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特写:我军首次海上远程医疗会诊目击记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5月13日 08:03 解放军报

  ●吉尔葛凤庆

  4月6日上午,北京,海军总医院。

  海军后勤部领导、海军总医院领导和医疗专家们守候在该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基地远程会诊中心”。荧光屏上,数码信息不停地闪烁,我军首次通过海事卫星实施海上远程医疗
会诊试验进入倒计时。

  此时,遥远的北海某海域,人民海军的一艘军舰正劈波斩浪,行驶在大海上。

  10时,海军后勤部周汉荣部长宣布试验开始。伴随着清脆的键盘敲击声,该医院专家组发出第一条信息,通过太空的海事卫星发向军舰。

  7分钟后,从军舰上传来了第一份医学病历。患者是一名叫张本东的士官,会诊申请表上写着:“2小时前不慎摔伤,左小腿中下段肿胀、压痛,经X片检查左胫腓骨下段螺旋形粉碎性骨折。”随后,一份清晰的光学射线扫描片呈现在荧屏上。海军总医院领导立即通知医务部值班员,迅速调出《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召集专家会诊。

  不到5分钟的时间,海军骨科专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景云、海军医学摄影中心副主任胡向红、海军呼吸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聂舟山等5名专家赶到会诊中心现场,对卫星传来的病历进行诊断,写出处理意见,输入计算机,通过卫星传输给舰上医生,并通过语音指导治疗。复杂的医嘱传送时间仅用了约1分钟,舰上医生随即开始对小张进行治疗,患者的反应又被传输回来,整个远程医疗会诊仅用了30分钟。

  我军首次通过海事卫星对海上舰船实施远程会诊实验获得圆满成功,会诊中心大厅里响起一片掌声。

  海军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主任程少平说,舰艇出海执行任务,远离后方保障基地,伤病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往,后方医院的专家们只能通过电话与舰艇进行语音连接,随舰军医对伤病员病情的口头描述,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后方的医疗专家们“鞭长莫及”,有劲使不上。现在的远程会诊,则可以实现语音、传真、电子病历、C T扫描图像、X光片等静态图像和文本信息的远程传输,专家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传送过来的信息进行会诊,并将会诊情况迅速传送给海上舰艇,使远海大洋上的危急险重伤病员尽快得到有效治疗,从而减少伤员后送负担,防止战时伤员救治不及时带来的战斗减员。

  专家们还给笔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途中,一名战士剧烈腹痛,由于远离后方基地,舰上医疗条件有限,只能将这名战士就近送到异国医院诊治。

  这样的事情今后不会再发生了。该医院领导告诉笔者,随着海事卫星系统的更新换代,远程会诊将来有可能实现初级的动态图像传输。到那时,后方专家就可以通过电视监控进行远程手术指导。这意味着,无论伤病员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医疗专家都可以远程指导治疗,这将大大提高我军海上卫勤保障水平。

  据悉,海军总医院依托这套远程会诊系统,组织了近百名专家参加的后方强大医疗咨询阵容,他们将为海军官兵送去优质服务,把对官兵的爱撒向万里海疆。今后,随着人民海军对外友好交往的增多,无论舰艇编队行驶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会诊中心的专家们都可以对官兵实施医疗卫勤保障,确保海军官兵以强健的体魄巡访五洲四洋。

  编辑感言

  踏着科技创新的浪潮前行

  卫星传病历,天涯若比邻。科技的进步,让远海大洋上的海军官兵随时可以得到医疗专家的诊治。看来,要提高为基层官兵的服务质量,光靠觉悟和情感是不够的。海军总医院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不仅让舰艇官兵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也推动我军海上卫勤保障能力上了一个台阶。这说明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只有踏着科技创新的浪潮前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军后勤保障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官兵受益。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