都没有这样的计划。

  从1992年以来的历史看,俄罗斯独立之初关于愿意加入北约的表态并不是正式申请,即使在俄西关系处于蜜月时期,北约也从来没有把接纳俄罗斯列入自己的议程。从1991年末到2001年“9·11”事件之前,北约对俄罗斯政策的主线是削弱俄罗斯对冷战后欧洲安全事务的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排斥俄罗斯关于将欧安组织(1994年12月以前的欧安会)作为欧洲安全的核心机构的方案,而要以扩大了的北约为主导。另一方面,尽管为了弱化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抵制而不得不建立联系机制,但北约尽量使之论坛化和空泛化,封杀俄罗斯的决策权,特别是对北约行动的否决权。1997年5月建立的“俄—北常设理事会”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的命运,就是西方政策的最好说明。

  “9·11”事件后俄罗斯关于它加入北约的提议,实质上都遭到了西方语气婉转但态度坚定的拒绝。

  9月26日访德期间,普京在回答德国报纸编辑关于“俄罗斯是否寻求加入北约”的问题时说:“一切将取决于(北约)能提供什么。西方现在不再有任何理由不进行这样的会谈了。”北约当天做出的正式反应是:“如果普京总统正式提出这样的建议,我们将对它进行认真的审查。”两天以后,德国的一家报纸透露了北约总部的真实立场:“北约专家说,在现有19个成员国的理事会里,否决原则仍然有效,所有决定必须获得一致通过。如果俄罗斯成为北约成员,莫斯科可以阻止联盟的所有决定。”

  10月3日到布鲁塞尔参加俄—欧盟峰会的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重申:“俄罗斯不应当处于这个组织的扩大进程之外。”同一天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俄关系“出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地震一般的剧变”,俄罗斯最终加入北约一事“并非不在考虑之中”。11月中旬在美俄最高级会晤结束后布莱尔分别致信普京和北约各成员国领导人,建议成立新的“俄罗斯—北大西洋理事会”,与1997年成立的常设联合理事会不同的是,新理事会将享有部分决策权,俄罗斯将通过该机制参与北约在反恐、维和及突发性安全事件上的决策。然而11月22日至23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访俄期间再次表明:“现在议论俄罗斯与北约未来合作机制形式还为时过早。”

  12月7日,有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参加的北约外长会议建议将“北约19+1”变为“北约20”的问题提交12月17日至18日的北约年会讨论。但北约很快又改变决定,将其推迟到2002年春季讨论。美国和北约中东欧国家对“北约20”持反对态度被认为是推迟讨论的原因。

  2002年4月15日,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访问北约总部,与秘书长罗伯逊举行了会谈,会谈后宣布将在5月14日至15日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外长会议上签署关于北约与俄罗斯新的合作机制的协定。北约的多媒体网站对此报道说:该协定将规定俄罗斯和北约“将在哪些问题和哪些领域可以共同决策和共同行动”,“双方将在维和、导弹防御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制定联合政策”,同时,“北约小心地强调莫斯科对联盟的行动没有否决权”。

  由此可见,尽管美国和北约为了联合反恐的需要和在第二轮东扩之前安抚俄罗斯,在“20国”机制问题上作了某种形式上的让步,但这还远远谈不上北约终于接纳俄罗斯和俄罗斯将加入北约。就其合作内容和是否具有否决权而言,“20国”机制与1997年建立“俄—北常设理事会”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为,在无法“共同决策”的问题上,北约仍将撇开俄罗斯单独行动。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