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国民党为何败选?——台湾年底选举结果评析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12月5日 10:26 人民网

  刘红

  12月1日,台湾地区第五届“立委”和第十四届县市长选举决出结果:民进党夺得“立委”87席,增加近20席;县市长9席,减少3席。国民党夺得“立委”68席,输掉45席;县市长9席,增加1席。首次参选的亲民党夺得“立委”46席、高于预估数;拿下县市长2席。新党夺得“立委”1席,输得过多;首次夺得县市长1席。首次参选的台联党夺得“立委”13席。
无党籍有“立委”10席,减少5席。

  此次选举,可以说是过程复杂、结果意外、影响恶劣。

  国民党为何败选

  这次“二合一选举”的造势活动实际上从去年3月政党轮替之后就开始了。今年以来尤其是民进党执政一周年以后更是高烧不退,整个社会运行过程几乎全部罩上选举的影子。此次选举参选人众多,过高的参选率和过低的当选率使得选举过程高潮迭起,固票绑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二合一选举”之所以如此引起朝野政党的重视,首先,是选举本身的意义决定的。选举就是对政治利益的重新分配。“立法院”是台湾地区政治运作中心,一个政党拥有多少席“立委”决定其在政治上有多大的发言权;因为县市长比“部长”还少,当选县市长多少就意味着获得多少地方执政权。因此,朝野政党全力扑在选举上是可以理解的。其次,是此次选举的特殊意义决定的。此次选举是政党轮替后的第一次选举,各党都寄予很大希望,从性质上讲成为多党参加、泛蓝和泛绿两大阵营对决的一次政治格斗。执政党力图通过选举改变执政的困境,在野党旨在通过选举增加制衡执政党的信心和合法性,双方既要为一年多来的政党轮替进行总结,也想为下一步的演变创造条件。

  此次选举中,民进党、台联党和亲民党三党结果基本与预期相符,国民党和新党意外跌落过多,主要原因有:

  首先,民意态势所致。台湾地区的社会基本矛盾已经由“戒严时期”的民主与专制的矛盾,转变为“宪政改革”以来的统与独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选民结构不会轻易流动,民意基本处于泛绿军四成、泛蓝军六成的状态,此次选举结果也没有能够大幅度打破这一态势,泛绿军得票41%,增幅有限;泛蓝军得票五成,但这是受66%的低投票率影响而下降的结果,总之泛蓝军的支持群体没有崩盘,泛绿军的支持群体没有急剧攀升,但是民进党当局的气势有所上升。

  其次,执政当局拉拢选民手腕高明。民进党最大的成功就是把非说成是,把白说成黑。为掩盖上台以来执政几无业绩、两岸关系紧张、经济衰退不止、露骨分化对手的劣迹,在助选中以挑起统独之争来激活泛绿阵营支持者,主导竞选议题,文宣战仗仗点中国民党要穴,异常老练地推卸责任,嫁祸于泛蓝军,终于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

  第三,泛蓝军支持阵营一分为二。国民党处在被李登辉毒害后进行调整的过渡期,实力和形象远未完全恢复,脱离广大选民,在选举中又被动迎战,面对李登辉和民进党当局的以“外来政权”、“卖台”和“政局乱源”等抹黑攻击下反击不力,再加上选战策略上的一些失误,造成如此败局。

  当然,国民党失败的根源是李登辉主政期间的破坏,把国民党一分为二是今天国民党悲剧的主因。因此,亲民党的胜利固然有“宋楚瑜现象”、选举策略运筹得当、支持群体相对稳定等因素,还有就是得益于阵营内部一部分对国民党改造缺乏信心、对新党战斗力失去信心的政治力量支持。

  两岸关系不容乐观

  选举结束,败者当然忙着总结经验和反思,胜者趾高气扬准备履新,但是人们更关心的是选举结果的影响。

  一是政局继续动荡不安。

  此次选举的焦点之一是争夺对政局的主导权,“五党不过半”、“三赢二输”的选举结果、选举过程中关于选后“内阁改组”问题进行的争论,预示着选后政局不会平静。

  首先,“宪政危机”依然如故。虽然民进党是第一大党,但远离稳定执政所需要的目标,即使加上台联党的13席达到100席,离过半多数相差13席,在“立法院”还是少数党,执政基础没有根本性的改善。由于,民进党已经成为第一大党,已经具备“联合内阁”主导权,但是在“国安联盟”问题上,“为谁联合”、“与谁联合”和“如何联合”将会成为“宪政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二,朝野之争依然如故。从选举结果看,民进党的政治态势有所扩张,但朝野政治版图没有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在这基础上的朝野之争不会终止。泛蓝军的战斗力强弱在于能否团结,当然他们在选举期间难于合作,选举之后联合问政却是势在必行而且是必然能够做好的事情。因此朝野之间在选后,尤其是在明年2月1日新科“立委”上任以后,将围绕“立法院长”改选、“阁揆人选”、政党如何联合、“国安联盟”登场等议题,展开激烈竞争。

  第三,国亲两党分合难定。选举之后,国民党面临的难题是如何防止“指标性人物”的出走,“指标性人物”面临的难题是选举之后政治资本已经大为降低、投靠泛绿军难有大的发展。对泛蓝军来说,占有过半数的民意,但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对民进党而言则处于劣势。因此国民党的分裂带来惨痛的教训,必须引起泛蓝军内部足够的重视。

  由于在此次选举中民进党的席次有所上升,因此台湾地区领导人会更加嚣张;由于没有获得过半多数因此上升的席数没有决定意义,因此他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二是两岸关系继续紧张。

  此次选举焦点之二是统独两大阵营对决,泛蓝军拿下115席“立委”、12席县市长和过半的得票率等于告诉大家,台湾维持现状和反对“台独”的民意依然是主流。但是也应该看到,“台独”势力为扭转民意态势,争夺台湾前途主导权,极力把选举变成加速“台独”、稳定“台独”支持者队伍的重要途径,以所谓“爱台湾和卖台湾”划线,热炒“两岸牌”,恶化两岸关系。

  首先,反对“一国两制”。“台独”势力对此次选举,一再宣扬是“本土与非本土、爱台湾与卖台湾的对决”,陈水扁更是“创造性地”把“一个中国”、“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等于“消灭中华民国”和“卖台”捆绑到一起,“五位一体”否认“一国两制”。

  其次,否认“九二共识”。陈水扁声称“找遍了材料,找不到‘九二共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没有,要他接受,“这是强人所难”。否认“九二共识”,实质上就是封死了两岸复谈的唯一通道,也使得近期缓和与发民两岸关系成为不可能。

  第三,阻挠两岸经贸。陈水扁选举后关于两岸经贸的如意算盘是,把因为内部投资环境不良而急于向外发展的台商资金强留在岛内,无视经贸双向原则而把大陆产品限制在岛外,把两岸一致要求的“三通”尽量往后拖,为“大陆热”降温。

  第四,利用入世闹事,加速“台湾问题国际化”。选后的政局告诉人们,大陆政策依然是在野党与执政当局的主要攻防点,因为陈水扁决不会停止制造“台独土壤”和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行,所以两岸关系近期内难有缓解可能;因为泛蓝军在维持现状主流民意支持下决不会停止反对“台独”和发展两岸关系的举措,所以陈水扁阻挠两岸经贸和交流的图谋不可能实现。

  三是岛内经济继续衰退。

  此次选举焦点之三是拼经济,让人们失望的是,从选举结果看,很难带来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佳音。

  首先,无视各界拼经济呼声。针对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的经济衰退局面,“拚经济”成为在野各党的主要选举诉求,陈水扁为此主导选战议题,倒打一耙,嫁祸于人,诬称连战是“台湾社会的乱源”,经济衰退是在野党捣乱所致。民进党当局把矛头引向在野党,说明没有拼经济的愿望。

  其次,执政党难有灵丹妙药。民进党之所以嫁祸于人,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拼经济的办法。从台湾地区领导人所作所为看,权欲独欲作秀欲三欲膨胀,唯独没有搞好经济为民服务的欲望。民进党当局的工作重点始终是在实现“台独”上。

  第三,经济发展环境不健全。众所周知,台湾经济衰退主要是执政当局决策失误所导致,选后更是政局继续混乱,不可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创造合适的政治、社会和两岸关系环境,经济衰退难有了时。

  随着选举结束,政客们的游戏暂告一段落,只是动荡不定的政局还要动荡下去,衰退着的经济还要继续衰退下去,过着紧日子的老百姓还要继续过紧日子,这就是台湾同胞在“选举过后难开颜”的原因。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