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一位预备役中校的谋“打赢”情结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3月31日 09:15 解放军报

  主人公小传:沈克尼,1952年生,宁夏吴忠市预备役步兵团预任副团长,预备役中校军衔,中国探险协会理事,我国知名野外生存专家,1997年被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曾任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副编审,去年9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

  “预备役军官不是‘兼差’,戴上军衔就要履行使命”

  1996年11月,沈克尼被破格任命为某预备役团预任副团长。宣布命令那天,记者现场采访他,沈克尼反复说的一句话是:“预备役军官不是‘兼差’,戴上军衔就要认真履行使命!”

  沈克尼与人合作出版过《野外生存》一书,受到官兵的欢迎,已再版两次。成为预备役军官后,他以谋“打赢”为主攻方向,围绕预备役部队和特种兵的训练课题,不断深化对野外生存的研究,亲身体验戈壁大漠、山岳丛林、高原雪域等不同环境的野外生存方法。去年5月,沈克尼穿着迷彩服又出发了,背囊里个人装具重达25公斤,目标是海拔3556米的贺兰山主峰。第二天,路遇绝壁,49岁的沈克尼准备攀岩而上,为随行的同志系绳开路。大家劝阻他:“太危险,宁可放弃这次行动也别把命搭上。”

  沈克尼引用一位外军著名将领的话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凡是鹿能通过的地方,步兵就能通过”。说着,就手抠石头缝往上攀,冒着生命危险登上百米高的崖顶。沈克尼就是这样注重现代战争中野外生存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不天天穿军装,却常常为部队建设所思所谋”

  沈克尼在预备役部队训练和工作的时间,每年最长也不过一个月,但他的心思却一刻也没有离开部队建设。

  一次,他出差来到黄浦江边,看到军舰上的“八一”军旗因风吹日晒褪了色,立即上书总部领导,建议对军旗织物的染色进行攻关研究。这一建议被总部领导采纳,后来军旗褪色问题得到解决,仅此一项每年节约军费70多万元。

  还有一次到某风景点参观,面对一本标识详细的旅游手册,他突然联想到部队在陌生地域拉练的情景。他通过几个特殊战例的研究,撰写出一篇视觉独特的论文——《旅游手册的兵要价值》。有的部队领导读了他这篇文章后,在军事行动中真的以旅游手册为“指导”,收到意想不到的演兵效果。

  任预备役军官后,沈克尼对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重大课题有了更直接的研究。他以回答部队现实问题为目标,相继撰写出《快速反应与兵要地志》、《贺兰山军事地理概要》、《古人对地理形势的分析方法》等一系列既有指导性、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近几年,他直接写给上级机关的预见性、对策性建议就有27份,不少建议受到领率机关的高度重视。通过这一份份充满真知灼见的建议,一些高级将领都知道“宁夏军区预备役部队有个沈克尼”,赞扬他“不天天穿军装,却常常为部队建设所思所谋”。

  “不能有当‘替补’队员的思想,预备役人员也应成为优秀军人”

  每年预备役官兵训练期间,沈克尼天天第一个到训练场,从未请过一天假。看他如此认真和辛苦,有人说:“你是地方领导,晚一点来训练也行,预备役嘛,反正打仗时也是第二梯队。”沈克尼反驳说:“第二梯队也是要打仗的,我们不能有当‘替补’队员的思想,预备役人员也应成为优秀军人!”

  以往,预备役部队训练大多是走走队列,打打靶。沈克尼任预任副团长后,和其他团领导一道,带领官兵上丘陵,进荒漠,加大训练强度,提高训练层次。在一个个炎炎夏日,在一个个寒冷的冬天,沈克尼自设种种险境,导演了一幕幕死地求生、绝境求胜的活剧。

  演练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教练员,手把手地教战士如何用铁锹烙饼子,如何辨认能吃的植物,如何躲避沙暴的袭击。如今,这个预备役团的训练水平名列兰州军区预备役部队前茅。(●王昌明本报记者杜献洲)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