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武昌举行

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1月15日 09:39 光明日报

  严昌洪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不久前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湖北武昌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12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103篇论文。

  本次会议围绕“辛亥革命与二十世纪的中国”这一主题,就辛亥革命时期的政局、国家和社会、政治集团、经济发展与商界活动、思想文化、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辛亥革命涉外问题与国际社会、孙中山及相关人物研究、辛亥革命学术史研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讨论会在学术上有如下进展和特色。

  一是时间上的上下延伸和空间上的中外融通。有几篇论文在讨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问题时,纵贯古今、会通中外,以广阔的视野与细密的论析,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使人们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各民族的集体认同感、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的关系、文化民族向政治民族的转化、民族主义的两面性等问题获得许多新的认识。

  二是从多种视角来看辛亥革命。一些学者打破从前研究革命派多、研究其他派系少、对革命的对立面研究尤其不够的局限,以多种视角从不同侧面来审视辛亥革命的史实或通过档案阐述清朝政府眼中的辛亥革命,或从立宪派与地方官员的角度解读这场革命,有的论文还以翔实的史料论述了袁世凯彰德养疴与辛亥复出的史实,说明袁世凯也无非是“时势造英雄”,而“挟革命以自重”并不是他复出的初意。

  三是视角下移,深入社会生活。受史学研究中“社会史”范式的影响,一些学者将视角下移,分别从城市街头政治文化、民众对辛亥革命的回应、辫子问题的“泛政治化”、县以下市镇与农村的社会变迁等角度观察社会生活,剖析民众想法,使我们对这场革命在社会底层的酝酿和它对社会底层的影响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四是实证研究在继续加强。有的学者花费多年时间,从事细致的乃至烦琐的史料搜集、考证工作,将萱野长知的《中华民国革命秘笈》、孙中山三民主义在伦敦的起源、美洲中华革命军筹饷局的筹款情况等若干重要史实条分缕析、考订精详,其钻研精神和严谨学风,颇堪称道。

  此外,在一些老课题有新进展的同时,又涌现出一些新的题目,如中国人对“黄祸论”的反应、“欧化”思潮、传染病流行等,均能引发新的研究思路,并增进对于辛亥革命的理解。

  这次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辛亥革命的第3次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与前两次会议不同的是,1981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台湾学者参加,1991年台湾有两位学者提交了论文,仅有一位学者出席。本次会议台湾有10余位辛亥革命研究专家出席,显示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发展的强劲势头。出席本次会议的青年学者的比例也超过了前两次,说明辛亥革命研究后继有人。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