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炳忠
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已经降临,世界进入了2002年。新年,人们祈盼和平,祈盼安全,祈盼繁荣,祈盼发展。国际形势总体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国际安全问题更加趋向多元化。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危害在加剧,一些热点问题仍对地区乃至国际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大国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新年开端之际,对正在演变的大国关系作一番扫描,有益于帮助我们把握世界格局的走势。
———编者
“9·11”事件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深远,并使反恐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对21世纪大国关系的调整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大国关系的变化
美国共和党去年年初执政后,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在国际上一再推行单边主义。美俄关系、美中关系都出现了一些曲折,连美欧之间也龃龉不断。“9·11”事件使美国本土首次遭受严重的外来袭击后,美国认为其安全环境趋向严峻,迫使美国对外交政策和安全战略进行大幅度调整,使国际关系、尤其是美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9·11”事件使各大国就安全领域问题积极寻求共识,开始加强在反恐领域的合作与协调。对于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不仅美国的传统盟友对美国表示了同情和支持,而且非盟友国家也表示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美国不仅加强了与其盟国的合作,同时也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日本等一些地区大国间的高层互访和会晤增多,热线电话通话频繁。这种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对国际关系的调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国之间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成为改善其他领域关系的催化剂,美俄、中美关系出现好的发展势头,美国与其盟国之间的分歧淡化,大国间出现了更加缓和与合作的气氛。美俄关系取得进展,中美关系也不断改善,两国间的麻烦减少。“9·11”事件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立即致电美国总统布什,向美国人民表示慰问,并强调中国政府一贯谴责和反对一切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江泽民和布什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会晤,双方表示将致力于共同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美国与其盟国在环保、导弹防御等方面的分歧已经不再那么突出。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在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方面表现十分积极。
世界大国重新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调整国家安全战略,从而使中美、俄美安全关系出现改善,美国与其盟国在安全问题上的一些矛盾减少。“9·11”事件使美国的“威胁观”和“安全观”发生变化。美国在考虑所面临的“潜在威胁”的同时,不得不考虑现实的威胁;在考虑来自国家行为的威胁时,不得不考虑来自非国家行为的威胁。在新的挑战面前,美国意识到仅仅靠盟友的支持和合作不足以确保美国的安全,还必须得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和中国等非盟友国家的合作与支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约表示与俄罗斯建立“新型关系”,美国加强了与非盟国之间的安全合作。
美俄关系由冷变暖
在大国关系中,调整幅度最大的要数美俄关系。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在国际上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2001年初春,美国宣布驱逐51名俄罗斯外交官,美俄关系跌入“冰点”。一时间许多专家担心美俄会重新出现冷战。此后,美俄两国总统先后在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了两次会晤,但双边关系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善。
“9·11”事件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对于美国来说,“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它开始明白,在当今世界单凭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并不能确保自身安全。俄罗斯是能够抗衡美国的核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中亚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这一切不能不让美国在反恐怖斗争中对俄另眼相看。美国的反恐斗争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对于俄罗斯来说,“9·11”事件为俄美修好、重塑俄大国形象提供了机遇。莫斯科明白:第一,俄罗斯要提高综合国力、重振大国雄风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第二,以俄目前的实力而论,与美国叫板的结果只能是自身被排除在国际事务进程以外,而且会处处受到钳制,不利于自己的发展。第三,利用反恐怖斗争的良机,积极支持美国,既可以在反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等问题上讨价还价,争取不损害俄安全利益的解决办法,又可以在解决车臣问题和振兴国内经济等问题上,争取到西方的更多支持,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发挥其大国作用、展示大国形象。更何况俄长期深受恐怖活动之害,一直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因此,“9·11”事件后,俄罗斯积极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行动。俄罗斯不仅为美国提供有关情报、开放领空、支持阿富汗北方联盟,而且与独联体其他国家协调立场,同意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地区。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夕,普京宣布撤出在越南和古巴的军事基地。这些举动令华盛顿十分满意。美国不再指责俄在车臣采取的军事行动,允诺考虑取消“瓦尼克-杰克逊修正案”对俄的贸易限制,支持俄加入世贸组织等等。美国宣布退出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之后,俄罗斯反应异常平静。白宫对俄罗斯的态度大加赞赏。美俄还在裁军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双方承诺将把各自的核武器减少2/3。
美俄关系由冷变暖,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两国之间的分歧和利益冲突。俄罗斯希望重振大国地位,美国则试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美俄存在战略上的利益冲突。美俄在导弹防御、北约东扩、阿富汗重建等具体事务上的矛盾依然存在。既斗争又合作仍是今后美俄关系的主旋律。
世界格局总体未变
无论如何,“9·11”事件对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所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当今世界格局。
“9·11”事件没有改变当今主要大国综合国力的对比,没有改变军事实力的对比。“9·11”事件摧毁了象征着美国经济繁荣的高耸入云的世贸中心,破坏了象征美国军事实力的五角大楼。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简称欧经会)认为,“9·11”事件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一场高强度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然而,对于拥有近10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美国来说,“9·11”事件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更谈不上对美国的军事力量造成任何损失。
“9·11”事件没有改变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没有消除美国政府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美国仍然谋求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地位,建立单极世界。仍然在继续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在即将结束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之际,美国宣布单方面退出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即是明证。
俄罗斯、中国以及欧盟主要国家仍然积极推动建立多极世界,重振大国地位仍然是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则。欧盟在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在加速政治和防务一体化进程,希望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日本和德国都在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寻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继续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军事大国。
“9·11”事件对美国之外其他大国之间关系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中俄去年7月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条约》,条约的核心思想是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为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俄以及其他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9·11”事件之后继续稳定地朝合作的方向发展。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9·11”事件之后访问中国,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对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死难的中国人民深表道歉和哀悼。中日关系仍然按照自己的轨道发展。
从2001年大国关系调整来看,美国与其他大国间总体上仍是共识与矛盾、合作与竞争、妥协与摩擦并存。“9·11”事件对当今国际关系已经并将继续产生一定影响,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国关系的实质。大国关系仍在调整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