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飞行员安全的“保护神”——走进空军航空医研所

http://jczs.sina.com.cn 2001年12月5日 07:25 解放军报

  朱永亮、本报记者陆荣军

  在美丽的玉渊潭边,坐落着一所全国唯一的航空医学研究机构,这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飞行员安全“保护神”的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解析飞行员之梦

  在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里,有一张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床,只要躺上去睡一觉,你的整个睡眠状况和各项生理指标通过计算机屏幕都能一目了然。这不是神话,这是该所俞梦孙院士研制成功的一套床垫式睡眠监测装备。

  熟悉飞行员生活的人都知道,良好的睡眠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条件。怎样知道飞行员晚上是否睡好觉了,这是平时搞好训练的基础。国外的检测方法是,临睡前在飞行员头上接上电极或生物医学信号采集装置,这虽然能得到睡眠结果,但本身也影响了飞行员的睡眠。俞院士这项发明最大的特点是,不给测试者造成任何心理、生理负荷,在贴近自然睡眠的状态下接受检测。同时,通过监测人的睡眠状态,还可从常规的生理参数中提取人体健康的重要信息,揭示多种疑难症患病机理。

  “零高度弹射”技术

  要解决飞行员低空飞行遇险时的安全弹射问题,关键是获取人体脊柱对火箭的冲击耐压程度。承担这一任务的俞梦孙苦苦地思索着,能否用电子模拟系统代替生物做实验呢?他自制了电子模拟计算装置,进行脊椎系统在冲击作用下行为特点的研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俞梦孙终于获得了国内第一条火箭弹射过载曲线,用模拟理论攻克了研制火箭弹射救生装置的医学难题。

  为了验证模拟理论的安全性,确保飞行员跳伞后万无一失,俞梦孙亲自充当被试者进行弹射实验。当他在巨大的爆炸声和强烈的冲击中清醒过来,发现自己用身体测得的数据和模拟装置所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时,他激动得欣喜万分。事隔多年后,走出国门的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实验中采用的方法,竟然是俞梦孙10多年前所使用的。直到今天,“零高度弹射”技术还广泛应用在多种飞机上,为保护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矫正飞行错觉

  有过飞行经历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飞机穿行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或飞翔在水天一色的海面上,机舱里的人往往会把地面的灯火当星光、把蔚蓝的大海当天空,这就是飞行错觉。飞行错觉是严重危及飞行安全的首位医学因素,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航空医学难题。随着未来作战飞行高度和速度的提高,飞行错觉对飞行员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我国飞行错觉研究的开拓者、著名的航空生理学家于立身教授长期致力于这项课题的研究。为了摸清发生飞行错觉的原因,他亲自体验飞行编队、夜航、特技;为检测飞行员飞行错觉的敏感性,他用脉冲电极在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寻找刺激量,皮肤被灼成一块块疤痕,终于发现了控制人体神经系统的器官。他首创的系列化前庭功能检查计算机处理和评定系统,已成功地训练飞行员上万人次,使因飞行错觉造成的事故由过去的平均每年2起降为0.4起,飞行错觉发生率大大降低。

  生命禁区的航空救生

  8月的青藏高原,晴空万里。一架银色的战鹰越过连绵起伏的山峰,撒下洁白如玉的伞花。来自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的3名试验员收拢降落伞,携带着新研制的高原救生装备,从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顶,开始了模拟遇险跳伞飞行员的生存实验。高海拔区的地理、气象环境对遇险飞行员的生存有着独特的影响,使搜索和营救工作变得更加艰难。3名试验员按照航空救生规则的要求,忍受着剧烈的高山反应,用降落伞搭建掩体,靠救生包里的物品生存了72个小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高海拔地区航空救生装备的试验成功,与我军海上、沙漠、寒带地区和热带丛林航空救生装备形成了系列配套,几代科研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神奇的汉语告警系统

  某飞行基地上空,国产新型战机正在与一种引进的机型展开对抗演练。飞行员全神贯注地搜寻着前方的目标,突然耳边传来了急促的女中音告警声———“敌跟踪”、“敌导弹”。飞行员果断操纵飞机摆脱来袭的导弹,选择有利位置向“敌机”发起进攻。这就是刘宝善研究员研制成功的机载汉语告警系统,该系统能把飞机飞行中的各种危险状态,及时地以语音的形式报告给飞行员,为飞行员争取了宝贵的反应时间,确保飞行安全。

   


发表评论】【军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