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两岸不交流 台湾没前途——访台知名经济学者高希均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2月8日 18:15 新华网

  顾钱江王丽丽

  台湾高科技厂商正在掀起新一波大陆投资热,而两岸在相继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建立和建立怎样的经贸交流机制,正在成为台湾工商、经济界议论的焦点。对此,台湾知名经济学者高希均教授向记者表示,他相信“两岸不交流,台湾没有前途”。

  高希均教授最近专程考察了上海、苏州、昆山等地的台商企业,所见所闻使他更加相信自已的这一观察与判断。

  高希均是台湾著名财经杂志《天下》、《远见》月刊及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创办人和社长。近年来,他频繁往来于两岸,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和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均予以热情关注。

  “去了上海,又回到台北,感觉到了两地的冷热反差:冷的是台湾经济,热的是上海投资;也感觉到两地何其近,又何其远:近的是地理位置,远的是对发展前景的展望。”提及此次江南之行,高希均教授感慨万端。

  他认为,有这么多台商到江南地区发展,是因为今天的上海周边地区进步了,有效率了。整体而言,台湾产业中重要的厂商,几乎都已出现在江南,而且上下游的供应链也逐渐成形。他说:“现在,江南已经变成了台湾产业不折不扣的重要生产基地,正如珠江三角洲之于港澳。台商在心态及策略上,已经从过去求短期生存,变为长期投资。”

  对于最近包括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等在内的多位台湾著名大企业家相继对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提出批评一事,高希均认为,在台湾当局意识形态挂帅之下,岛内经济环境不好,“三通”迟迟不能实现,台湾企业经营艰难,他们强烈希望能改善两岸关系,使他们能够将大陆列入事业发展的布局之中,抢得市场先机。到大陆投资是台湾工商界正常的选择。

  高希均指出,今天台湾工商业者到大陆投资,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把大陆投资扣上“卖台”的帽子是荒谬的。实际上,现在江南创业的20、30万台商,充分展现了50年来台湾社会所累积的活力。他们在大陆开辟了企业发展的新天地,在大陆获利,也把在大陆所获的利润回馈台湾。

  高希均担心,如今岛内意识形态挂帅,本来充满活力的台湾民间社会可能因此而被拖垮。他比喻说:“政治台湾”已经压倒了“经济台湾”。他观察到:“现在台商对当局可能改善两岸关系的期盼基本上变得失望而冷漠。所以他们将‘用脚投票’,将会各尽所能,集中资源加速自己在大陆市场的布局而不落人后。”

  对于两岸面对“入世”带来的现实挑战,高希均认为,入世将加快海峡两岸双方的经济和社会的成长。但他对于两岸建立经贸交流机制一事则表示了“审慎乐观”。他说,目前大陆沿海和台港澳地区的商品、贸易、人才等的流动,已经使这个地区象一个不成文的“自由贸易区”在运转了。只是,要促成两岸经济的联结和有效分工合作,最重要的还是要“三通”,能否建立起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关键还在于台湾当局的态度。(新华社台北2月8日电)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