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说“神舟”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3月26日 08:13 中国国防报

  庄逢甘、梁思礼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最近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杂志采访。庄逢甘院士说,中国人的航天梦“最晚不迟于‘十五’计划(2005年)”;梁思礼院士则说,“这一代人肯定能实现(航天梦)”,“2005年应该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应该这样说,从技术上讲,(中国载人航天)目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但我们不能有一点疏忽,要保证万无一失。”朱总理在一次接见航天员时说:“你们要相信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一定能把你们安全送上天、安全接回来。”庄逢甘清楚地记得这句话。他认为:“这对航天员是个鼓励,但对
我们技术人员的确是一种压力。所以我们要在确保安全性前提下,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这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经济是能够承受的”。梁思礼也强调:“我们要再发射几艘飞船进行实验,证明技术成熟可靠之后,中国航天员才可以进入太空。”这个安全性“不能说百分之百,至少也应该是百分之九十九点几”。“一定要心里有底”,这“一是对航天员负责,二是对我们国家负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前两次发的‘神舟’1号、2号飞船回来之后,轨道舱继续留在太空中,至少半年以上。它仍然可进行许多实验,这是目前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梁思礼院士详细介绍说,虽然“神舟”号与俄罗斯的“联盟”号外形大致相当,“但我们的比它大,可以上3个人”。“假如以后由于经费问题,只能搞一些小型空间实验室的话,轨道舱将有很大的利用空间”。所以“这可以说是我国载人飞船的特色和优势,也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

  庄逢甘透露,“将来载人飞船上天后,我们进行空间活动的第一步是要能交会对接,然后根据国力的可能,适当时期也开展有人和无人照管空间试验室的研究”。至于单家空间站,由于耗资巨大,“一个国家独立承担很困难”,“将来要寻求国际合作的可能”。其中,交会对接是一个很难的技术,不过“我们的飞船已具备可以作为空间救生船的能力”。

  说到宇航员,梁思礼院士介绍说,“对宇航员的体能要求是非常高的”。宇航员要经过像太空模拟舱、人用离心机、震动台、温度舱、隔音室、失重飞机和冲击塔等重重考验。“但宇航员也应该属于航天专家,因为他们要学会在太空上操作很多东西,紧急情况应该怎么处理,一旦出现意外,特殊情况下,比如说出现紧急情况,到逃逸救生舱,一秒、两秒,瞬间的要求非常高。”庄逢甘说,对宇航员的数量不必要求太多,因为训练一个宇航员的成本太高,另外,这些宇航员本身就是空军里的尖子,“可算得上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可真正能够升空的也可能只有少数。(李菁)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